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林 云南日報報業集團
隨我國信息技術領域及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媒體形態逐漸受到科學技術的直接影響,轉變為新媒體,以通信網為傳播渠道,利用各類終端設備,為人民群眾提供大量信息及服務,使得媒體傳播的渠道與載體更加多元化,助力了我國傳媒市場向現代化有效轉型,推動我國的媒體行業逐步跨入一個全新階段。但媒體行業在向信息化、高效化、便捷化的轉型過程中,極大程度沖擊了傳統新聞媒體的生產發展體系,對其在發展及改革過程中造成一定阻礙。基于此,在當前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媒體行業需不斷深入探索,以符合新時代發展的新型新聞生產發展體系在媒介融合大環境中脫穎而出,進而在最大程度上將自身公眾影響力及權威性體現出來。
普爾教授于1683 年首次提出媒介融合這一概念,其認為媒介融合是各類形式的媒體由于科學技術發展而相互融合而成的,2005 年,媒介融合概念在我國初具雛形并具備一定發展形勢,業內學者認為媒介融合將各類媒體載體、信息傳播、傳媒內容、媒體運營方式等內容進行整合,還有部分學者認為,媒介融合即傳媒載體同化整合的流程。當前,信息及衛星技術已成為新時代新聞傳播的主要媒介,其能夠有效實現新聞傳媒行業間的資源實時共享與信息兼容,為新聞媒體傳播增添了更為多元化的途徑,擴大了新聞媒體規模,促進其向系統化靠攏。新媒體技術在推動傳媒行業的優勢人們有目共睹,其互動性強大、內容傳播高效、傳播形式多元化、傳播內容多樣等特征深受人民群眾青睞,以今日頭條、微博等為首的新媒體平臺,拓展了人民群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也推動了新聞信息傳播渠道逐漸中心化。
首先,隨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承擔傳播新聞信息的各類雜志報紙及廣播電視無法以傳統模式繼續單方面經營,媒介融合背景下,隨新媒體技術的深入普及,以廣播電視、雜志報紙等為首的新聞信息傳播載體應找準機遇,深入研究新、舊媒體的有效融合,以推動兩者相互促進、和諧共進,進而構建和諧媒介融合大環境。目前,許多雜志報社及廣播電視臺都已逐步健全內部體系,優化信息采集環節、調整信息傳播方式,從單一媒體向全媒體傳播體系逐步轉型,實現新時代的高效信息化、數字化發展。
其次,WIFI 技術在數字化、網絡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已逐步趨于成熟,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能為代表的各類智能移動終端也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便攜、獲取信息時效性高、使用便利等特點深受無數群眾喜愛。在智能自動終端被廣泛普及的今日,傳統媒體的傳播主體地位不再明顯。傳統媒體時代,信息技術尚未得以成熟發展,新聞媒體傳播主要依賴報紙雜志、廣播電臺、電視等載體,但于當下媒介融合時代,新聞生產者和新聞信息產生渠道的聯系不再密切,多元化的新聞傳播途徑已經逐步進入大眾視野,群眾對各類智能移動終端越發頻繁,而以網易、新浪、澎湃為首的專業專業新聞網站也得以優化改善及應用,接收了大量新聞信息。據統計,微博、微信、QQ 等平臺已成為人民群眾主要獲取新聞信息的首要途徑。
用戶在傳統新聞生產中僅具備接收者的職能,傳統媒體時代用戶身份單一,存在被動情況,在面對海量且內容煩瑣復雜的信息時僅有極小的處理、篩選權利,難以主動選擇新聞信息。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深入普及與應用,突破了用戶在傳統新聞中的被動地位,促進其身份由單方面的信息接收者轉型為具備接收信息、傳播信息、加工信息、生產信息等職能,用戶能夠以自主意識對信息進行再構再傳播。在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用戶具備以自身意志來挑選信息內容及加工、制作信息的權利,各個用戶都能夠作為新聞信息的加工者、制作者及傳播者,對新聞的生產與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同時,用戶在媒介融合環境中具備加工、制造、傳播信息的權利以外,還具備評論新聞信息的權利。用戶能夠參與新聞信息的評論工作,在閱覽新聞信息之時自由發表自身觀點及意見。由此可得,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拓展用戶職能,豐富用戶身份,進而對新聞生產發展造成巨大改變,拓展新聞生產的深度。
網絡信息技術的有效發展對傳統媒介生態環境帶來了一定沖擊,致使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思維模式、改變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于新聞傳媒而言,在其新聞信息傳播載體及呈現形式上,都帶來了巨大改變。首先,傳統新聞傳播僅能通過廣播、電臺、電視、報紙、雜志等有限途徑傳播新聞信息,其呈現方式單一,僅有圖文或視頻等形式,內容單調、枯燥乏味,長時間觀看容易導致用戶審美及視覺疲勞。如今媒介融合時代,單一的圖文呈現新聞信息的模式已無法滿足放下時代人民群眾的需求,隨網絡信息化技術及智能移動終端的不斷發展,加各內容元素已逐步融合,推動了新聞信息展示形態逐步趨于多元化發展,其能夠將動畫、音頻、圖片相結合,以通俗易懂、簡潔明了、極具趣味性及個性化的呈現形式,滿足了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于新聞信息的新要求。以國外報刊為例,其通過漫畫展現新聞內容,以更為趣味且直觀易懂的新聞表現形式深受大眾喜愛。其次,圖片、視頻等具備圖像的新聞表現形式對用戶吸引力更為顯著,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聞傳媒行業應利用各類信息化及數字化技術生產加工新聞內容,以吸引更多受眾。
首先,在傳統新聞媒體中,為保障新聞傳播部門的公信力及影響力,保障新聞信息的客觀公正,新聞編輯需具備較高職業素養,以精準視角切入話題、以優美生動的語言表達內容、以獨特視角深層剖析信息內容及內涵,切實保障新聞信息的質量,相對的也會消耗大量資源成本。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普及與應用,新聞信息的內容產生了巨大改觀。其在信息生產傳播發展效率提高的同時也降低了新聞內容的質量,致使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了新聞媒體的發展。其次,在新媒體技術的深入發展背景下,用戶身份增加,顯著拓寬其職能,人民群眾都能參與新聞信息的生產制作,導致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難以辨別,致使其缺乏真實價值性,對新聞傳播部門的公信力及影響力造成不利影響。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間的界限已逐漸模糊,在當下網絡信息技術與數字化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突破了原有界限,為新聞媒體的生產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及挑戰,同時也帶了新鮮血液及機遇,促進了新聞傳媒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展現了新時代中新聞媒體行業的活力。為順應新媒體時代發展趨勢,新聞傳媒領域應深入研究媒介融合大環境下新媒體技術對新聞生產發展的影響,汲取傳統媒體優勢,突破傳統媒體束縛,促進新舊媒體的同化整合,使之成為推動新聞傳媒領域發展的核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