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艷桃
(貴州商學院,貴陽 550004)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國家政策的積極推動,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勢頭強勁。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對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提高農民就業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貴州地處我國西南地區,有著適宜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農產品資源,適合農村電商的深入發展。隨著脫貧攻堅的勝利及國家級大數據中心建設的逐漸深入,貴州省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體系等原本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客觀條件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但高素質農村電商人才缺失這一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這一問題已成為制約貴州農村電商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農村電商人才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熟練使用互聯網及其他相關技術將互聯網運營與農業資源、農村自然資源、文化資源、農產品資源等進行有效整合。電商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想大力推動貴州省農村電商的發展,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是關鍵,以農戶為主體的人才培養更是重中之重。
縱觀貴州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可以發現,專業的電商人才多數集中于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基礎設施環境等條件較好的城市,很少選擇到條件艱苦的農村就業或創業,農村電商人才引進難度較大。從目前的案例統計來看,多數成功的貴州農村電商本身就是農戶或原生家庭是農戶,這部分人才從業意愿強,對農村電商環境適應性強,善于靈活運用各種農村資源。以農戶為主體進行高素質電商人才培養是一個切實可行的選擇。
貴州許多農村地區的農戶受制于對電子商務技術的熟練應用,缺乏對優質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能力、品牌包裝能力和豐富的電商營銷知識,使得農產品銷售多依賴于外來商販和本地市場,農產品利潤率難以顯著提高。應根據貴州農戶的實際情況及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存在的具體問題構建出接地氣、有實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培育出基于“農業+互聯網”視域下的農村電商人才、職業電商新農人。這是有效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能夠促進貴州省農村電商行業的發展。
要想提高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效果,應先優化當前的培訓方案。課題組針對農村個體戶、返鄉大學生、農業經理人、農村電商骨干等群體進行了問卷調研和實地訪談,從學習動機、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等維度進行深入。調研后發現,大部分貴州農村電商人才培訓方案存在著流于理論、缺乏實踐、與市場脫節、無針對性等問題。以農戶為主體的農村電商培養方案必須要立足于職業教育,以市場為導向,考慮農戶實際,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農村電商培訓的課程體系還不夠完善,課程較為混亂,隨意性大,培訓內容與農村電商發展的現實需求契合度不夠。新的課程體系應充分考慮到目前農戶的實際情況及當地農村電子商務開展的情況,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完善后的課程體系應包括電商基礎理論、上機實戰、高級運營、跟蹤輔導等。課程內容要循序漸進,要針對不同基礎、不同需求的農戶開設不同的課程。
考慮到大多數從事農村電商行業的農戶還需要從事農業生產,無法進行脫產學習,可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提升培訓效果。當地政府可搭建線上技能培訓平臺,農戶注冊后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在該平臺上進行自主在線視頻學習、資源下載、交流研討等。還可以聘請院校教師或電商專家為農戶提供線上技術指導,學員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可在平臺上尋求幫助。
傳統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只注重理論而不注重實踐,導致大部分農戶對電商的知識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技能培訓平臺應根據店鋪開設、產品發布、店鋪推廣、客戶服務等一系列環節來設立實戰項目。農戶可選擇自己的實際經營品類進行實戰,電商專家要定期對該實戰項目進行跟蹤指導,提出優化建議,促進實戰項目的長期開展。
根據貴州省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現狀,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要做到多元化,政校企多方資源共享,相互開放,相互促進。當地政府可出臺相關政策,統籌區域內各方資源,與地方高校合作,利用高校電商師資力量對農村地區進行精準電商知識扶貧,為農村電商人員注入前沿的電商發展理念。當地政府可與地方行業協會、知名電商企業進行合作,企業可在政府的指導下帶領電商農戶進行項目實戰,提高業務技能。
目前,貴州農村電商人才流失嚴重,人才引進不暢。當地政府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構建電商人才庫,用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優秀的電商人才和電商企業家到貴州發展。要加大對以農戶為主體的本土電商人才的培養力度,本土化人才更容易適應農村電商的發展環境。
電商人才是農村電商發展的根本。當前,貴州農村電商人才缺乏,當地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引進人才,用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等吸引優秀的電商人才、電商企業家到貴州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對以農戶為主體的本土電商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在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注重完善培養體系,優化管理模式,采用多元的人才培養方式,積極引導其他社會力量如高校、企業等加入到電商人才培養中來,通過有效的培訓引導和政策支持,加強農村電商人才隊伍建設,為當地農村電商發展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