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冰
文題速遞
你的家鄉有哪些風景名勝?請選取一處寫一段解說詞,向大家推介家鄉的美景。
寫作指津
解說詞是對人物、畫面、展品或旅游景觀進行講解、說明、介紹的一種應用性文體。把握以下幾點,助你寫出一篇出色的解說詞:
1.解說的內容要明確、恰當、合理。解說詞一般是配合實物或圖片寫的說明文字,內容必須與實際情況一致。如介紹石林、溶洞時,就要緊扣石林、溶洞的形狀、規模、特點、成因等,為了增加解說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也可以寫一些與之有關的故事傳說和科學道理。
2.解說詞要簡短。一般人看了實物能夠理解的東西就不要多講,只要把觀眾、聽眾不容易懂或可能產生疑問的地方以及需要引起觀眾、聽眾特別注意的地方寫出來就可以了。因此,解說詞要簡明扼要,適可而止,不要嘮叨個沒完。
3.解說詞的表達要通俗易懂。解說詞的服務對象很廣泛,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都有很大差異,因此要求寫得通俗易懂;又因為解說詞是要“說”的,所以還要盡量做到口語化。具體要求:(1)盡量用規范的語言寫,一般不要用方言土語;(2)避免使用容易引起歧義的詞語和生造的詞語。解說詞主要是講、念給人聽的,有些音同或音近而義不同的詞語,如不注意便會使聽者產生誤解。
4.解說詞力求表達多樣。從語言上看,既可用平實樸素的語言,也可用感情濃郁、文采斐然的語言;既可用散文的筆調,也可用詩化的語言。從表達方式上看,可將說明與抒情相結合,也可將說明與議論相結合,還可加入描寫,使人如身臨其境。
5.解說的主題可適當升華。解說詞并非單單為了讓觀眾、聽眾了解解說的對象,能夠使觀眾、聽眾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與提升,更是解說詞要努力達到的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事(物)、理、情是解說詞的三要素。“事(物)”是解說的對象、表達的客體;“理”是解說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想和哲理,它往往需要提煉和升華;“情”是解說者在解說中的情感體驗和抒發。“說理”和“抒情”都需要解說者從具象的人、事、景、物中,說出觀眾、聽眾欲知而未知的東西來。
習作展示
紫藤寄松
◎王佳鑫
親愛的朋友,您到過北京市懷柔區的紅螺寺景區嗎?您知道紅螺寺有三絕景嗎?如果沒有,那就聽我給您介紹紅螺寺三絕景之一——紫藤寄松。
紫藤寄松位于紅螺寺大雄寶殿后三圣殿前的院落西側,由一棵平頂松和兩盤藤蘿組成。平頂松高約6米,枝分九杈,如結實的傘骨架一樣伸向四面八方,而兩盤碗口粗的藤蘿又如龍盤玉柱一樣蜿蜒纏上平頂松枝頭,花繁葉茂間為松樹增添紛繁濃艷的色彩。兩者間的天作之合使松藤并茂如同一把天然的巨傘,遮蔭面積近300平方米。每到5月初,滿架的藤蘿花如同秋日的葡萄朵朵串串,連綿之間如同一團團紫色祥云包繞殿宇。濃郁的花香飄滿整個寺院,仿佛是人間仙境。元代《紅螺山大明寺碑》記載:“微風夜聽金鋃鐺,諸天衛法藤蘿旁。”古時候每年花季,紅螺寺的住持便邀請京城附近寺院的住持長老、名人雅士來紅螺寺,大家坐在樹下賞花論道。
俗話說“藤纏松,松難生”,而紅螺寺中的松藤卻和睦相處了800多年,藤不離松,松不辭藤,相親如初。人與人之間也應該相互包容、和諧共處,方能共同成就一片繁盛!
(北京市懷柔區第三中學)
點評
這篇針對紫藤寄松的解說詞,采用說明、描寫與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各種修辭手法及說明方法運用得當,解說通俗易懂。解說內容條理清晰、概括性強,既有知識的補充,也有情感的抒發,還在最后提煉升華了主題,讓人對紫藤寄松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