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 姜麒燚 王洋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供應鏈”一般指由制造商、供應商、倉庫、配送中心等主體構建起來的物流網絡,而供應鏈管理是以供應鏈最優化為目標的管理模式,從采購環節開始,到滿足客戶的需求截止,整個過程都被納入供應鏈管理的范疇。在供應鏈背景下,整個管理活動都需要圍繞核心企業的實際情況以及管理需求,利用現有的技術條件對經營活動涉及的資金、物流、信息等進行全面控制,并將管理工作的視域擴展至原材料采購到最終產品成形、配送至消費者的整個過程[1]。結合既往的實踐成果分析,企業將供應鏈管理思想融入企業內部經營活動的控制,至少具有幾下意義:(1)提高最終產品的交貨效率,提升客戶的滿意度;(2)實現原材料成本、生產成本的有效控制,減少最終產品生產的消耗,規避庫存問題,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3)實現“流程品質”的最優化,有效解決物流網絡中的錯誤成本問題。從本質上看,供應鏈管理屬于典型的集成管理方法,對企業生存環境的改善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改善上游、下游供應鏈的關系等方面,供應鏈思想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
從石油行業的發展趨勢看,鉆井企業正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采購管理工作的滯后,或者企業管理層未重視采購環節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沒有從實際條件出發構建適宜于市場新環境的采購戰略,鉆井企業的生存環境很容易遭受重創,甚至被淘汰出局。在全球化背景下,開拓國際市場對石油企業的發展壯大有突出意義,而石油行業的創新發展需要以配套的商業運行模式為支持。立足于供應鏈管理思想,鉆井企業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業務能力優勢以及不足之處,將主要精力放在競爭力的培育上,通過管理模式的創新以及運營機制的完善,保障關鍵業務的有序開展[2]。以應對激烈的競爭為目標,鉆井企業需要正確認知協同競爭、協同商務等原則的內容,以及在此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商業模式。同時,企業需要摸索多主體構建合作伙伴關系的實踐思路,逐步在客戶群體、產品研發中心、物資生產單位、經銷商等主體之間構建完善的物流網絡。
根據鉆井企業正常生產對各類物資的需求擬定采購計劃,是物資管理的重要開端。加強采購計劃制定與生產實際之間的聯系,確保采購計劃的合理性,能夠有效避免物資的供需矛盾,維系鉆井企業的生產進度。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完善的信息為支持,即需要從以下問題入手,廣泛采集相關信息:(1)需要采購的物資有哪些?(2)各種物資需要采購多少?(3)在何時完成所有的采購計劃?(4)以怎樣的形式實施采購?在供應鏈模式下,鉆井企業與其他物資采購相關主體的聯系得到加強,依靠完善的物流網絡,鉆井企業能夠第一時間知曉上述問題的相關信息,以及物資市場的基本供應情況[3]。因此,供應鏈模式下采購計劃的制定適宜使用準時采購,在恰當的時間與地點,以恰當的方式,采購數量與質量均能夠滿足企業生產需求的物資。相較于傳統的計劃管理模式,準時采購的優勢在于:(1)實時滿足企業生產對各類物資的需求;(2)減少物資的庫存量,降低物資倉儲的成本;(4)縮短物資采購的周期,避免采購不及時對生產進度造成消極影響。
在物資采購中,合理選取供應商,不僅能夠保證采購物資的質量與物資供應的及時性,還能夠有效減少供應商管理、物資采購的管理負擔。從既往的經驗來看,供應商的資格認證以及績效評估信息,能夠幫助管理人員甄別資質不足的供應商,繼而為物資采購提供保障。而選擇資質、能力等均符合要求的供應商,與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還能夠為采購單價的商榷創造可能性。因此,在資格認證上,鉆井企業需要依靠供應鏈管理的優勢,從上游、下游廣泛收集與供應商資格認證有關的信息,結合供應商提供的信息,完成資格認證。
在供應鏈視域下,物資采購管理并不僅限于物資采購計劃的制定與執行,完成供應商的選定、合同簽訂以后,運輸與倉儲階段的物資管理,也應適當納入物資采購的范疇。考慮到運輸過程的不確定因素對物資質量的影響,以及物資運輸中轉過程中倉儲的環境不當對物資品質的負面影響,在采購管理階段,管理人員需要著眼于運輸條件的有效管理,根據采購物資的特殊性能,以及對應物資的運輸、倉儲管理辦法,初步擬定運輸條件的管理方案,盡可能規避運輸條件不當造成的損失。
在鉆井企業面臨激烈競爭的背景之下,加強物資采購管理,控制采購成本以及物資采購過程的各類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以供應鏈發展為契機,鉆井企業應當抓住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優勢,在供應鏈模式下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有序落實物資采購各個環節的管理職能,切實發揮采購管理的重要意義,縮減物資采購的成本,為企業經營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