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羽茜
摘 要 農村人力資源是實現鄉村振興最具活力的因素,在產業興旺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要有農業農村產業現代化的遠大目標,同時也要?;?、抓重點,守好中國人民糧食安全的底線;在此基礎上,著力解決當前農業農村產業品質不高、效益不佳、產品市場不廣且不暢等主要問題。為此,要圍繞著建體系、提品質、融通城鄉市場的要求,根據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的階段性,推進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村產業;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農業農村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2.058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在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戰略基礎上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1]。鄉村振興離不開對傳統農業的改造,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武裝農業產業,提升農業的品質,在農業的基礎上拓展第二、第三產業,全面建設農業興、產業興的現代化農村。而全方位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掌握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專業人才。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一直存在人才資源匱乏的問題:1)農民平均受教育水平較低,農村的教育資源和人才培養資源極其有限;2)農業的基礎設施、發展空間、福利待遇普遍不如城鎮地區,對人才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農村地區人力資源不足嚴重制約著農業農村的發展,也成為掣肘新農村建設、阻礙鄉村振興的重大問題。國家歷來重視“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的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解決農村人力資源問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3]?,F如今,各地已經認識到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出臺了許多政策支持農業人才培養,但是如何更準確地把握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方向,讓更多人才來農村、扎根農村,全面解決農業發展的產業問題、產品問題、市場問題,仍是需要繼續思考的重點。
1 加強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義
1.1 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國地域遼闊,但由于人口基數大,人均占有的耕地、林地、草地和淡水資源都非常少,農業資源相對短缺。此外,我國很多地區農業生產方式仍然比較傳統落后,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帶來產業發展困難、環境污染嚴重等其他問題。因此,我國必須以科技為支撐,引領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業走集約發展的路徑??萍茧x不開人才,只有加強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才能真正打破制約農業現代化的瓶頸。
1.2 保障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內在化需求
農村人力資源是對農村人口資源素質能力的綜合反映,包括勞動技能是否熟練、農業知識儲備是否豐富、相關技能掌握情況、身體健康狀況等多方面指標。美國于20世紀50年代建立了系統的“人力資本論”學說,認為人力資源即是一種資本,影響農業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已經從客觀的土地總量、資本投入轉變為勞動者的理論水平、技術能力、操作經驗等因素。人力資源開發對于經濟持續增長可以產生更加強勁深遠的影響力,因此想要發展農村經濟,實現鄉村振興,就需要不斷強化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1.3 轉化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必然選擇
隨著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地區開始出現較多富余勞動力,如何高效轉化這些富余勞動力,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農民不經過任何技能培訓進行職業轉型的難度較大,即使從事其他行業也往往以體力勞動為主,經濟收入非常有限。近些年,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時會出現“用工荒”,其實并不是市場沒有勞動力,而是勞動力技能無法匹配市場需求的“技能荒”,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產業升級轉型較快,導致務工農民勞動力水平跟不上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轉型升級。因此,做好人力資源開發,轉化富余勞動力能推動城鄉一體化協同高效發展。
2 開發路徑分析
2.1 以目標為導向實現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產業興才能農業興,鄉村振興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就是形成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集群,以此帶動農業農村全面發展。新農村一定是有產業、有經濟基礎的農村,也一定要擁有一支有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農民人才隊伍。想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首先需要補上產業建設的短板不足,堅實人力資源開發的薄弱環節。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其直接決定農業產業能否與其他產業齊頭并進,并在將來實現可持續發展[4]?;诖耍r村人力資源的相關政策與方案擬定,要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導向,而鄉村振興視域下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也不同于以往的人力資源開發,對是否能帶動農業農村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人力資源不僅要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還要有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堅定決心,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一股中堅力量。
2.2 突出重點,推動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耕地是確保一個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排在世界126位以后,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1/2。中國用世界1/10的耕地養活了1/5的人口,這不得不說是一項偉大的成就,但也意味著我國農業的首要任務仍然是保障糧食產量,實現基礎農產品自給自足。因此,現代化的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基礎仍然在于培養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著力突破蔬菜、糧食、水果、畜禽等基本產品的技術難關,打造一支專業化、技能化、現代化的農民隊伍,解決好國人的吃穿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重點推動產業建設。
我國地域遼闊,農村地區占國土總面積比例超過90%,農村具有豐富的資源和無限的發展空間。不同地區要充分利用自身農業資源稟賦,發揚地域和農業特色,針對性選擇重點農業產業,如內蒙地區的肉蛋奶產品,華南地區的園藝產品和果蔬產品,東北地區糧肉海鮮產品,華北地區的糧油蔬菜產品等[5]。充分揚長避短,發揮比較優勢,培養各地區的產業領頭軍。我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農業農村發展首先關注的必然是基本農產品的產出,然后才能做到各種農業產業百花齊發、各路農業人才百家爭鳴,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2.3 打造農業產業品牌,做好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開發和挖掘農村人力資源、發展和興旺農業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本條件。1)以市場為導向,做好人力資源開發,電商產業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結合互聯網,以直播帶貨等形式做好農村電商人力資源的開發,了解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喜好,打破農產品和市場的壁壘。2)農業產業具有巨大的潛力,做好產業品牌,打造有價值、有品質的農業產品,其產生的效益并不會比工業產業價值低。在農業的基礎上開發第二、第三產業,即從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物流及銷售等各個環節下工夫,再輻射至餐飲、旅游等領域[6]。讓產業扎根農村、滋養農村,就需要做好各類人力資源的開發,確保持續不斷地培養不同領域的人才。3)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需要符合鄉村振興的目標和農業產業品牌打造的方向,遵循其基本規律,讓人才和科技改變農村的面貌[7]。
農業產業想要形成品牌,產生市場影響力,帶動經濟發展,其品質必須提升。我國歷史上長期處在糧食短缺的狀態,農業產品品質的發展一直較為滯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農民除了依賴土地“靠天吃飯”外,還有了外出打工、自營買賣等其他提高家庭收入的途徑[8]。此外,農民工資性收入在其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要以培養復合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為重點,推動農業產業市場化、品牌化,培養掌握先進科學技術和研發能力的技術型人才,具有現代化管理水平的管理型人才,讓“農民科學家”帶動鄉村實現振興。
2.4 把握市場走向,助力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農村市場的發展一直較為滯后,與城市市場還沒有無縫銜接,需及時捕捉市場需求,避免供不應求或供大于求的現象出現。造成市場走向把握不準確的原因,在于我國城鄉市場總量龐大,市場信息反饋不夠全面、時效性低,銷售渠道不暢通,供需雙方匹配度有待提高,同時農村缺乏專業的營銷隊伍,容易錯過農產品的最佳銷售時機。此外,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需要的不僅僅是懂農業、懂農村的人才,還需要懂市場、懂消費者的專業隊伍,只有依賴這樣一支能夠融通城鄉的人才隊伍,才能解決產品與市場不匹配的問題[9]?,F如今,國內外經濟發展壓力較大,許多外出務工農民出現了“返鄉潮”,這對于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不失為一個有利機遇。利用大數據和信息時代的技術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培訓和新技術學習,結合返鄉農民既熟悉鄉村又熟悉城市的特點,幫助其轉身成為既懂農村又懂城市的專業人才,運用電子商務平臺、直播帶貨、互聯網等各種交易新形式打破城鄉市場壁壘,為農村產業尋求更廣闊的市場空間[10]。
2.5 基于農業農村發展的階段性開展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我國農村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落后,產業發展凋零,農業農村現代化仍然處在初級階段。做好鄉村振興,首先要客觀認識農業農村發展的基本現狀,在此基礎上擬定農業農村發展目標和人力資源開發計劃。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要經過3個階段,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2035年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階段和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階段。這3個階段,是鄉村振興由取得階段性成果,到取得決定性進展,再到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前一個階段都構成后階段的發展基礎,后一個階段都對前階段有質的提高。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也要緊密結合鄉村振興的不同階段目標,根據各個階段的人才需求有針對性地做好人才培養,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搞資源浪費,穩步推動每一個階段目標的達成。
3 結語
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促進農村地區經濟與社會更好發展。因此,加大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要以目標為導向,突出重點,打造品牌,把握市場,以農村發展實際為出發點,讓農村發展和城市發展相輔相成,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雙重增長點,并最終全面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3).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02-05(1).
[3]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N].人民日報,2018-09-27(1).
[4] 彭軍,杜漪,蔡文君.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人力資源現狀及開發:基于中西部6省市10縣(區)的調查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2):34-37.
[5] 劉李欣.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內蒙古農牧區人力資源開發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1.
[6] 周海霞.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湖南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0.
[7] 王杰,舒永久,郭伶.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西部地區村干部隊伍建設研究[J].新西部,2010(6):10.
[8] 蔡堅,朱蔚青.非正規就業與農民勞動力非農就業[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5):87-88.
[9] 尹燁輝.促進農民勞動力與資本和諧結合的對策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89-92.
[10] 李和平.辦好農村教育 助力鄉村振興[N].人民政協報,2021-01-06(10).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