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蕾
名家引路
一
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毯子。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百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煉的語言的精華。黃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遠山的連峰提醒了你,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涌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的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吧?
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茅盾《白楊禮贊》
●閱讀心得
作者拋開白楊樹,把目光聚焦于高原景色,突出白楊樹的生存環境。同時,作者又注意在寫景的同時表達自己的感受,先是感覺到“雄壯”或是“偉大”,進而體會到“另一種的味兒”——“單調”。這樣寫一波三折,為白楊樹的出現鋪墊、蓄勢。在這樣的烘托下,白楊樹出現了。“剎那間”“猛抬眼”“驚奇地叫了一聲”等,表達了作者猛然見到白楊樹時的驚喜。作者的情緒由“抑”而“揚”,完成情感的突轉,為下文詳細描寫白楊樹做好了情感的鋪墊。
二
雖然背地里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
●閱讀心得
作者從一開始就直接表達出對長媽媽的厭煩和不滿,就在讀者似乎感到長媽媽一無是處時,作者卻用調侃的語氣寫了一件令他敬重的小事。而后,莊重地敘寫長媽媽給自己買來《山海經》,這成為文章的高潮。這件事也徹底改變了作者對長媽媽的看法,作者真正由“厭煩”長媽媽變成了“敬重”長媽媽。這樣欲揚先抑,更加突出長媽媽為人純樸、寬厚、善良的美德,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
三
蚊子飛到獅子面前,對他說:“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強。若說不是這樣,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齒咬嗎?女人同男人打架,也會這么干。我比你強得多。你要是愿意,我們來較量較量吧!”蚊子吹著喇叭沖過去,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蚊子戰勝了獅子,又吹起喇叭,唱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蚊子將要被吃掉時,嘆息說,自己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
——《伊索寓言·蚊子和獅子》
●閱讀心得
這則寓言,先集中筆墨寫蚊子斗敗獅子——以弱勝強的壯舉,突出了蚊子的聰明、機敏和勇敢。在極盡褒揚之后,筆鋒一轉,寫蚊子得意忘形、不慎被蜘蛛消滅的嘆息。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是典型的先揚后抑,把蚊子的勝寫得越轟烈,就把蚊子的敗寫得越可嘆可惜,進而引發讀者的深思。
寫作借鑒
抑揚法能使作文情節波瀾起伏,曲折有致,增加作文的藝術感染力。具體運用抑揚法時,要注意以下兩種類別和具體方法:
1.欲揚先抑,曲徑通幽。
“揚”是贊揚和肯定,而“抑”是貶斥、否定。在這類作文中,“抑”往往先出現,“揚”后出現。一定要注意的是“抑”只是手段,起陪襯作用,所以“抑”要注意比重、分量的把握。“抑”為后文“揚”的出現作鋪墊,“揚”才是真正的目的。同時,“抑”和“揚”之間一定要有一種對照性,兩者之間形成強烈反差,在鮮明的對比中達到褒揚的最終目的,從而使寫作對象的形象躍然紙上,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先揚后抑,引人深思。
這類作文,往往是“揚”先出現,從各個方面去極力褒揚寫作對象。但是隨著情節的發展,作者會筆鋒一轉,開始貶斥、否定寫作對象。此時要注意,“揚”只是作文的引子,是寫作的手段,“抑”才是最終目的。前面的“揚”正是為后文的“抑”蓄勢,作者是似褒實貶。先揚后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往往表達一種犀利有力的嘲諷,達到勸誡警示、發人深省的寫作目的。
學生習作
山羊胡子語文張
◎羅江偉
小學時,我讀了一位學姐寫的《山羊胡子語文張》的作文后,就對語文張有了無限遐想:一綹綹灰白的胡子瘋狂地往下巴下延伸,隨風飄動時,將語文張烘托得頗有長者風度;語文張雙眼犀利有神,任何一個上課不認真的同學一旦對上了這種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令其無法動彈,無法躲避;語文張的頭發一定如熱帶雨林般茂密……
八年級的時候,語文張成了我的老師!我的內心無比激動。第一節課,只見教室門口射進一道光,而后,走進來一個矮小敦實的男人。他頭像鏡面反射,全班同學不得不瞇著眼,不敢直視那耀眼的光。我的內心猛地一震:什么?這個頭頂發光的小老頭,難道就是大名鼎鼎、風流倜儻、英俊瀟灑的語文張?嗚呼,無法接受!
我開始打量語文張:沒有長到可以覆蓋脖頸的灰白胡子,只有一小撮黑不溜秋的山羊胡子;也沒有茂密似熱帶雨林的頭發,反而頭頂一面“圓鏡”閃閃發光;更沒有黑豹似的目光,只有一雙聚光的瞇瞇眼。
可是我沒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的小老頭講課竟如此繪聲繪色。他總在不經意間轉身,用手摸摸山羊胡子,微笑著,露出八顆大牙齒,像天真的小孩,而后極富情感地侃侃而談。正當我們沉浸其中時,他嘴里又突然蹦出一兩句笑話來,逗得我們每個人也露出了潔白的八顆牙齒。這是我第一次在語文課上笑得如此開心,此前從未想過語文課竟能如此生動有趣。
我一直困惑一件事,語文張說他兩鬢斑白,可我看到的卻是雖稀疏但烏黑的頭發(除了頭頂那面“圓鏡”)。直到一次團體操訓練時,恰好看見語文張在操場散步,他從我面前走過時,風一吹,我發現,他兩鬢看似烏黑的頭發中夾雜著一根根白色的發絲,眼角兩旁的皺紋,也似刻刀刻上去一般顯眼。唉!歲月不饒人啊,如此平易近人、心態樂觀的語文張,竟也長了白發?想到這里,我鼻子陡然一酸。
每次語文課上,看著張老師眼角的皺紋越發深刻,額頭上的溝渠越發縱橫,我就生怕有一天再也聽不到張老師講課了……但愿永遠沒有這一天!
(湖南湘潭市湘潭江聲實驗學校)
點評
作文開篇即是揚筆,極力渲染“我”對語文張的美好幻想。真正見到語文張時,卻用俏皮的語言突出自己內心的震驚和失望,用調侃式的語言刻畫了語文張的其貌不揚,這是精彩的抑筆。繼而,作文開始聚焦語文張課堂的精彩和他的個性魅力。這和前文形成鮮明的對比,由衷地表達了“我”對語文張的喜愛之情。抑揚法的靈活運用,使得這樣一位幽默風趣、熱愛教學的老師形象漸漸豐盈起來。
專項訓練
那一次,柳暗花明;那一次,峰回路轉;那一次,欣喜若狂;那一次,淚流滿面……在成長過程中,有太多太多“那一次”。
請運用“抑揚法”,以“那一次,我真的? ? ”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