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棟 華北電力大學
在低碳經濟大背景下,特定區域物流的碳排放量的走勢如何,影響該地區物流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物流的碳排放結構的變化方式,如何從根本上降低特定區域物流業碳排放量和提出恰當合理的發展對策是本文探究和討論的重要內容。
保定市的物流業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在持續增長。隨著保定市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各行各業對物流的需求也在成指數式增長。隨著保定市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經濟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市場準入及發展規模等因素的影響下,保定市的物流發展一直居于河北省前列,物流發展質量在不斷提高,標準化程度進一步提升,發展進一步成熟。
1.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保定市物流業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投資額度有了較前幾年有了大幅度增長,額已達到648.11 億元。與此同時,保定市第三產業各類基礎設施總建設投資額為324.89 億元,物流業占到了投資總額的52.16%。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相關設施進一步完善。
2.運載能力進一步提升
截止到2018 年年底,覆蓋保定市鐵路的全方位、多層次的交通運輸網絡已經形成。其形成不僅推動了保定市交通產業結構化升級,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河北省交通運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保定市物流業發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礎差。能耗高、排放量大,從 2008 到 2018年,在保定市物流業產值上升的同時伴隨而至的是消耗大量能源資源。這一高產值、高耗能的趨勢還在不斷上升。2008 年能源消耗量僅為29.81 萬噸,然而在2014 年達到了84.76 萬噸。大量能源資源的開發使用隨即帶來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2008-2011 年,物流業發展速度過于緩慢。在該時間段,保定市物流業雖然處于逐年發展階段,但發展質量不高,發展水平較為落后。這是因為保定市物流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不完善。
低碳物流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強制性降低能源使用比率、從源頭減少碳排放量。而是從碳排放的速率出發,降低碳強度。通過合理科學的統籌規劃與恰到好處的發展政策、物流作業標準化與科學化、物流模式低碳化、計算機物流運輸系統,在能滿足物流發展的同時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種新事物的出現和發展必須要有相應的環境進行支撐。在保定市現在的政策環境下,由于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企業無法從中得到利益,甚至會加大物流成本,消費者的消費取向也不會偏向低碳物流方面,致使整個系統無法推進。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保定市不同組織制定的物流標準不同,漏洞百出,互背性強,使物流系統內部運作出現紊亂,導致許多物流基地建設的重復,浪費了巨量的物流資源的同時也使系統產出的經濟效益被無端消耗。
據學者統計:“教育部備案或批準設置物流本科專業的高等學校,截止2018 年可以招生的學校共248 所,其中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204 所,物流工程專業的44 所;截止2018 年在保定市內開設物流管理專業僅有6 所。開設物流工程專業的4 所。可見,相對于我國高校的總數而言,這一數量過于單薄。
為了使得結論更加嚴謹科學,在本文中采用的公式才用劉澤淵等學者在《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中的公式。其信度和效度均已經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普遍認同,因此運用此公式計算出的結果可信度較高。

1.從各項指標中我們不難發現,保定市物流業存在著嚴重的能耗超標、碳排放量過度等生態問題,物流業生產方式落后,亟待改善。
2.影響保定市物流業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其依賴各類能源的使用量及其比例關系。保定市物流業能源消耗量排在第一位的是柴油,2017 年消耗量為190.60 萬噸,由于柴油這種資源的特殊性,其標準折煤系數較高,所以通過計算不難發現保定市物流業碳排放量最高的能源仍然是柴油。保定市物流業碳排放量嚴重超標,需要結合多方面的力量進行大力整改。
保定市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低碳物流法律法規,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對低碳物流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國民經濟中宏觀調控的作用,毫不動搖的堅持發展低碳物流,積極引導、支持、鼓勵低碳物流大力發展,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進行扶持,例如:土地、融資、稅收等方面。
大力推進保定市運輸方式低碳化,使用清潔能源的運輸工具,推廣使用電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燃油,實現節能減排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截至 完善交通系統,建立現代運輸體系,改善交通擁堵,使道路運行始終處于最佳狀態。減少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推廣多式聯運。降低運輸成本,凈化社會運輸系統。擴大運輸規模,提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人文效益。
推動保定市產業結構化升級,改善傳統物流業粗放式生產模式,提倡集約型生產。由于未來物流業利潤增長點主要存在于第三產業,因此要不斷調整保定市的產業結構。相關部門要大力提倡使用清潔能源,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比率。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強度。共同推動保定市物流業朝著智能化、人文化、低碳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