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云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荊門分公司 湖北荊門 448002
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 年)中明確要求開展產品質量風險管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廣泛開展質量風險分析與控制,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實施質量風險管理時要運用科學創新的思維,順應新形勢,樹立新目標,主動作為,提高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控制水平,努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
開展質量風險管理需要根據“質量提升行動指導意見”,從確定管控原則、制定實施細則、培訓高效團隊、標準化實施、檢查考核提升“五維度”建立了科學的質量風險管控機制,從落實職責、完善制度、提升管理、豐富文化、提質增效“五方面”著手開展常態化的質量風險管控,最終將風險管理意識融入質量管理和質量體系中,成為企業質量文化的重要部分,有效地推動了質量管理水平提升。
“五維度”建立質量風險管理機制的方法中,管控原則是基礎,制定實施細則是保障,培訓高效團隊是關鍵,標準化實施是核心,檢查考核提升是重點。這五個維度的每一部分均以科學知識作為支撐,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又互為貫通,成為體系,具有系統性。
(1)風險管控方法先進適宜。企業采用失效模式分析方法(FMEA),結合質量管理工具開展質量風險管控,能夠提升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2)風險管控目標科學合理。風險的管控程度應與企業質量目標相適應,與質量管理體系資源相匹配,風險管理必須具備適應性和平衡性。同時,風險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需要與存在風險的級別相適應,利用有限資源使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3)重要風險優先管控。違法違規的風險優先于管理程序的風險,重大風險優先于非重大風險,體系上的風險優先于非體系上的風險,廠外風險優先于廠內風險,產品風險優先于過程風險。
(4)風險意識融入制度和體系,提高質量風險管理的廣度和深度。將質量風險管理融入供應商管理、變更管理、異常調查處理、年度工作要點等質量管理中,對質量風險管理應用進行充分拓展。
(1)明確職責。明確管理業務就需要管理風險,落實業務部門風險防控責任。對風險實行分級管理,中低等級質量風險由運行部、專業中心及分管部門管控,高等級風險列入企業風險進行管控。
(2)明確程序和方法。質量風險管理采用失效模式分析法,不限定采用質量管理工具,其目的為能夠充分識別風險,實現有效管控。
(3)明確風險接受水平。風險接受水平包括風險等級下降和風險消除。風險管控的程度應與企業質量目標相適應,與質量管理體系資源相匹配,質量風險管理實施細則的科學性必須體現適應性和平衡性。
(4)明確風險審核條件,可以解決風險動態控制和管理螺旋上升的問題。這種動態的、螺旋上升的質量風險管控方式能夠推動質量風險管控常態化管理和質量管理水平提高。
(5)明確檢查考核要求。通過各級檢查進行監督,檢查結果在月度排名和績效考核中兌現。檢查考核也是管理提升的重要環節和手段。
(1)根據風險管控對象,明確團隊組建方式。企業質量風險管理團隊組建遵循歸口管理、屬地管理的原則。生產過程風險管理團隊一般由運行部工藝副主任、工藝及設備主管組成。產品風險管理團隊由分企業質量主管部門專業質量管理人員及生產、檢驗、采購、銷售環節的技術人員組成。
(2)從集中培訓到大眾參與,使質量風險管理成為質量文化的一部分。企業主管部門組織對運行部、專業中心精英團隊進行集中培訓,作為推動質量風險管理的中堅力量,各精英團隊回單位后對其他參與人員進行培訓。該模式利于風險管控工作的深入開展,最終將質量風險管控變成企業質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按照重點優先,分批推進的順序實施。初期選擇汽油、航煤、柴油以及相對應的生產過程作為對象,按照企業質量風險管理實施細則要求進行標準化實施,按過程和產品分別建立質量風險清單,對高等及以上的風險,評估制定控制措施,扎實開展預案演練。
(2)建立風險清單。按產品和生產過程分別建立風險清單,實現清單式管理,質量風險按照PDCA 循環原則在風險清單中進行降級或消除處理。對管控措施實施遲緩的風險,督促責任單位和主管責任人落實措施,提升改進效果,發揮實效模式分析方法表格管理優勢,使每一個風險點都得到記錄,每一個風險都得到有效管控。
(1)強化效果考核。新識別的風險點及管控措施被總部認可,列入總部質量風險清單的,實現單項獎勵和排名加分雙重獎勵。
(2)強化重點環節考核。考核力度向影響質量目標完成以及影響質量安全的重點環節傾斜。
(3)高起點制定考核標準。要求各部門按季度復核質量風險,按期上報質量風險清單作為考核依據。
根據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清單、內控體系風險控制以及企業職責手冊的要求,全面清理各級質量風險,理清各部門單位質量職責,將風險點落實到每一個部門單位、每一個管理過程、每一個工作崗位,明確各級責任追究,合理規避各種質量風險。
堅持促發展和保底線并重原則,完善質量體系制度,加強制度審核,確保制度合法合規,重視制度評估,確保貫徹執行,強化檢查考核,確保有效落實。
將風險意識融入質量管理中,推行風險評估和事前管理,提升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在企業質量工作要點中引入風險管理,對質量目標的完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大工藝調整前必須進行質量風險評估,確保不會出現質量事故,由需要進行工藝調整的組織進行質量風險評估;嚴格把控化工原材料及外購原輔料的進廠質量,防范外來質量風險;重視顧客要求,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質量管理思維,關注用戶使用體驗,實現從符合標準到滿足客戶需求的轉變。在2020 年,多次調整原料及餾出口產品質量控制指標,建立原料和操作變化匯報制度,加強關鍵樣品的抽復查和比對力度,使產品使用性能滿足用戶多層次體驗要求。
(1)建立風險信息交流平臺。企業工藝質量例會成為風險交流的主要平臺,需要推動質量風險管控水平良性螺旋提升。
(2)建立有效風險管理機制。形成按季度進行風險審核管控機制,確保采用適當的方法和程序控制風險,可以較好地、有效地降低質量風險,防范質量事故。
(3)多層面提升,增加質量文化內涵。通過深入開展質量風險管控,逐漸形成管業務必須管風險的共識,全員質量風險意識得到提升。
質量風險管理團隊活躍在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成為推動質量管理向精益方向轉變的行為典范。將質量管理制度、質量體系文件融入了風險管理思維,可以提升制度層面的內涵。多方位落實風險管理制度后,異常質量和顧客抱怨明顯減少,實物質量穩步提升,企業質量形象得到改善。
(1)企業需要著力提升實物質量水平。積極推進產品質量升級,優化技術指標體系,實行責任落實到個人和閉環管理,保持生產質量穩定提升。
(2)全力提高用戶滿意率。實現從符合標準到滿足客戶需求轉變,從為客戶提供優質產品到為客戶提供全流程服務轉變,將質量管理轉變成質量效益。
(3)提升高端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產量。以高端白油產品為例,實施質量名牌戰略和優質優價戰略,實現企業做特做優的質量目標和提質增效的經營戰略。
建立了科學的質量風險管控機制。開展常態化的風險管控活動,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質量風險清單,形成了按季度進行風險審核,并確保采用適當的方法和程序控制風險的管控機制,可以較好地、有效地降低了質量風險,防范了質量事故。
深入開展質量風險管理后,企業全面較好地完成了質量目標,產品出廠合格率和質量監督部門抽檢合格率均為100%,質量事件、質量事故為零,顧客滿意率96.2%,在總部質量管理專業排名取得明顯進步。
企業實物質量穩步提升。基礎的大宗產品汽煤柴油全面實現質量升級,車用汽柴油滿足國Ⅵ標準要求,3 號噴氣燃料滿足新標要求。
高端產品供應能力增加。高端白油產品品種增加,指標滿足食品級要求,產量實現大幅增加,企業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質量管理和質量體系得到有效改善,質量文化內涵更加豐富,顧客滿意率和企業產品質量聲譽持續提升,“每一滴油都是承諾”和“致力于為社會提供合格好用、清潔多元的能源和化工產品”的社會責任得到踐行,企業做特、做優、做強的發展戰略得到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