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網站1月12日公布本應在2043年才解密的“印太戰略框架”文本,其中包含“保衛臺灣”“幫助印度崛起來制衡中國”“維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等內容,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表示,美方一些政客企圖通過解密有關文件留下所謂“遺產”,但這份文件的內容恰恰暴露了美國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險惡用心,這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
白宮網站12日發布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的聲明稱,《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框架》于2018年2月獲得政府批準,在行政機構之間執行,現在對公眾發布“以與美國人民及我們的盟友和合作伙伴進行溝通,傳遞美國對使印太地區長期自由開放的持久承諾”。
冠冕堂皇的說辭顯然不能掩蓋美國在此時公布這一“最敏感的國家安全文件之一”的意圖。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3日的報道稱,該文件制定于2017年,被歸類為“秘密”和“不適用于外國人”,通常應該在30年后才解密。12日公布的文件共10頁,部分經過刪節,其措辭“對中國非常直白和直截了當”,很可能證實了北京所稱的“美國試圖遏制中國”的說法。該文件承諾“制定并實施能夠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防御戰略:在沖突中剝奪中國在‘第一島鏈內的持續制空權和制海權;保衛第一島鏈,包括臺灣;主導第一島鏈以外的所有領域”。文件還稱要“使美國的印太戰略與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的戰略保持一致”;美國在印度的目標是“加快印度的崛起和能力”,“通過外交、軍事和情報渠道向印度提供支持,幫助解決其與中國的邊界爭端等大陸性挑戰”。關于朝鮮,該文件稱目標是讓平壤相信“生存的唯一道路是放棄核力量”。
“美國的理想和現實存在明顯差距”,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13日發文評論稱,“有時將標準設置得很高,幾乎肯定會失敗”。ABC也引述澳專家的話稱,“重要的是,這一戰略不切實際地要求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首要地位,而現實情況是,美國只是在需要的時候強力支持盟友。”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3日發文稱,該文件的自我介紹“非常有趣”,如將美國在該地區的“最大利益”定義為“捍衛美國公民;保持美國進入該地區的經濟、外交和軍事渠道;增強美國聯盟的信譽和效力;保持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該媒體編輯在推特發文嘲諷說,該戰略的披露“很好地闡釋了美國所謂‘自由國際秩序在亞洲的真正含義。”此外,雖然美國口口聲聲稱東南亞國家是其“印太戰略”的核心,但12日披露的文件對東南亞著墨甚少,很多國家的名字都沒提,印尼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埃文·拉克斯瑪納稱其“令人失望,但并不令人驚訝”。
趙立堅表示,亞太地區是中美利益交織最密集、互動最頻繁的地區。美方應該摒棄冷戰零和思維,切實尊重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同中方加強溝通對話,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亞太地區成為中美互利合作的“大舞臺”,而不是大國零和博弈的“競技場”。▲
(于文)
環球時報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