陳 浩,馬 帥,董 林,吳婷婷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國際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我國是農業大國,鄉村人口數量龐大。但由于經濟落后,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前往城市工作,導致我國農村中青壯年勞動力減少,出現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由于鄉村產業存在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第二三展業占比少、第一產業勞動力需求大,導致經濟效益低等問題。發展鄉村康養旅游具有促進鄉村產業融合、助推鄉村經濟發展、青壯年勞動力回流、避免鄉村社會問題的出現、推進鄉村振興進程等優勢。
1.1.1 人口老齡化加劇
2020年起,出生于1960-1975年的一代人逐步進入60歲,據統計其約有25 388萬人,占總人口的18.1%。我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亞健康人數也在快速增加,故將推動養老產業的發展。康養旅游通過養顏健體、營養膳食、修心養性、關愛環境等形式,令人們在身體、心智和精神上達到自然和諧的優良狀態,這種旅游活動是解決養老問題的一大措施。
1.1.2 鄉村旅游資源豐富
我國鄉村有大量的旅游資源,包括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任何一個滿足要求的村落都可以進行康養旅游的開發,如廣西巴馬縣、四川攀枝花市等依靠當地特有的自然、人文、社會資源等,發展康養旅游,吸引游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康養旅游仍處于起步階段,對于康養旅游的概念、內涵等研究較少,而鄉村以老人和兒童為主,村內人才較少,存在如何設計康養旅游路線、如何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宣傳村落銷售農產品、如何提高知名度吸引回頭客、如何進行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等問題。發展康養旅游過程中,一味模仿抄襲出現的村落同質化問題、對于游客的行為管理不到位導致的環境文物破壞及經濟發展導致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凸顯,使得旅游項目發展失敗,無法促進鄉村經濟發展,難以實現鄉村振興的目的。
1.3.1 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各產業獨立工作
鄉村農業受天氣影響大,對勞動力數量要求高、耗時,產出僅限于自給自足,經濟效益低下,難以進行農產品加工。第二產業數量少,部分工廠也有污染大等缺點,對鄉村農產品加工的產業少。由于鄉村經濟效益低,為了更高的經濟收入,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選擇進入城市工作,第三產業發展緩慢。
1.3.2 人才流失問題嚴重
第一二三產業融合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撐。但現階段,農村存在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大學生畢業后不愿意返鄉,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僅存的成員以老人、小孩、婦女為主,他(她)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綜合素質能力差,難以承擔產業融合的帶頭人責任。
1.3.3 土地利用率低
大多數土地均是一戶一畝或是一戶多畝,村土地利用率低、流轉征用困難等問題導致大規模的機械化農場難以進行,這給外來投資增加了困難,使得外來資本放棄投資計劃。
農業經濟是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存在農業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農業生產方式較為落后、勞動力素質相對較差、農村資源狀態不佳和農業投入不足等問題。“農、漁、牧”等作為第一產業,是當前鄉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具有經濟增長慢、勞動力投入多、依賴氣候等特點,經濟發展具有不穩定性。由政府牽線,整合鄉村剩余田地,組織發展大規模機械化種植,不僅可以解放農村勞動力,還可使農產品產量增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取締、關停部分污染重的第二產業,增強鄉村農產品產業鏈的研發水平和附加價值。設計符合當地特色文化、景色的紀念品供游客購買,以此作為鄉村經濟的增長點之一。第二產業受疫情、社會問題等影響小于第三產業,在第三產業受到打擊難以發展時,第二產業依舊能夠提供較為穩定的工作,保證經濟增長,避免因失業人數過多導致社會問題的出現。由村委會整合鄉村空余土地,吸引外來資本發展大規模機械化農場,產出的農產品可以進入國內市場,出口販賣,還可以進行農產品加工,提升附加值,增加收入。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康養旅游,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以康養旅游帶動第一二產業的發展。如以康養旅游吸引游客,促進農產品、紀念品的銷售等,由此帶動鄉村經濟增長。旅游業的發展又能創造大量勞動崗位,產生勞動力回流現象,鄉村勞動力的增加也促進第一二產業的發展。
康養旅游要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發展鄉村特色旅游。以當地特色人文、自然景觀為基礎,設計符合本村的發展路徑。如廣西巴馬村,以“仁壽”作為鄉村旅游形象核心,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數百萬游客,大大促進了經濟增長。
農業作為鄉村經濟的根,是無法舍棄的部分。我國是農業大國,鄉村人口多,必須大力發展第一產業。以第一產業為基礎,通過第二產業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豐富產品種類。同時,農產品及其附加品又能作為商品對游客進行銷售,促進經濟發展。
我國有大量符合發展康養旅游條件的鄉村,但由于其知名度低,品牌效應差,導致本該以第三產業作為主導進行產業融合的鄉村,僅依靠第一二產業融合,難以促進鄉村經濟大幅度增長。應重視品牌效應,促進鄉村產業融合,樹立鄉村旅游品牌形象。
目前,農村以老人、兒童、婦女為主。康養旅游中,老人可以作為當地歷史的見證者,對游客進行特色文化、歷史的傳播,婦女可以作為第二產業的再生勞動力,進行紀念品的設計、制作,兒童可以為游客進行景點的指引。游客也可以作為勞動力的扮演者,進行第一產業的生產,如體驗農產品采摘、水稻種植等。
鄉村振興戰略中,康養旅游可作為一個抓手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和產業融合。鄉村產業融合進程中,必須以第三產業為主體,對康養旅游路徑進行創新,延長康養旅游產業鏈,如深化區域合作,打造康養旅游圈,加強康養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游客體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