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266555)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主要面向模具及其產品的設計、制造、工藝,沖壓和塑料成型工藝制定及生產一線管理,沖壓和塑料成型模具的安裝、調試和設備維修崗位群,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精神,有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課程,主要是為沖壓模具設計和塑料模具設計提供理論依據,重點掌握常用先進設備的結構原理及正確使用與維護。
《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是模具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只有掌握了沖壓成形設備和塑料成形設備的結構原理和正確使用,才能很好地應用和設計沖壓模具和塑料模具,加工出更多高精度高質量的產品滿足國家制造業的需求。
《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主要講授沖壓與塑料成型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機床電器控制及液壓氣壓傳動。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沖壓與塑料成型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熟練掌握機床電器控制及液壓氣壓傳動工作原理;正確進行常見沖壓與塑料成型設備的運行與維護。
《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 課程教學內容的重構,充分考慮本專業學生的學情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目標,由兩個學期分別進行沖壓成型設備和塑料成型設備共80 學時精簡成一個學期64 學時完成,略去了同一類設備中原理類似部分的內容,例如沖壓成型設備圍繞曲柄壓力機的工作機構、 傳動系統和控制系統展開深入的講解,其它類型的沖壓設備如雙動拉深壓力機、精沖壓力機、螺旋壓力機等側重于與曲柄壓力機不同的結構特點認識,由點代面,也給學生一個拓寬能力的機會,本課程教學內容、學習目標及具體的情境設計詳見表1。

表1 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及具體的情境設計

(續上表)
高職課程模式應該沒有唯一,更沒有最好,只有合適和不斷的創新[1]。職業院校硬件建設其教學是以“情境中心”,學生的主動存在;基于整體、過程和實踐意義的教學情境真實存在;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學習處在一個真實互動的學習環境中,有助于幫助學生實現對自我學習行動的反思。《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主要從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與基于情境的教學方法三個方面推進課程改革。
(1)更新教學理念
《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課程教學,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實施“以結果為導向”的教育,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中心”:要求課程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標志著教學要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以結果為導向”:要求課程教學要圍繞實現預期的學習效果進行設計與實施,聚焦于學生學習后能力的獲得與提升。
(2)明確學習目標
《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課程,在教學實施中,根據現有的設備能夠滿足的教學需要,設定曲柄壓力機、液壓機和液壓機械式注射機三個實操項目,在實操環節分三個實操項目各六個實操小組。以“液壓機械式注射機”這一部分內容為例,確定學生通過學習該部分內容需要達成的目標:熟悉液壓機械式注射機的結構、 工藝特點,掌握液壓機械式注射機的應用。緊緊圍繞該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與教學方法的選擇。
(3)創設教學環境
創建一個適合教學的環境,是課程能夠有效實施的關鍵。《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課程的教學環境應滿足以下要求:一是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融為一體;二是方便教師利用多種手段進行講課,教室要配有黑板、多媒體教學系統、實物與教學模型。
《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分為線上預習、課堂教學和線上練習等三個步驟。接下來,以曲柄壓力機為例進行說明:
(1)線上預習
利用智慧樹、QQ 直播等網絡教學平臺的強大功能,把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范圍內的教學內容以錄制短視頻(壓力機的分類、壓力機的主要技術參數、壓力機的典型工作機構等)的形式發布到學習資源上,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記錄學習中的問題及困惑,如壓力機滑塊行程、裝模高度等參數如何使用等,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線下課堂增加了學習的興趣性和積極性。
(2)課堂教學
讓學生提出預習中的問題及困惑,然后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和邏輯順序進行歸類,組織學生結合問題進行討論與分析。結合本次課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生預習中未提到的內容進行梳理與總結,對于本次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最后布置后續的任務。
(3)線上練習
主要在智慧樹平臺上完成,通過在智慧樹上發布任務,引導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整理,在此基礎上完成實訓任務并在智慧樹上提交。在課下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可通過智慧樹或QQ 等在線工具與教師進行交流,獲取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課程,突破了系統學習理論體系的框架,主要采用基于項目的情境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模擬一個社會場景及工作過程,讓學生在一個現實的社會氛圍中對自己未來的崗位有一個具體的綜合性的理解。《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項目的情境式教學法,主要分為幾個環節:
(1)設定要完成的工作任務
教師深入企業搜集一些與本課程有關的,在實際中經常遇到的工作任務,作為項目將其引入教學中,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將理論知識滲透到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中。例如在學習沖壓成型設備壓力機時,先給同學們設定一合理選擇設備型號的任務:已知某復合沖壓工序模具閉合高度H = 205 mm,已知板厚1.5 mm,工序力-行程曲線與備選壓力機許用負荷曲線,備選壓力機的主參數數值,試選擇出合適的壓力機。
(2)提出需要具備的知識能力
在學校現有的設備前,引出若干需要明確的問題:如壓力機型號的主參數如何理解? 壓力機的操作空間和設計的模具之間有哪些關系? 利用實訓基地現有的壓力機操作演示,以壓力機工作機構為例按照“機構動畫演示分析—壓力機上具體的設備外觀—工作機構的結構分析及特點”設計教學過程,掌握提出問題的知識儲備。把書本上抽象的數據化為實際的應用,枯燥的設備學習變成了應用能力增長的過程,強化了課程應用能力的培養。
(3)完成項目的情境任務
本任務主要從工序負荷應小于壓力機型號的許用負荷、 模具閉合高度應小于壓力機的最大裝模高度和滑塊行程是否滿足加工工序等幾個方面確定出壓力機的型號。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下,學生們主動學習的潛力被激發,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也使學生的設備應用能力、 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融會貫通能力得到提高。
學生學習是行動化的工作過程,所以,學習評價也應該是一個過程性的反饋[2]。課程考核,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 多元化的課程考核體系的構建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課程考核過程中堅持以下幾個原則:專職教師評價和兼職教師評價相結合;教師考核和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相結合;課堂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相結合。
《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課程考核的形式:在原有的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自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自我評價能力;利用智慧樹等學習平臺進行在線及時評價,納入過程性考核;采用學習過程記錄、成果展示、作品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課程考核的內容:由基礎素質、過程考核及集中考核三部分組成。
《沖壓與塑料成形設備》課程考核,加大過程考核所占的比例,課程考核成績= 課堂出勤情況10%+ 平時表現10% + 項目考核40% + 期末集中考核40%,其中課堂出勤情況和平時表現可以利用線上教學的數據和分配比例來獲得數據,項目考核部分圍繞沖壓成形設備、塑料成形設備進行,考核的知識點鼓勵學生們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總結,為學生們走上社會需要不斷充實提高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先進的教育理念下進行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的改革,通過硬件的配合、考核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措施才會建立一套適合的教育體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