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龍
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漢 430000
(1)復雜性較高。房屋地基建設的基礎形式種類較多,受到不同地理環境的影響,建筑結構基礎施工過程難度加大,地基基礎施工環節比較復雜。
(2)危險性較高。在建筑結構基礎施工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因素,容易對施工作業造成安全隱患。如果基礎施工質量達不到要求標準,容易導致建筑上部結構倒塌,對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產生巨大威脅[1]。
(3)隱蔽性較高。建筑結構基礎施工屬于隱蔽施工,地下的施工環境存在很大差異,為施工作業帶來很大阻礙,所以需要全面勘察施工現場的環境,根據勘察結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基礎結構是1 種特殊的結構,可以作為上部結構的受力載體,對振動起到緩沖作用,需要具備較高的抗震水平,以此來保證建筑物結構的完整性,最大程度降低地震帶來的破壞。
當基礎結構砌至建筑室內標高的位置時,軸線和上部墻體軸線之間可能會出現交叉錯位的情況,從而引起基礎軸線位移的現象。在建筑的內部橫墻中容易出現軸線移動問題,這種現象會對建筑結構整體的受力性能造成影響,導致受力性能的平衡性被破壞。在建筑結構基礎施工過程中,需要遵循相關順序發展施工作業,一般情況下先砌外縱墻,再砌山墻。因此,縱墻的外側砌筑軸線定位容易出現差錯。此外,當施工人員或車輛經過時出現碰撞,也會導致軸線位移的現象出現。所以,在建筑結構基礎施工環節中需要加強對軸線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軸線發生位移。
為了避免軸線和上部墻體軸線之間產生交叉現象,需要對軸線位置進行重新定位,并通過多次拉線的方法進行核對,無誤后再進行作業。其次,需要明確中心樁的具體位置,嚴格控制橫端基礎軸線,在開展定位放線工作時,把提示板設置在外墻角的位置,避免對基礎軸線造成碰撞,從而防止軸線位移。
當基礎和室內地面保持相同的高度時,容易出現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問題。導致基礎施工出現不同程度的誤差,加大上層墻體的標高工作難度。
(1)某些基層要素的標高存在較大的誤差,對基礎施工標高的控制產生一定影響。
(2)基礎規模較大,無法使基礎的皮數桿相互靠近,從而很難準確判斷基礎和皮數桿之間的標高差。
(3)在基礎砌筑過程中,鋪灰厚度缺乏均勻性,或鋪灰面積過大,對砌筑作業的進度造成不良影響,如果間隔時間太長灰漿會慢慢凝固,為擠漿作業和灰縫處理帶來很大困難,從而出現冒高的情況。
在建筑結構基礎施工的前期,沒有做好基面的清潔工作或澆水量不足會對防潮層的粘度產生影響,使防潮層粘性降低。在具體的鋪灰環節中,沒有科學合理的開展鋪灰作業,會導致鋪灰不到位,沒有做好養護工作,從而導致防潮層出現脫水現象,繼而發生開裂。冬天的氣溫較低,容易使防潮層遭到凍害而對防潮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需要盡量避免出現縫隙,在回填土作業完成后再開展防潮層的施工工作,這樣能夠有效降低填土工作對防潮層造成的破壞。
在建筑工程中,如果地層具備較好的條件,地基的承載能力較強,可以有效滿足地基基礎設計對地基提出的要求時,就可以直接在天然地層上面開展基礎施工,這種地基叫作天然地基。如果地基土的強度指標較低,地基基礎設計對地基的承載力和變形要求無法被滿足,需要對基礎底面以下適當深度范圍內的地基土體進行加固處理,人工改造加固處理后的地基被稱為人工地基。如果對地基處理不當,很有可能會引起不均勻沉降問題。
(1)需要調查地質情況,充分掌握建筑場地的地形、氣象、水文條件等情況,分析選址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如果是不良地質類型,還需要對形成不良地質的原因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制定相應的處理方案。
(2)分析建筑場地的地形和地理坐標,根據設計要求判斷建筑場地的特點、規模及建筑物的性質。
(3)正確判斷地基的均勻性,需要建立多個測量點,對于比較密集的建筑物群,必須保證每個建筑物的地基至少有1 個測量點。
(4)做好深度測量工作,從地面開始測量,確保深度能夠有效滿足承載力要求,并且嚴格控制測量寬度。
對每一個軸進行檢查和復測工作,保證測量數據的精度和準確性,避免施工過程中受到的各種外界因素影響,嚴格控制施工質量,保證樁基施工能夠按時完工,加強對施工要點的重視和控制,為基礎施工質量提供保障。
在建筑結構基礎施工過程中,需要根據工程施工要求選擇合適的工程測量技術,確保測量結果的精確性。基礎墻柱鋼筋定位放線是一項十分關鍵的環節,所以在對工程基礎進行測量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基礎墻柱鋼筋定位放線作業的重視,準確測量出墻體柱鋼筋的定位放線,最大程度避免基礎軸線發生位移現象,為建筑結構基礎施工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為提高建筑結構整體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確保后續施工的順利進行,必須要不斷提升建筑結構基礎施工水平,根據實際建設要求選擇合適的基礎施工技術,制定科學合理的基礎施工方案,并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相關施工標準和規范,最大程度保證基礎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