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洋
(哈爾濱金融學院,哈爾濱 150030)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就業能力指導,增加大學生就業機會,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發展提供支持。大學生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時,必須要提高自身的職場規劃能力,進而在未來就業過程中實現自身理想。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并對相關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以保證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效果,為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作出積極貢獻。
近年來,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增加,就業壓力也急劇增加,高校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嚴峻復雜。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論層面,未形成系統化的教學模式,部分高校對相關教學科研不夠重視,實踐技能操作沒有與學科知識形成密切聯系。高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仍采用應試教育的方式,影響了學生未來就業能力的提升。導致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不夠清晰,很多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方面,認為就業課程與教學內容沒有太大聯系,如果開設過多就業課程會影響學生的專業學習,這種觀念限制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我國大學生普遍對創業活動缺乏熱情,創新創業素質偏低,創業成功的學生數量較少,大學生創新思維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無法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創業技能是未來高校發展中應該特別關注的領域,創業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開辦公司,很多大學生在開辦公司后都因自身能力不足或對市場缺乏科學預測,導致經營失敗。大學生應加強自身創新能力建設,提高經營管理意識,有效解決各種復雜難題。創業意識和品質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傳統思想認為創新創業風險較大,大部分人更傾向于安穩的工作,自主創業意識不高,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為了逐步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指導意見,但大多數優惠政策都是為了支持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宏觀指導,很多實際政策沒有落實,在監管審批和稅收優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夠。
為了以高質量發展帶動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高校應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結合所學專業特點改善存在的現實問題,利用高校自身辦學優勢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機遇,實現人生的發展目標。
大學生應提高自身創新創業意識,明確創新創業目標,積極主動尋找創業機會。大學生思想觀念更新較快,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在創新創業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身邊的先進典型,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寶貴經驗,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可以高校發展歷程作為實例,結合學校發展過程中的艱辛故事和創業歷史,在思想上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以吸引更多大學生主動參與到創新創業過程中。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的參與熱情和創新能力。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搜集教學素材,豐富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內容。開展校企合作,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可聘請知名企業家與學生進行交流,講授先進的創新創業經驗,使學生了解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創業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過程,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學生應努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市場發展需求,進而提高創業成功率。高校可成立創新創業服務指導機構,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指導體系,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此外,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創新成果轉化。
高校應建立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滿足教學發展需要。創新創業課程應該包含理論教育、創業論壇講座、創業知識比賽等多個環節,將創新創業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促進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學生應全力配合,通過系統的學習并整合多種學科知識,增強自身就業能力和創新創業水平,為人生發展夯實基礎。
高校應主動與企業建立合作機制,通過微信、QQ、微博等社交網絡線上平臺開展創業實踐訓練,講授創業相關知識,推廣創新創業項目。線下平臺主要指高校構建的實體平臺,教學效果明顯但投入成本較高,高校可利用校友等資源尋求校外企業合作,積極推進產學研融合,將科研和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并進行有效轉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并為企業帶來更多收益。加大創業啟動資金支持力度,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給予優秀項目資金支持,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和動力。
加強校企合作,形成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結合專業特點,改善現存問題,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創業機會,有效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實現高質量就業和人生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