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君杰
(河南省信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河南 信陽 464000)
近年來爆發的洪澇災害越來越多,人們已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科學、環保的發展模式。但是,由于早期粗放式發展影響較大,我國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水文資源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基礎資源,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會影響人們的生活。相關部門應強化水文管理,提升水資源利用率,進一步保護好生態環境。
我國水文水資源管理起步較晚,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滿足研究需求,如成立項目、購買設備、研發或引進先進技術等。但是,在實際管理中,對水文資源的研究費用投入有限,無法滿足各領域的研究需求。要想全面了解水文水資源,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物力和財力,為水文水資源研究提供保障,否則會嚴重阻礙水文資源管理的研究進度[1]。水文資源管理工作繁雜,需要擁有經驗、技術的研究人員來不斷改善管理方式,但我國缺乏相關人才,水文資源管理技術不夠成熟。
使用先進的檢測設備不僅能夠減輕人們的工作強度,還能有效提升水資源的檢測質量[2]。但是,水資源檢測對檢測設備要求較高,對設備的各項性能都有著嚴格的規定,不同的檢測需要采用不同的檢測設備,這樣才能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信息。但由于資金有限,能夠用于購買檢測設備的資金不足,導致設備數量不足,難以提高檢測效率和質量。
我國是一個工業大國,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由于過度使用,水資源生成量小于使用量,導致水資源不斷減少,甚至有些地方的水資源已經枯竭[3]。由于節水制度不完善,沒有全面的節水計劃,導致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農業灌溉等方面存在嚴重的用水資源浪費問題。由于水資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節水效果不明顯,使得水文水資源管理無法達到理想效果。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水文資源管理能夠有效提升水資源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在我國水資源管理體系中應用較少,沒有構建系統的水資源信息系統,對水資源數據收集不夠全面,無法為水資源決策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
經濟的快速增長與工業發展有很大關系,但是,經濟增長過程中,生態環境卻遭到嚴重破壞。很多生產企業污水處理體系不完善,不能達到廢水排放的要求。部分地區為了快速發展經濟,降低了污水排放標準,企業排出的工業廢水對水資源造成了極大傷害。部分地區的工業用水制度不完善,導致人們自然保護意識不強,無法提升水文資源管理效率。
為減少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水文部門應擔負起監測洪水險情的職責,并在洪水爆發時提供相應的救援技術,提升抗洪效率。但是,水情檢測和防范工作效果不佳,人們缺乏防護意識。應提升人們防洪減災意識,加強防洪減災建設體系,普及抗洪防澇知識,提升水文管理部門的工作質量。要加強防洪抗災知識宣傳,傳播與防洪抗災有關的知識,有效提升人們防洪抗災意識,使其能夠從容面對,減輕損失。水文部門要實現對水文資源的科學監測,統計和分析監測數據,提升監測質量,如果監測到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需要及時上報。
只有掌握更多的水文水資源信息,才能更好地應對洪水。要想了解更多的水文資源信息,就必須不斷研發先進的水資源管理技術,使用尖端科技設備來開展水文工作,為提高水文工作質量提供堅實力量。洪水的發生不僅與水資源管理有關系,還涉及多個方面,如地質、氣象、城市建設等,所以應提升科技設備的可靠性、準確性及應用性能。要建立水文預警系統,融入信息化技術,提升對水資源的信息采集和處理,準確了解各地區水資源分布情況,有效提升水文水資源管理效率。建立水文預警系統可形成科學的防御體系,能夠在洪澇災害來臨前發出警報,其他部門能夠根據警報及時疏散風險地區人群,減少洪澇災害造成的影響。
近年來,洪澇災害頻發,很多城市編制了防洪預案,但是各地洪澇情況在不斷變化,預案無法滿足防洪需要,所以應重新建立健全防洪預案。防洪預案要結合流域防洪和當地防洪需求,滿足大局需求的同時,不影響當地人文地理和經濟發展。應將地方經濟和洪災風險體系結合起來,將防洪責任落實到個人,有效提升防洪預案的防護等級和質量。設計防洪預案時,要盡量提升預案實施效果,確保其充分發揮作用,為人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重要保障。要及時查漏補缺,根據每年水文水資源的變化情況來優化和改善防洪預案,確保預案能夠發揮抵御洪災的最佳效果。
要想讓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步入正軌,必須先有明確的方向和制度,應制訂科學合理的規范制度,提升環境管理力度,落實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防洪效果,發揮環境保護作用。管理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加強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全面掌握當地水文狀況,進一步提升洪災治理能力。
洪澇災害頻發的根本原因是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要保護水文水資源生態環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洪澇災害。應打造生態文明城市,強化環境保護措施,嚴禁出現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加強對生產企業、生活廢水的管理,嚴禁不符合排放標準的廢水排入河道中,有效保護水資源生態環境,從根本上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要提升人們的節水意識,制訂完善的節水制度和節水計劃,使居民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有效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加快恢復我國水文生態環境,實現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目標,為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要想提升水文水資源防護管理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必須先全面了解各地水資源分布情況,結合各地發展情況進行防洪預案編制,為降低洪澇災害影響提供保障。要提升人們的防洪意識和節水意識,降低洪澇災害發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