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銘 長春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在我國日益發展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需求與市場要素是不斷變化的,尤其是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全球化經濟日益普遍、激烈的市場競爭情況下,企業生存的內外環境的變動隨著經濟發展而加快,企業要想在這種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優勢,就必須適時地進行要素再組合,企業重組應運而生。企業重組主要是通過從企業外部獲得需要的資源以及對企業內部進行生產力和管理構架的重新整合,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它是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調味劑并使經濟市場進行合理的重新分配,是產能過剩的分解者并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是企業的快速發展的推動劑并加強了資源整合和競爭力。
中小企業是我國在市場上很活躍、數量很多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中堅力量主體。我國目前企業數是4000 多萬,在4000 多萬數據當中,只有10%及以下的數據是大型企業,其余的都是中小企業,所以說中小企業在我國保就業率和加快我國市場經濟步伐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通過重組,中小企業可以在短期內改變現有的資本狀態擴大規模,加強了對資產的利用率,提高了生產力和經濟效益。但是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多情況也千差萬別,而市場環境也在不斷變化,我國中小企業也在變化的環境中積極探索改革模式,現行重組的方式現在主要有以下幾種:
該方式主要是企業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改善資產狀況的一種重組方式。該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公司的形象增強公司的競爭力并合理運用資產。主要方式是將公司資產進行交換,將目前公司無優勢的資產剝離并注入對公司有利的資產。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方式主要是將非主營資產和待處理資產進行置換以達到更好的利用。
該方式可促進企業經濟利潤明顯提升,主要是剝離和出售資產。從企業剝離出非生產經營業績差或者對外投資的資產和業務,以協議價轉讓讓其他公司處置或直接變化。該方式促進了企業經營發生改變,經營狀況發生改善。
該方式主要是企業按照協議轉讓股權,變成股東或者被投資者。轉讓股權后,在不改變出讓方和受讓方的控股權情況下,雙方進行資源互補、企業間往良性進行發展。中小企業通過股權轉讓可以改善公司缺乏有效資金的現狀,改變公司的治理結構,提高公司的運營質量和有效利用率。
該方式主要是企業將其他一個或多個企業購買,將購買后的其他一個或多個企業合并成一個企業,是中小企業重組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中小企業采用收購兼并的形式促進企業內外部資源獲得重新整合,使企業降低內部銷售成本,使商品在商場上更具有競爭力。該方式可以促進企業擴大經營范圍,使企業變強變優,企業重新煥發活力。
由于中小企業數量之多,在重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本文主要總結了中小企業目前重組中遇到的一些典型問題,既有企業自身的主觀因素,也有政府方面的客觀因素,具體總結為以下幾點:
由于市場機制不完善,中小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弱,難以向大企業那樣自由進入金融市場,從銀行獲取貸款非常困難,而且融資渠道少、難度大,導致政府行為干預過多。企業重組本質上是企業進行重塑自身的改革行為,但是在很多的企業重組過程中,政府行政干預太多,產權關系模糊,強制干預導致一些行為具有盲目性,使政府在企業重組的行為表現不夠規范,使得中小企業重組過程中不能有效的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反而加大了重組過程中的困難。而企業重組關系到職工各方面利益的調整,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職工害怕失去自身利益,對重組缺乏主動性,從而影響企業重組的進程。
雖然我國正在向法制化國家邁進,但是市面上有關企業重組的法律大多數是面向大型公司以及上市公司等企業,對于中小企業重組中的相關問題的法律暫時涉及還很少,導致公司無法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及政府不能運用合理利用政策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并且重組過程中需要多個部門協同配合,可能會延長企業重組的時間。我國與其他西方國家市場體系還有一定的差距,產權交易市場還沒有那么健全,導致中小企業不能擁有像大企業一樣的市場環境,遇到的市場障礙也比大企業和上市企業要多,而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和財務制度還不太健全,缺乏相應的資金,融資較為困難。
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對于企業甚至是國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可以說,如果國家沒有人才會將延緩社會主義的進步。中小企業作為我國數量龐大的企業群體,又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人才戰略必不可少。但是中小企業想要留住人才河南,大企業上市企業可以憑借其社會影響力及待遇吸引優質人才,而中小企業無論是在品牌力、管理規范、員工福利等方面都難以和大公司相媲美,所以難以吸引高層次特別是科技型的人才。中小企業在重組時由于缺乏自我判斷的分析能力,我國企業重組中存在著一些誤區,簡單的將經濟擴張理解為規模擴張,急于擴大規模而忽視了企業自身的機制盲目重組,卻沒有因地制宜按照自身的特長去規劃重組以至于錯過企業的最好發展時期。
政府在中小企業重組過程中應該明確中小企業的主體地位,減少政府干預的行為,規范政府在重組和產權轉讓的行為,做到扶持先了解內需,了解中小企業所需要的而不是不尊重企業意見為了重組而重組。轉變政府職能由過去的管理型轉向服務型,重視相關中小企業的發展,建設相關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征詢中小企業重組中遇到的問題并加快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及時解決中小企業所需。推進再就業工程和社會保障化的建設,對重組中涉及的職工權益進行有效的保障,尊重企業和廣大職工的意愿,果斷決策大膽實施,一切以保障企業職工的利益為優先再重組。
非公有制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小企業重組也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更是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而我國對于中小企業重組的法律法規還不是特別的完善,所以必須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建設。這不僅需要中央出臺相應的法律,地方也應該根據當地中小企業的重組行為因地制宜指定相應的規范,這樣在中小企業重組的時候不僅有法律保障他們的行為更能規范重組過程中涉及的問題的處理方式,這樣既能保障投資人債權人以及職工的利益,也能保障經營者的利益。各大銀行應根據中小企業貸款抵押條件合理調整信貸結構,積極鼓勵中小企業引入民間投資擴大企業的融資面。同時也可以適當的引入信用保障制度,對審查符合要求的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貸款,去鼓勵中小企業重視自身的信用建設,政府出具相應的政策來鼓勵加強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深度融合工作,多方面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中小企業要向更加穩步地向前發展,必須重視重組后的工作,根據政策和調查實際情況后的重組狀況進行實時調整。在重組時借鑒國內外大型企業重組的經驗,通過分析中小企業實際情況,對低效率的資產或公司制定相應的針對性政策,促進資產效率提高。重組不只是對資產的整合,也是對重組后的資源和文化進行整合。而人才又是企業能持續發展的關鍵,中小企業并不像大企業一樣有著一定的人才吸引力,所以必須運用相應的人才激勵政策比如薪資等留住人才,再結合重組后不斷探索的內部機制,使重組后的中小企業能夠自審自查,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中小企業是促進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是促進我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的助推劑,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階梯。在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進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鄉村經濟發展既少不了大型企業的經濟支撐,也少不了中小企業。通過對中小企業重組問題以及對策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中小企業重組既要吸取國內外大型企業的經驗又要因地制宜的按照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重組調整。同時,中小企業要在市場環境和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下不斷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積極吸引人才,加大科技創新,才能在今后的發展中越走越遠,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