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珂藍 浙江新南北置業集團有限公司
目前,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模式得到了廣泛的利用。就實際情況來看,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的優勢顯著,但是投資人、合伙企業還存在較為復雜的稅收關系,各個地區合伙企業的稅收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使得企業在利用私募有限合伙基金投資的階段,缺乏完善的稅收架構體系。另外,相關人員對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的稅收籌劃了解不足,容易引發許多方面的稅收風險。因此,采用針對性較強的納稅籌劃措施,規避稅收風險,能為企業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有限合伙制即為數目在一個以上的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共同組成的合作組織。這其中的普通合伙人,也有承擔企業債務的責任。本文所探討的有限合伙私募基金,即針對有限合伙制企業,通過非公開募集等方式所獲取的資金,這一資金需要接受嚴格管控,并能夠用于企業的投資活動之中[1]。有限合伙制企業對于債務,需要通過自己獨立的資產按照約定期限償還。如果不能以企業為單位按期將債務償還,那么要以各合伙人根據其股份、職位等共同償還。處于存續期時,各合伙人不能夠分割財產以及解散公司。綜上,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包括普通合伙人(GP)和有限合伙人(LP)所構成,這其中有限合伙人應負擔起絕大部分的資金。這種方式的操作簡單、組織機構靈活,且門檻不高,因此近年來備受關注。
私募有限合伙企業的會計科目以及報表存在的差異較大,合伙企業以及公司采用的會計科目也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合伙企業沒有特定的財務報表,僅僅能根據一般企業的利潤表與資產負債表為基礎,可能導致合伙企業會計科目不正確。
針對私募有限合伙基金進行分析,是特殊的組織結構,與一般企業納稅人制度存在一定不同之處。針對公司生產經營收益分配,必須遵循“先分后稅”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合伙企業不論是否能合理進行利潤分配,在各個納稅年度都應當計算合伙企業的經營狀況,并進行經營成果的合理劃分,以此為依據繳納稅款[2]。合伙企業是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的義務人,應當承擔基本義務。然而,還有部分私募合伙基金沒有充分了解自身工作職責,認為僅在利潤分配時才進行報稅,對基本政策了解不足,容易引發申報錯誤的問題。
現階段,主要的優惠類型有很多,具體闡述如下:①在個人所得稅方面,會有50%比率的返還,根據各地政策差異,也部分調整。②對于投資類的企業,企業應繳納的所得稅可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進行一部分比率的返還。如享受優惠15%的政策(60%中央,40%地方),地方再返還50%,也就是企業所得稅率為12%。③財產轉讓所得稅稅率,個人股息紅利,地方根據一定的比例返還。例如如果地方返還的比例為50%,則表示所得稅稅率為10%。企業應當充分理解以上政策,當企業作為不同主體時,可根據這些政策規定制定納稅籌劃措施,以規避風險,為企業增加更多的資金。
若有限合伙基金是在稅收優惠地注冊的,就可以代扣代繳核心政策為基礎,合理分配個人股息及股權轉讓所得,并由有限合伙企業在注冊地,進行5%-35%(比照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或20%(利息、股息、紅利或財產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的代繳。在完成稅款繳納之后,增強與企業的交流與溝通,并且提出部分返還申請。
有限和合作人作為投資公司LP 注冊,如果注冊地的丹迪有稅收優惠政策,那么就可以享受地方優惠。如果LP 企業需要財產轉讓,那么應當按照先分后稅的方式進行處理,把財產轉讓給其他合伙公司,并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繳納,將所得稅稅率控制在12%。如果有限合伙企業在獲得A 公司的股息之后,分配給了投資公司,稅后的利潤是否需要進行所得稅的繳納,就需要根據各個地區的政策決定。
如果LP 公司把稅后的利潤向境內的其他合伙公司分配利潤,投資人所取得的股息就不用上交所得稅。如果LP 把收益是分給了自然人,那么LP 公司就需要根據20%的稅率,按照個稅代扣代繳的方式進行處理。如果LP 公司注冊地有稅收返回的優惠,那么企業上交的個人所得稅也能夠根據政策申請返還上繳的部分稅款[3]。如果投資公司分配給了合伙企業稅后收益,在分配的時候,就需要歸納到合伙企業獲得的收益當中,并先分配再繳稅。
針對GP 公司的納稅籌劃分析,GP 要承擔包括項目管理以及運營過程中的相關責任。如果注冊地有優惠政策,那么也可利用政策實現合理節稅的納稅籌劃:①對于管理費方面,管理費要按照6%稅率繳納稅款。企業則需要承擔12%的稅負,地方可能存在部分返還增值稅的現象。②投資項目分成收入。這一部分的收入占比大概為20%。在具體實務中,究竟界定為投資收益還是提供勞務的服務性收入存在爭議。如果定性為投資收益,不需要繳納增值稅。反之,則需要繳納增值稅。因此,基金成立之初,就需要將這部分收入在合同上予以界定,后續需要在做好會計處理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投資收益進行賬目管理,統一口徑,就可以有效規避該部分收入的增值稅。③項目公司普通合伙人為員工發放的獎金與基本薪資。對于這一部分的支出來說,需要在稅收優惠地完成個人所得稅代繳之后,申請財政返還[4]。
經過一系列的分析了解到,靠近投資標的公司的投資架構會對整體的稅負支出產生一定的影響。若這一部分的投資主體可以充分地享受節稅優惠政策。
在有優惠政策的地區注冊股權投資類有限合伙制企業,根據相關政策,在滿足條件下,最多可以按照稅收優惠政策,有效降低50%的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稅負。若能合理的利用現代化的金融工具,例如信托計劃、資產管理產品等,能有效降低投資人的稅負。利用公司制能有效避免出現虧損的問題,還可以在管理結構中,設計公司參與投資的形式,使得稅務處理的工作更加靈活。
總而言之,私募合伙企業基金可能會面臨較大的稅收風險。所以,企業相關人員需要對稅收風險有充分的認識,還應當結合相關的政策,采用科學化的納稅籌劃方式,以此達到規避稅收風險的基礎目標,將有限合伙私募基金的重要作用凸顯出來,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