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佳,孫 祎
(1.吉林建筑科技學院,長春 130114;2.吉林國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長春 130000)
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建筑的要求與需求不斷提高,但我國現代建筑設計水平相較于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較大差距,無法滿足現實需求。設計人員應創新建筑設計內容,豐富建筑設計手段,更新建筑設計思路,拓展建筑設計領域,加強對環境整體觀的重視,以環境整體觀為基礎進行建筑設計,從而實現發展目標。
想要實現建筑設計的深入發展,必須要明確環境整體觀。建筑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質條件,目前的建筑數量已基本滿足人們需求,但是建筑質量有待提升。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發生了變化,這就要求建筑設計必須要遵循自然性與社會性,在重視其不同屬性的基礎上,以長遠眼光看待建筑的發展問題。
建筑本身是一種空間環境,對建筑進行設計時,必須要滿足人們對自然環境的要求。自然環境是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順應自然特點,應用環保材料,提升建筑設計的藝術性。
建筑為人們提供了生活空間,應提升建筑的功能性與實用性,同時給人們帶來良好的居住與觀賞體驗。設計人員應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掌握好建筑與自然的關系,提升建筑設計質量。建筑設計過程中,很多人忽視了建筑的整體環境與要求,沒有結合環境條件而片面追求造型設計,無法滿足人們的實用性需求,應在高度重視環境整體觀的前提下開展現代建筑設計。環境整體觀具有先進性與合理性,建筑設計過程中以環境整體觀為基礎,更有利于設計人員明確建筑設計本質,在保證物質空間環境質量的基礎上合理構建建筑設計方案,讓人們的身心能夠得到放松。
基于環境整體觀,開展設計時必須要重視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建筑設計中存在很多不同細節,無論是藝術層面還是建筑功能方面,都需要充分考慮。要保證建筑質量,提升建筑審美價值,明確設計原則,將功能性與美觀相結合,滿足人們的需求。
基于環境整體觀,現代建筑設計中要融入綠色理念,也就是環保理念,特別是建筑行業更要注重環保。要設計出既能保護環境又能滿足人們使用需求的現代建筑作品。實踐過程中,應對建筑物的整體形象與環境進行把握,完善建筑結構形象,提升使用價值。
現代建筑應用的材料必須要盡可能環保,無論是建筑外形設計,還是色彩應用,或是配套設計都應秉持綠色理念,考慮整體建筑的環保要求,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利用自然,促進我國現代建筑設計水平的提升。
建筑模塊結構設計決定著設計質量與效率,在環境整體觀的基礎上,現代建筑設計應具備較強的藝術價值。應對整體建筑藝術方向進行把握,同時考慮人性化的需求。例如,對于一些功能性建筑來說,可使用一些環保板材,保證建筑結構的簡單與實用性。為了能夠達到設計要求,還需滿足功能使用要求。除了使用合適的材料之外,建筑設計風格也應以簡潔風格為基礎,模塊的具體細節應具有多功能性,增加建筑人文特色。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載體,人類的所有活動都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無論是物理環境還是自然環境,都構成了建筑的空間環境,會對人的心理活動狀態產生影響,所以,相較于奢華的空間,人們更喜歡具有自然特征的環境。建筑模塊結構設計中,要尊重自然性原則,應用自然材料,使整體建筑結構與空間具有天然特征,同時更新建筑設計觀念。以日本現代建筑設計為例,為加強建筑模塊結構設計,設計師秉持著以自然為基礎的意識,設計時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滿足了人們的需求。
現代建筑設計中,應融合多種建筑元素,不斷搜集、整理建筑元素,樹立環境整體觀念,不能盲目追求西方建筑文化,應結合我國自然環境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設計,在提升藝術價值的基礎上升級、創新原有的設計元素,提升現代建筑設計水平,促進建筑設計發展與進步。設計人員應加強對各類知識的學習,創新設計理念,學習融合多種建筑元素,實現建筑設計創新。可對建筑設計中的各類元素進行創新改造,掌握建筑設計特點,融合先進設計理念,實現設計目標。
近幾年,我國經濟水平持續提升,科學技術也得到了深入發展,這為數字技術的應用發展提供了條件。數字技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基于環境整體觀,應不斷創新設計思路,優化設計理念,積極應用數字技術,對現代建筑空間形態進行優化研究。以文化館建筑設計為例,設計人員可應用電腦軟件開展設計工作,保證設計嚴謹性,可對模型數據進行掃描,保證設計圖紙的完善性,同時還要將文化館的施工內容進行分解,利用數字技術創新設計方式,更好地體現文化館現代建筑設計的優越性與創新性。
應加強對環境整體觀的重視,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把握建筑物的整體形象與環境協調性,提升建筑結構形象,更新建筑設計觀念,應用環保材料和數字技術,提升建筑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