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的春風喚醒了冬眠的枝條,枝條伸出臂膀翩翩起舞。這時,我的腦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株嫩綠的新芽。。。。。。。。。。
。。(從春天的情境中引出文題。開篇就給人以詩情畫意的感受。)。。。。。。。。。。
。。去年的一天,鳥語花香,微風輕拂。就在我為這春意盎然興奮時,“嗡嗡,嗡嗡。。”嘈雜聲打破了美好的情境。怎么了?我循聲找去。沿著小巷走進一片樹林,我看見一群人在鋸樹。刺耳的聲音吵得我心煩不已。。。。。
。。(鳥語花香與刺耳的鋸樹聲構成對比,將自己由興奮轉而煩躁的心情凸顯出來。)。。
。。回到家中,我向父親抱怨。父親卻不以為然地說。這是林華家在賣樹,過一會兒就不吵了。我只好回到房間。待鋸樹聲停止后,我又走進樹林,正好看見剛才的人們在裝車。他們離開的地方只留下一個略高出地面的樹樁。它真可憐。。。。。。。。。。。。。。。。。
。。(“真可憐”一詞有很多含義:有對樹樁的憐愛,有對伐木人的憤慨,還有自己的無奈之情。)。。。。。。。。。。。。。。。。
。。俯下身來,我看到樹樁的截面有一圈圈紋路,挺好看,也挺倔強。我渴望它再現雄風,重新長成一棵參天大樹。于是,我堅持給它澆水。或許是它再生的愿望很強烈吧,兩個星期后,樹樁的一側生出了一條小枝蔓,上面還生出幾片新葉。一切似乎都事隨人意。。。。。
。。(“倔強”是“我”對樹樁的初步認識,同時也為樹樁重新長出嫩芽埋下伏筆。)。。
。。可是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火將這抹新綠烤焦了!那天下午,我照常去給樹樁澆水,卻看到近前一間屋子的窗戶在冒煙,往里一瞧,原來屋里著火了。火苗很快就沖出來,已經蔓延到那個可憐的樹樁上了。我把水潑在樹樁上,馬上跑去叫大人救火。十來分鐘后,火終于撲滅了。我慢慢走近樹樁,它被火熏黑了,我都有點認不出它了。父親看著樹樁說。可惜了,怕是再也不能抽芽了。我心里默默地嘆息:它剛剛擺脫傷痛,要重新生活,可這渺小的希望,又被這場大火無情地燒滅了。我的愿望也隨之熄滅了,我不再去看樹樁,不再為它澆水了。
。。(本段是行文起承轉合中“轉”的部分。這個“轉”,把樹樁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強烈地表現了出來。)。。。。。。。。。。。。
。。轉眼到了多雨的夏季。“唰唰唰。。”一根根雨線把天地交織在一起,在窗前鋪成一塊雨幕。在這雨幕前,又罩了一團淡淡的雨霧。那個樹樁也若隱若現地出現在雨霧中。雨漸漸停了,可我的心卻躁動了起來,感覺到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拽著我向那片樹林走去。。。。。
。。(雨幕、雨霧以及“若隱若現”的樹樁,共同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為下文新芽出場作鋪墊。)。。。。。。。。。。。。。。。
。。我走進樹林,一縷清爽的風拂面而過。透過枝葉的縫隙,猛然間,一抹亮光讓我眩暈。定睛一看,原來是樹樁上又長出了一株新芽!這株新芽剛剛萌發,猩紅色的葉片蜷曲著,在明媚的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看著看著,我感到新芽上的葉片在向外展開,感到了它伸展的力,感到它那無窮無盡的生命力。我知道,盡管這株新芽很小,但它內在的生命力很強大,總有一天,它會成為一棵參天大樹。。。。。
。。(由感受到新芽葉片伸展的力到感受它無窮無盡的生命力,一下子把作文主題顯現了出來。)。。。。。。。。。。。。。。。。。
。。我又去看了新芽好幾次:感嘆它的境遇,痛惜它的身世,贊嘆它的精神。可它只是靜靜地立在那里,無視我的存在,就像無視那片灰燼一樣!在傷痛面前不彎腰,在贊揚聲中不搖擺,它安安靜靜地生長著,默默無聞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它的品格多么偉大啊!。。。。。
。。(通過抒情與議論,進一步深化作文的主題。)。。。。。。。。。。。。。。。。。
(安徽五河縣臨北中學,指導老師:夏玉橋)。。。。。。。。。。。。。。。。。。。。
點評
趙彤同學評:寫作文重在對生活有深刻的感受與體驗。怎樣才能感受細膩、體驗深刻呢?關鍵在于要細細品味自己的生活。張玉同學兩年內一連失去了三位親人,這對她來說是極為沉重的打擊。她苦悶過,失落過,以至于差點失去追求生活的勇氣。最后,她從一株新芽上悟到了人生意義,找到了追求生活的力量。
張蕊同學評:寫作文,不能急躁,要平心靜氣,娓娓道來自己所經歷的事,道出自己所感悟的理。張玉同學在敘事時,很講究這方面的藝術。聊天一般,聊著聊著,就讓你對生活豁然了悟了。
夏老師評:寫作文,既要實寫,又要虛寫。實寫,就是在寫事寫景;虛寫,就是在寫自己的感受。虛寫寫得好,更能表達好自己的情感。本文說新芽無視“我”的存在,就是用虛寫的手法來表現新芽靜以致遠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