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芩
糖尿病腎病是2 型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早期主要表現為尿蛋白、血壓和血糖升高,隨著腎功能損害的加重,在晚期表現為腎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表明,臨床護理工作在糖尿病腎病患者治療中起到重要作用[4]。為促進患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本科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開展個性化康復護理,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腎內科2018 年2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46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2 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②糖尿病腎病分期為早期糖尿病腎病和臨床期糖尿病腎?。虎酆炇鹬橥鈺E懦龢藴剩孩儆善渌蛩匾鸬哪I功能損害;②糖尿病并發酮癥酸中毒、昏迷者;③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腫瘤、精神疾病者;④認知交流障礙者;⑤治療護理配合度差者。將146 例患者隨機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各73 例。對照組中男31 例,女42 例;年齡44~78 歲,平均年齡(65.5±5.7)歲;糖尿病病程3~17 年,平均病程(9.5±2.7)年;糖尿病腎病分期:早期47 例,臨床期26 例。實驗組中男33 例,女40 例;年齡43~79 歲,平均年齡(65.7±5.8)歲;糖尿病病程3~18 年,平均病程(9.7±2.9)年;糖尿病腎病分期:早期45 例,臨床期28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主要措施為健康宣教、飲食運動指導、心理護理、用藥干預、并發癥預防護理、血糖監測等。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個性化康復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康復干預。糖尿病腎病患者因病程長,需長期堅持服藥和飲食控制,易出現多種不良情緒,影響治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此,本科護士在患者入院后耐心為其介紹醫院環境、規章制度和管床醫生、主治醫生、責任護士等,給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每日對患者進行一次心理狀態評估,對于伴有心理問題的患者護理人員結合患者個體化特點采取合適的心理疏導方法,如:當患者表現出焦慮、煩躁等情緒時,護理人員在床旁以溫和、耐心的語言安撫患者,給患者耐心講解相關治療方案,請病情恢復良好的患者到病房現身說法,傳授經驗,增強患者的康復自信心;還可對患者介紹多種情緒調節方法,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看電視、與家屬聊天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肌肉漸進式放松訓練、冥想訓練等舒暢身心,保持良好心態面對疾病和治療。②低蛋白飲食護理。合理的飲食護理有助于延緩腎功能損害進展,穩定血糖水平,穩定病情。護士在床旁細心詢問患者的飲食習慣、喜好等,并根據患者的病情、體重、尿蛋白等為其制定個性化的低蛋白飲食方案,其中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蛋白質攝入量為0.75 g/(kg·d),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為0.6 g/(kg·d),其中高生物價優質蛋白質需占50%以上,如魚、精瘦肉、蝦、牛奶、大豆等。另外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將食鹽攝入量控制在<6 g/d,若患者伴有高血壓,則需限制在<3 g/d,保證低鹽、高鈣、低磷、高維生素、低蛋白及多不飽和脂肪酸飲食,合理安排患者的一日三餐,保證營養均衡。在上述飲食原則的基礎上,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規定每餐各種食物的量、烹飪方法等,要求患者定點、定量飲食。定期進行營養狀況檢測,并適當調整飲食方案。③運動鍛煉干預。適當的運動鍛煉能消耗體內大量的脂肪,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現象,促進血糖水平控制。為此護理人員在詢問患者的運動鍛煉習慣后,結合患者個體化特點設計運動鍛煉方案,并在床旁耐心講解運動鍛煉的積極意義,并指導患者科學的運動鍛煉,對于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運動鍛煉在餐后1.0~1.5 h 后開始,以低強度的非對抗運動為主,如叮囑患者可在飯后1 h 后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時間30 min/次左右,運動過程中若有任何不適應及時停止。對于臨床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應盡量減少體育運動,可進行適量的床上上下肢運動,全程在護士的監督指導下進行。④多元化的健康指導。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認知水平等開展多元化的健康指導,進行分層次、分段的健康宣教,以講座、病友交流會、發放健康手冊、看宣教視頻、口頭宣教為主,定期進行健康認知水平考核,評估患者的健康認知錯漏之處,進行針對性、個體化的強化指導干預,糾正錯誤認知。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護理前及護理3 個月后檢測患者的腎功能指標,包括血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定量。護理前及護理6 個月后使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分成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共8 個維度,均采用百分制計分,得分越高則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護理前,對照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分別為(128.8±19.4)μmol/L、(9.21±1.05)mmol/L、(2.38±1.43)g/24 h,實驗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定量分別為(128.3±19.0)μmol/L、(9.15±1.01)mmol/L、(2.31±1.39)g/24 h;護理3 個月后,對照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分別為(92.3±5.9)μmol/L、(6.94±0.86)mmol/L、(1.98±0.73)g/24 h,實驗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定量分別為(77.5±8.3)μmol/L、(6.57±0.45)mmol/L、(1.08±0.52)g/24 h;護理前,兩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定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3 個月后,實驗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6 個月后,兩組患者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實驗組患者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bP<0.0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飲食結構調整,2 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提高,同時糖尿病腎病患者也越來越多。糖尿病腎病隨著病情進展可能發展到腎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治療措施下,良好的護理工作更有助于促進患者腎功能緩解,提高生活質量。而由于患者具有個體差異性,很多患者在接受常規護理措施后依然無法獲得滿意的效果[5-8]。因此,本院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個性化康復護理,其是在糖尿病腎病治療基礎上更強調患者的個體差異性,從患者的心理、飲食、健康認知等方面著手,試圖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血糖控制,促進腎功能改善。個性化康復護理強調心理因素在疾病進展中的重要意義,在患者一入院就開始心理狀態評估和心理疏導,一方面通過多種心理疏導方法幫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態;一方面教導患者多種心理調節方法,指導患者能自我調節情緒,時刻保持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提高治療自信心和效果[9-11]。結合糖尿病腎病的特點,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低蛋白飲食方案,以良好的飲食干預穩定血糖水平,降低蛋白尿,有效改善腎功能。結合患者的腎功能損害情況開展運動鍛煉護理,促進患者機體免疫力提高,進一步緩解負性情緒。同時本院還為患者開展多元化的健康指導,致力于提高患者的健康認知水平,提高治療配合度,提高遵醫行為,進而促進病情控制。研究結果顯示,護理3 個月后,實驗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實驗組患者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個性化康復護理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應用效果肯定,能有效促進患者腎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