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紅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0)
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是職業教育改革的目標之一,寫生研學活動是我校藝術系根據五年制高職專業課程教學計劃要求,配合學校教改實踐而組織的一次素質拓展活動,是一次營造氛圍的體驗式學習方式,和對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團隊精神、創新能力等素質能力的德育教育創新嘗試。本次寫生研學活動為期五天,活動地點是安徽省黟縣屏山寫生基地。專業教師白天現場指導學生寫生,晚課對學生作品進行精心點評,幫助學生及時改進寫生技巧和創作思路。
部分學生在學習方法和態度上存在一定不足,難以將精力投入學習。參加寫生研學活動后,在優美的環境下,以研學活動的趣味性感染每位學生,帶領他們以專業的視角觀察景物和人物,開拓學生視野,增強對自然美的認識。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明確了學習目的,強化了學習目標。
傳統的學校教學都是在教室中,環境因素較少,學生積極性不高。室外環境中充滿立體、生動的各種景物,學生能夠自主選擇技能技法,拓展自身的學習能力,促成“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寫生過程和課程學習過程,能夠增進師生間的交流,使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言行品德,學生也會變得更守規,良好的師生交流能夠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
寫生研學活動實施過程是集體觀念和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過程。每位學生須認真遵守起床、集合、用餐、學習、睡覺等作息時間和制度,使班級管理井井有條,整齊劃一。以任務為導向的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實現課堂教學和學校教育中很難達到的教育效果。
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班干部隊伍,在活動中要擴大學生干部的責任邊界,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干部的管理作用。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小組進行管理,班級干部擔任小組負責人,主要職責有明確學習任務,管理住宿生活,統籌小組集體活動,充分發揮其上下溝通、平行溝通的作用,及時布置教師指令,與組員協調溝通,提升了管理效率。
每天將學生在研學過程中的吃、住、行、學習狀態和生活狀態都以照片和視頻的形式及時發送到班級家長群中,使家長及時關注孩子在研學活動中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消除擔心顧慮。出現問題盡量解決,不將問題推給家長。家長多與孩子溝通聯系,加以鼓勵和表揚,讓學生明白家長的關心和愛護,使研學更加安心。
在寫生過程中,會有行人進行觀摩,部分學生會因為技能水平的限制而缺乏自信,不能靜下心來進行作品創作。還有部分學生缺少耐心和長性,很多作品只創作了一半,就重新更換了角度和對象,完整的作品很少。教師應多鼓勵、多表揚,找到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繪畫風格,發揮優勢,改進不足。將完成度較好的作品作為范本,增強榜樣的作用。
德育教育是一種氛圍教育,氛圍營造在素養培育中至關重要。在寫生研學活動中,陌生的環境限制了學生的活動范圍,相對簡單的住宿條件、嚴謹的作息時間和管理制度限制了學生的課余活動。寫生基地隨處可見各個院校的學生、教師認真投入地進行作品創作,這成為影響學生努力創作的積極因素。在整個研學過程中,學生的自理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能夠按時早起,按規定時間用餐,學生不再抱怨餐飲和住宿條件差,主動整理宿舍內務。通過參與班集體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在日常班級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團結協作、勤儉節約、互助友愛和開拓創新的精神。
在晚間開展的指導教學中,初期部分學生不敢將自己的作品交給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到后期學生都爭先恐后上交自己的作品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學生的競爭意識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師要根據作品完成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多與教師和同學交流,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進。
通過開展寫生教學實踐,學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增強了對所學專業的熱愛和自信。通過不斷嘗試各種繪畫表現技法,完善作品細節,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優秀作品在高校展出,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戶外寫生是感知生活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發現美的最佳方式。人文歷史和徽派建筑風格能夠提升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修養,在寫生研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導游講解和作品創作,能夠感受到安徽屏山村和宏村的歷史文化和徽派建筑風格設計特征。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美,用觀察力研究美,用繪畫技能表現美。在學習過程中與其他學校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其所在學校的學習要求和作品繪畫水平,欣賞藝術大家的作品,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研學活動使教師和學生相處時間變長,可以更好地觀察和了解學生,更容易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能夠結合本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全方位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師應了解學生需求,投射人文精神,注入人文關懷。在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和訴求下,開展系列專項訓練活動,為學生提供對語言表達、人際溝通、組織管理、團隊合作、誠信友好、吃苦耐勞等素質教育進行針對性訓練的平臺和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在活動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