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國火炬》創刊25周年暨通聯評刊會側記"/>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本刊記者 孟德成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同聲歡慶《中國火炬》25 周歲!
今天,我們再次出發,共同期待《中國火炬》再創輝煌!
冬日陽光明媚,晴空萬里。2020年12月25日上午,紀念《中國火炬》創刊25 周年暨通聯評刊會在北京舉行。在各地疫情防控緊張有序的情況下,來自全國30 個省市自治區的基層關工委代表滿懷豪情,歡聚一堂,向《中國火炬》25 周歲生日祝賀,并為更好地宣傳報道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出謀劃策。
“《中國火炬》是我們關工人的宣傳陣地,我既是基層關工人,又是《中國火炬》的忠實粉絲。”優秀通訊員代表山西省晉城市關工委辦公室主任劉高潮的話中透出了自豪。
走向會場時,代表們的目光被道路兩旁“一路同行,感恩有你”宣傳語吸引,不時駐足欣賞。進入會場,映入眼簾的是《中國火炬》創刊25 周年成果展示板,正用無聲的語言匯報《中國火炬》發展的點點滴滴。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重慶市合川區關工委辦公室主任梁建明引用詩人艾青的名句,表達對《中國火炬》的熱愛。
歷史的坐標,標注出這次會議的不凡。
100年櫛風沐雨,在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奮斗中,社會主義中國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30年砥礪奮進,在改革開放的恢宏進程中,中國關工委迎來了而立之年。
25 載薪火相傳,在宣傳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路上,《中國火炬》砥礪前行。
盡管會期壓縮,但是會議內容緊跟當前熱點,立足傳統又有創新。
會議全程對廣大《中國火炬》通訊員進行直播,并吸引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央視、國際在線、《工人日報》、《中國信息報》等主流媒體報道。這在《中國火炬》雜志社開展的歷屆活動中,是史無前例的。
“我要回去收拾一下,再專門跟《中國火炬》合個影。”這是在簽到處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 “我的關工生涯與《中國火炬》同歲。”貴州省納雍縣關工委副主任董穎萍對我們說。她穿上了鮮亮的外套,戴上了《中國火炬》贈送的紅圍巾,高興地在簽字版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把自己的微笑與“火炬25 周年”合照在了一起。
“來來來,我們都戴上紅圍巾了,幫我們照一張相。”重慶市關工委的同志們“組團”來合影。
紅圍巾,是這次會議最受歡迎的拍照道具。
《中國火炬》為每一位代表準備了一條紅圍巾,這一抹“火炬紅”閃耀在會場的各個角落。無論是會議時間還是會議間隙,代表們都愿意把這抹紅色戴在身上,表達自己對“火炬”濃濃的情誼。
25日清晨的北京寒冷無比,卻擋不住代表們與顧秀蓮主任合影的熱情。

顧秀蓮等領導一同切下蛋糕
“代表們都到了,我們快點過去。”看到帶著紅圍巾的代表們,顧主任加快了腳步。“顧主任好!”看到顧主任,大家都熱情地打招呼。“大家好!”顧主任滿面笑容、底氣十足地跟大家揮手致意。合影時,《中國火炬》的同志們蹲在第一排就座的領導前面。怕擋著領導的臉,大家都隔著一點距離。顧主任看了笑著說:“‘火炬’的同志們都往后靠一靠,離我們近一點。不用擔心,擋不住我們。”
全體合影的時間定格在8:40,比原定時間早了20 分鐘。
代表進入會場的瞬間,就被紅毯、展板所吸引。每個代表都身披紅圍巾,意氣風發、神采飛揚。
會場內,紀念《中國火炬》創刊25 周年暨通聯評刊會的條幅格外醒目,會場氣氛濃重,代表們迅速尋找到座位,井然有序。
顧秀蓮在講話中對《中國火炬》提出了殷切希望,她說:“《中國火炬》要做好關心下一代宣傳工作的排頭兵,帶頭講好五老故事,大力傳播好關工聲音,為推動關心下一代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是的,近年來,《中國火炬》每年都有新氣象、新進步,成為各地關工委傳遞信息、交流經驗的好平臺。
顧主任的講話,時間不長,內容言簡意賅,從“五個牢記”到殷切的期盼,在參會代表中引起了強烈共鳴。
李小千的發言,圖文并茂,內容翔實,讓參會代表詳細了解了《中國火炬》不斷創新的工作成果。
《中國火炬》雜志社副社長許巍精心制作了140 多頁的PPT,介紹了《中國火炬》的發行工作。
一場場業務講解,讓參會代表感受到火炬人辦好雜志的決心,也讓代表們認識了《中國火炬》。
《中國火炬》是一本什么樣的雜志?它是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云題詞,在國務院原副總理康世恩親自指導下創辦的,是宣傳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陣地。
《中國火炬》的生日到了,慶生方式之一是蛋糕。25日上午會議結束后,餐廳布置的舒適溫馨。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走到蛋糕前,高興地說:“《中國火炬》25 周歲了。”李小千邀請顧主任等領導上前一同切蛋糕,顧主任欣然接受。當象征著《中國火炬》25 周歲的蛋糕被切開的一瞬間,歡呼聲此起彼伏。“祝《中國火炬》25 歲生日快樂!”在雜志社全體人員的陪伴下,李小千喊出了對《中國火炬》的生日祝福。在場的領導和代表一起見證了這既溫暖又隆重的時刻。現場代表也紛紛表示:能夠參加本次會議,真得就像自己過了一次生日,紅色的格調,溫馨的祝福,祝愿《中國火炬》生日快樂,不忘初心,凝心聚力,同時,也希望余熱獻后生的關愛事業甜甜蜜蜜。
《中國火炬》還給自己送上了一份別樣的生日禮物:聯手安徽省太和縣關工委“大愛圓夢”行動姚利萍團隊,資助5 省25 個“火炬娃”。5年前,《中國火炬》創刊20 周年的時候,《中國火炬》雜志社就聯系企業家一起對4 省來自大山里的20 個困境兒童進行資助。5年后,受資助的火炬娃也為《中國火炬》創刊25 周年送上了祝福,“火炬娃”錢松揚這樣說:“感謝大家給予我的關愛和贊助,我一定會繼續努力學習,發揚‘火炬娃’的作用,為大山點燃希望。”這次,《中國火炬》的“火炬娃”大家庭中,又增加了25 位。此次受捐助的孩子,既有江西省都昌縣太陽村的孤兒,也有安徽省金寨縣、河南省固始縣、湖北省大悟縣、山東省曹縣農村的留守兒童及困境兒童。未來,《中國火炬》將攜手姚利萍團隊資助這些孩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三年教育階段的生活費用。這次活動,展現出火炬人用愛去溫暖困境兒童的信念,努力把光明、勇敢、團結和友誼的“火炬精神”代代相傳。
25年傳薪火,就像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在講話中說:“隨著關心下一代事業的蓬勃發展而壯大,《中國火炬》發行量由最初的4800 份到如今的26 萬多份,非常不容易。”《中國火炬》走過25年的歷程,離不開廣大熱愛《中國火炬》的忠實讀者和優秀通訊員。
《中國火炬》為自己慶生的方式之三就是表彰《中國火炬》創刊25 周年先進集體獎、突出貢獻獎、榮譽獎、優秀通訊員各25 家(名),以及2020年《中國火炬》宣傳工作標兵單位56 家,先進單位424 家。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沈陽市關工委主任許文有在發言中談到投稿和訂閱的問題時,這樣說:“我們鼓勵全市各級關工委向《中國火炬》雜志投稿,每周對全市關工委系統在《中國火炬》雜志的刊登稿件數進行通報,年終作為宣傳報道評優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實現投稿量與訂閱量的相互促進,共同提升。”優秀通訊員代表四川省溫江區關工委副主任袁海馬針對如何寫稿,深情地說:“我成為《中國火炬》通訊員以后,不僅養成了愛寫稿、會寫稿、勤寫稿、快寫稿的習慣,而且還能做到與時俱進、緊跟社會發展,并能從《中國火炬》上找到工作所需的方法和思路,收獲了‘選準主題、深入采訪、高度提煉、精心打造’的寫稿秘訣。”
他們的話,如春風拂面,說出了心聲,表達了對《中國火炬》的喜愛。
——關工媒體論壇探索新老媒體發展方向
第一場交流是各地關工委主管主辦媒體的“掌門人”和業界專家,一起聊了聊新老媒體的融合和發展方向。江蘇少年網執行主編趙永林談到江蘇少年網時這樣說:“我們網站在網頁的最上端,設置一個醒目的大標題。我們只發原創,所有的文章都是自己采,自己寫。” 廣西壯族自治區關工委副主任宋家浩說:“我們的編輯都是辦公室同志兼著,但我們有一支通訊員隊伍。我們通訊員的任務和《中國火炬》任務合并在一起,每年都對隊伍進行一次培訓工作。”內蒙古自治區關工委副主任劉建祿說:“我們積極加強和主流媒體的溝通,近些年來,隨著黨中央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高度重視,像主流媒體關注下一代的報道也越來越多,很多報刊上發了專版,電臺、電視臺開辟了專欄,做到了報刊上有文、廣播上有聲。”短視頻如何使用,各種媒體如何融合發展,各地關工委內部刊物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掌門人”和專家們你來我往,發言熱烈。這一場交流比預定時間多進行了20 分鐘,但大家都被精彩的對話吸引。
——融媒體展示揭開媒體發展的前沿
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2018年11月,中央深改委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新時代,如何通過發展融媒體,為關心下一代工作提供新動能,成為各地關工委的一個思考方向。打造自己的融媒體中心,積極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助力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創新發展就是一個好思路。
通過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關工委“一起長大”融媒體中心、江蘇省南京市關工委融媒體中心和四川省成都市關工委講演人的介紹,讓與會代表了解融媒體的成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舉措,是不斷推動新聞輿論事業創新發展的鮮活實踐,也是適應傳播新趨勢、加快媒體融合發展的生動成果。
——三輪訪談一起分享同《中國火炬》的故事
先進集體代表、突出貢獻獎代表、優秀通訊員和榮譽獎代表,總共15 人分別上臺談了跟《中國火炬》的情緣,并跟與會代表分享了同《中國火炬》的故事。重慶市關工委秘書長韓國濤談到如何在經費減少的情況下,逐年提高《中國火炬》的訂閱量時,這樣說:“抓認識,市關工委每年的工作重點和要點,都要把學刊用刊寫進去;抓考核,能把量化的指標都量化成分數。” 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關工委胡顯金說:“盡管辦公室就我一個人,但訂閱《中國火炬》絕不能停下來,每年9月就開始發動,保證年年爭取穩中有升。”
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為了把這次會議辦好,《中國火炬》領導班子及早謀劃,狠抓細節。為了讓參會代表到了北京有家的感覺,接站的同志提前跟代表取得聯系,11 人次分赴首都機場、大興機場、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和清河站等7 個站點迎接前來開會的代表。一天,全部人員行走了近30 公里,只為參會代表能感受到火炬人的熱情。

吉林省的參會代表在展板前合影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介紹雜志社相關業務方面,編輯部、網絡部、發行部業務講解以一種情景劇的形式為代表們呈現,幽默詼諧的語言,利用舞臺塑造具體藝術形象,向代表展現雜志社各部門的工作狀態。編輯部以2020年11 期《中國火炬》評刊會的形式,讓各負責欄目的編輯介紹欄目編輯過程中需要的稿件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及各欄目的定位和介紹。網絡部的同志們用更加鮮活的形式和清脆優美的語言介紹了網站、抖音、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具體投稿要求和運行。發行部的4 位小伙子則把發行數據和發行工作編成了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形式——三句半。以一種舞臺表演形式烘托氣氛,活躍現場,讓枯燥的數字靈動起來,吸引了代表們的關注。雖然雜志社的同志都沒有專業學過表演,但用心用情去做好工作,始終是火炬人的不懈追求。3 個部門的同志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務之余,加班加點進行排練,只為把火炬人的風采呈現給各位代表。
歷時近一年,從數萬條素材中,經過大浪淘沙般的層層篩選,形成了會場上播放的7 分多鐘的宣傳片,集中體現了《中國火炬》25年來的成長歷程。“小樹苗長大了,孩子們成才了……”是的,25 歲正當時,努力奮進永向前。
“別忘了把這次顧主任的講話和展示的PPT發到群里啊。我們得回去傳達,還要組織學習呢。”大會圓滿結束的剎那間,有的代表在會場里交流合影;有的代表跟會務組聯系材料的發放;有的代表相互留聯系方式。緊張的會議雖然結束,但交流與分享依舊不會停止。

我跟《中國火炬》合個影,把心中的火炬帶回家
“一路同行,感恩有你。”這次會議的宣傳標語,深深地印在了每位代表的心中。《中國火炬》創刊25 周年會議因疫情原因,幾次變更時間。隨著2020年歲末的到來,會議的會期確定了。
“感恩”這個詞不難理解,對一個人來說,從牙牙學語到出口成章,從懵懵無知到日漸成熟,在這個過程中,都會遇到別人的關心和幫助,盡管我們不能一一回報,但是我們都應該懷著一個感恩的心,對所有這一切心存感激。
多年來,對支持和幫助《中國火炬》的朋友們,火炬人一直感恩于心。平時都是電話溝通交流,無法當面感謝。所以,火炬人想通過用心用情用愛去組織這次會議,對多年來喜愛和幫助《中國火炬》的朋友們說一聲“感謝”。
感恩,不是只有這一天才有,但是感謝的話,卻需要說出口。12月25日這一天,在這個心存感恩的日子里,全體火炬人通過這次會議向多年支持《中國火炬》的各地關工委領導和五老,說出心底的感謝。
會議期間,火炬人掛在嘴邊說得最多的也是“感恩”。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關工委秘書長劉寶權對我們這樣說:“一直都知道《中國火炬》在傳統媒體方便在全國關工系統做得很優秀,沒想到在網站、微信、視頻等方面也走到了前列,引領基層關工委在微信、抖音等新媒體方面有了突破。”同時,《關愛明天》雜志社總編輯王琿說:“關工媒體的碰撞和對話太重要了,大家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互相提高,而不是單打獨斗。2018年《中國火炬》雜志社赴《關愛明天》雜志社交流,也給我很大的啟示,對開門辦刊有了更深的理解。”
從這兩段話中可以看出,《中國火炬》經過25年的發展,從發行量4000 多份到如今的26 萬份,火炬人都懷著感恩的心,始終堅持用最新的報道方式,為關心下一代事業鼓與呼。
火炬人從不吝惜感謝二字,也不會讓感恩塵封心底。火炬人會以創刊25 周年為契機,與所有關工人一起攜手同行。
“車這就到了,不要著急。”“車來了,我們陪您過去上車。”“帶好口罩,注意防護。”“再見,一路平安!”
是的,平安是火炬人對即將踏上返程的代表們的衷心祝福。
代表開始返程時,北京的疫情防控形勢陡然嚴峻起來。但會議報到當天進行核酸檢測,全體陰性的結果,助力了本次會議。當每位代表拿到核酸檢測報告時,幫助了代表們的順利返程。我清楚地記著有位代表幽默地形容當前的疫情,他說:“現在各地出現的疫情猶如地鼠一樣,一露頭就打下了。盡管可能會此起彼伏,但是我們堅決相信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取得抗擊新冠疫情的最終勝利。”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參會人員都要求佩戴口罩,但口罩不能阻擋火炬人與代表們的親切交流,也無法阻止關工人關心下一代的信心和恒心。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關工情。”這場特殊時期的會議,一定會留在每一位參會代表和火炬人的心中。
因為我們懂得:宣傳報道關工的故事,不止于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