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富強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因此,要注重林業發展,助力于生態環境的恢復。在林業發展過程中,病蟲害是阻礙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治病蟲害是我國林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從多個角度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進行探討和分析,并提出一些預防策略。
關鍵詞 園林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S763.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2.024
園林不僅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而且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園林植物在城市綠化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園林植物病蟲害問題日益嚴重,這不僅會危及園林植物的健康,也會對城市園林的環境安全構成威脅。為了維護城市環境的安全穩定,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理念,應抓住重點問題,科學健康地實施防控措施,減少病蟲害的侵襲,最終達到保護園林植物,美化環境的目的。因此,有關部門應多角度分析園林植物病蟲害產生的原因,并采取無公害防治措施。同時,要轉變傳統觀念,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確保樹木的多樣性[1]。
1 重要性
林業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近年來,政府逐漸開始重視林業工程建設,林業工程建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受多種因素影響,病蟲害就是其中之一。為了促進林業資源的穩定發展,必須重視病蟲害防治,采用信息和生物技術手段,實現無公害治理,保護生態環境的平衡,構建和諧的自然生態鏈,這也是林業長遠發展的基本條件。在無污染的預防和控制階段,必須強調生物防治的重要性,以全方位預防為重點,以控制為主要手段,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作用,維持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實現人類生產生活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2 發生的原因
2.1 園林苗木類型單一
園林建造過程中,需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的苗木類型,如果園林中種植的作物不適應當地環境,不僅起不到綠化的效果,還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浪費。種植人員面對這種情況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方式,造成園林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易出現病蟲害的現象,由于人工林中的森林物種相對單一,生物多樣性相對較差,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很難阻止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增加了林業病蟲害的發生概率,人工林樹種單一,病蟲害只能在部分樹種間傳播,將加快病蟲害的傳播速度。
2.2 林業建設中化學品使用過多
現階段,我國病蟲害防治大多采用化學藥劑防治,可以迅速消滅病蟲害,且使用方法簡單,但如果長期使用,害蟲可能會對化學藥劑產生抗藥性,使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更差。化學藥劑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取決于其用量,且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人員都是隨機對照使用,不能科學使用藥量,導致控制效果不能最大化。
2.3 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到位
從現階段林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林業建設中病蟲害防治手段不能滿足實際需求,使得病蟲害防治工作滯后,主要原因是林業生態環境具有復雜性、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及治理技術不能及時更新等。林業病蟲害防治實際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環境保護意識也相對薄弱,給林業病蟲害防治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在季節性林業建設和成長的過程中,林業建設人員的數量不能滿足需求標準,這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高效開展有一定的影響[2]。
2.4 防治技術單一,防治措施不當
觀念薄弱、防御裝備單一、預防手段落后等因素將對林業的發展產生嚴重影響。近年來,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都對生態環境給予了重視,化學防治仍然是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措施,隨著城市綠化建設的發展,園林綠化面積逐漸加大,過多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不僅會污染環境,也會給市民的身體健康帶來為害。另外,長期使用化學藥劑,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病、蟲產生耐藥性,加大防治難度,使病蟲害防治陷入惡性循環,阻礙了城市園林的發展,這些都不符合當前關于城市園林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3]。
2.5 缺乏完整的病蟲害防治和預警系統
病蟲害防治和預警系統的缺乏為園林病害蟲的繁殖和傳播提供了空間和機會。即使工作人員對引進的植被進行了針對性的病蟲害檢測,但由于園林中存在多種植被類型等因素,檢疫結果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隨著園林植被種植類型數量的增加,工作人員的任務難度也不斷增加。不同種類的植物易感染的病蟲害類型也不同,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建立新的病害蟲控制早期預警系統。
3 防治策略
3.1 合理選擇植物品種
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合理選擇植物品種可以使植物對病蟲害有較強的抵抗力,這是園林工程規劃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結合這一點,在植物品種的選擇上,應考慮害蟲防治的需求,結合當地自然環境和植物習性特點,確保所選植物具有較強的生長能力和良好的抗病蟲害能力。在植物品種的早期選擇中,應考慮促進園內植物生態群落的合理建設,提高生態效益,這也是前期規劃工作的重點,必須慎重對待。此外,植物品種的選擇也應嚴格檢疫。在前期園林項目籌備工作中,要嚴格按照植物檢疫規定等規定執行,對不符合相關標準、有病蟲害問題的苗木,要及時清除。有效實施前期準備是提高園林害蟲防治效果的關鍵。
3.2 有效利用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技術的應用雖然可以有效控制病蟲害,但實際上屬于一種有害的預防技術,使用時會對植物產生不利影響。有害藥劑在使用時還會產生氣體,為害生態環境,影響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因此,有必要改變傳統應用化學防治技術防治害蟲的錯誤觀念。這種技術只能在其他技術不能達到良好預防效果的情況下使用。可作為補充方案,不得將化學技術作為防治病蟲害的主要手段。因此,在保證植物正常生長的同時,科學應用化學技術,選擇合適的農藥,合理控制藥物劑量,可以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3.3 加強檢測和預防
林業病蟲害通常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強,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繁衍,基于此,檢測和預防病蟲害對林業工程建設具有積極而重要的影響。相關部門需要運用科學方法有效預測樹木的生長狀況。為進一步避免病蟲害的突然發生,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確保能充分掌握林業苗木的生長狀態,并配置專業人員進行科學預測。對林區樹木病蟲害的數據及生長狀況進行科學統計,并進行實時監測。當發現問題時,需要立即采取預防措施,有效避免病蟲害的傳播。此外,還需要制定合理的森林經營措施。現場管理人員需要有效落實相關制度,加強信息交流,根據樹木生長狀況科學制定預防計劃,確保樹木茁壯成長[4]。
3.4 合理地施用農藥,采用物理防治
在現代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化學防治仍占主導地位。噴灑農藥是常用的化學防治措施。科學合理的噴灑農藥不僅不會對周圍植被環境產生不良影響,而且還能從根本上控制城市園林病蟲害的危機。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農藥的過程中,要注意農藥的用量,避免盲目噴灑。在防治效果未達到時,應觀察記錄植被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和規律,在特定時間對重點區域進行噴灑,提高農藥的實際利用率。另外,通過熱處理和機械屏障技術的應用,能有效控制園林植物的病蟲害。通過對種子和插枝進行熱處理,殺滅附著在其上的細菌和病原體,從而減少后期種植過程中疾病的大規模暴發。此外,通過使用黑光燈、誘捕和滅殺等人工殺滅方法,也能有效減少園林病蟲害的發生。
3.5 完善植物檢疫及監測預報功能
“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園林植物病蟲害科學防治基本戰略,因此要把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和監測放在重要的位置。為了保證監測的準確性,有必要對園林植物害蟲特征等多種重要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并對發現的不良情況及時處理。另外,要時刻注意對引進的園林植物進行檢測,做到不僅要殺死本地害蟲,還要防止外來害蟲的入侵。完善植物檢疫及監測預報功能,既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園林植物的正常生長,又能維持園林的生態環境的平衡[5]。隨著林業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相關人員在深入學習病蟲害原理和防治相關知識的同時,應掌握病蟲害的孳生條件和產卵習性,運用科技手段對病蟲害情況進行監測。通過建立病蟲害防疫站,對園林土壤和氣象進行實時監測,總結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規律,建立數據庫,建立園林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和報告園林植物病蟲害異常情況,通過完善的園林植物防治計劃,指導開展具體的防治工作,確保害蟲防治工作的及時性和科學性[6]。
4 結語
城市園林病蟲害具有急迫性、病程長、種類多、復雜等特點。要從根本上減少病蟲害的威脅,必須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在技術上,加強人員的在職培訓,提高人員的綜合技術能力,建立現有的病蟲害防治制度,降低病蟲害防治和檢疫的難度和強度。合理采用化學防治措施,防止病蟲害濫用農藥,降低病蟲害耐藥的頻率和程度。環境管理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為了避免城市景觀設計受病蟲害影響,多種方式并存的防控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是園林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最關鍵內容,現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但已經取得了一定突破。林業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長期工作,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多部門之間互相聯合,各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性,共同開展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運用科學的防治策略,實現生態環境林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金俊芳.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20(6):206.
[2] 段緒光.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對策探討[J].農家科技,2020(2):136.
[3] 戰金偉.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探討[J].農家致富顧問,2020(2):223.
[4] 鐔榮,張文瑜.淺談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6):84-85.
[5] 林銘.綠化樹木科學養護及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措施探究[J].農業與技術,2020,40(6):141-142.
[6] 向姣.綠化樹木科學養護及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建材發展導向,2020,18(2):112.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