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涵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關于電視播音主持藝術創新的思考,應能在思想和技術層面進行變革。主持人應建立符合現代信息交流場景的新理念,注重與大眾進行雙向的交流與溝通。同時,應在節目的播出方式和制作模式上進行創新,以錄播和直播不同的形式進行信息輸出。新時期下,業內從業人員需在節目制作、節目播出、語言風格定位等方面與現實背景對接,生成更具有創新性和時代性的主持藝術新形態。
新時期,主持人需根據行業發展的趨勢和大眾的審美等,精準的定位自身的主持風格。電視播音主持藝術創新,應在思維上進行一場變革。不局限在行業中的要求和規則,應從整個時代的發展特色上,對主持藝術進行創新。主持的觀念,決定了自身的價值定位和風格樹立。若不能建立現代化的思維,將無法與新時期的年輕受眾進行深度的思想交流。
廣播電視播音領域同質化問題愈加嚴重,不僅影響整個行業的創新和發展,更不利于主持人本身的職業發展。若想從同質化的行業生態中脫穎而出,主持人必須在觀點的表達和信息的輸出上體現深刻性。生成個性化的主持風格后,能帶給大眾耳目一新的觀看體驗。
融媒體時代下,業內人員需轉變工作理念,不過度強調節目的調性和信息的單項輸出,應為大眾呈現具有極強互動性的節目。主持人應重視與受眾的情感交流與觀點碰撞,根據輿論效果對大眾的意識形態進行科學引領。
服務對象審美情趣和需求發生重大改變后,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應切實展現一定的技術性和時代性。互聯網時代下,主持人或新聞單位應能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到節目策劃和編輯的各個流程中。制作符合受眾需求的節目,利用具有感染性和啟發性的語言進行主持。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觀為基準,對節目內容進行大膽的創新,并根據行業競爭局勢,科學的定位主持風格。在充分保證節目的價值定位的基礎上,應在電視廣播、微博、抖音短視頻等平臺實現全覆蓋和深滲透。不局限在既定的平臺和風格上,應發揮新媒體技術和平臺的作用,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進行創新的發展。
技術的革命和應用,需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創新的過程中發揮功用和作用。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VR技術的蓬勃發展,為電視廣播行業的創新與變革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在此背景下,需從現實維度出發,對主持人的職業素養和能力進行提升。既要體現獨特的主持風格,還需引導主持人深度的參與到節目制作中。同時,需根據融媒體的發展趨勢,對主持人的主持功底和應變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更高水準的參與節目的錄播,還需高度的適應電視和互聯網的跨平臺直播。主持人需全面了解行業生態,動態的關注和獲取網絡文化。參與電視和網絡直播的過程中,應精準的抓住廣大網友和傳統受眾的需求,利用自身強大的應變能力、控場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大眾帶來精彩的節目。互聯網等技術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創新中的滲透,在衍生出豐富的節目形態時,應對主持人的職業能力進行全面的提升,以保證他們可參與到不同播出平臺的節目中。
融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創新應做到與時俱進。以主持人為代表的電視廣播從業人員,應主動的強化自身的媒介素養,以更好的適應融媒體工作模式。即從傳統的單向的信息輸出模式升級為互動模式,通過科學的信息交融和新媒體資源的整合,為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賦魅。主持人需對融媒體的發展態勢進行全面了解,及時掌握當前的輿論焦點,以及深度的剖析當前的社會民生、政治生態、泛娛樂現狀和趨勢。基于良好的媒介素養,能利用播出平臺的評論、彈幕等,靈活的對主持的語言和輸出方式進行創新。既要能字正腔圓、清新準確的進行語言表達,還需利用幽默、有趣的語言抓住大眾的眼球。同時,主持人需對整個節目的風格和價值輸出進行精準的把控,根據受眾的信息反饋,對節目的內容進行不斷的優化與豐富。
總之,融媒體時代下,需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風格,節目的播出形式等進行全面的創新。應注重主持人媒介素養和應變能力的提升,令他們利用豐富的語言結構參與到節目的錄播和直播中。且根據大眾的反饋,不斷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形式進行創新與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