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津儷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一分子,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動經濟發展、穩定經濟增長、促進技術創新、優化經濟結構、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都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通常的情況下,企業的人工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因為使用了勞動力而支付的一些費用,控制企業的人工成本主要是對從相對指標以及絕對指標這兩個方面來進行控制。相對指標一般是指在不同的相關指標當中人工成本所占據的比例,而絕對指標指的則是企業在平均的人工成本這個基礎上來進行橫向還有縱向的比較,在特定的一個時間段,人工成本的絕對指標就屬于橫向比較,而不同時間段所發生的人工成本的絕對指標就屬于縱向比較。企業在制定人工成本的分析指標時,一定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從多方面以及多時段將人工成本進行對比,從而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人工成本總指標。另外,企業在控制人工成本的時候必需意識到以人為本這個觀念的重要性。從企業的人工成本支出情況來看,員工的薪資以及相關的培訓經費,還有福利補貼等是企業的人工成本支出當中的主要部分,而員工的薪資在這些人工成本支出當中又屬于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企業要想控制好人工成本,進而把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上來的話,就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在保證員工的工資水平這個基礎上進行人工成本控制,這樣才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由本質上而言,成本控制強調的是“如何花錢”,而并非是“如何節約”。以有限的資源,使效益實現最大化為成本控制的終極目標,而人工成本控制功能體現在:人盡其才,構建科學的人員架構。反觀現實,部分中小企業為盡可能的降低人工成本開銷,在人才的招聘、選用上擇優選擇工資要求低、專業技能欠缺的人員,表面上是節約了成本,但站在長遠的視角來看,無疑是一種人工成本的浪費。
人工成本控制在企業的成本管控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人工成本控制對于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對企業的未來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不過有很多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的時候,積極性都不是很高,不光是因為缺乏相應的成本控制意識,也是對企業的認識不足。為了有效地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人工成本進行控制的意識就要進行重視,如果企業只注重獲得經濟效益,忽略對人工成本的控制話,其實并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薪酬是人工成本的主要構成之一,是助推企業管理目標達成的關鍵。激勵機制的欠缺,很可能引發基本薪酬、績效獎金比例失衡的情況,進而使得人員的積極性不高,所付出的勞動有限。
雖然說人工成本控制對于企業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企業在實際的經營當中卻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對人工成本預算的編制依據還有具體的內容等,并沒有進行明確,一般都是按照上一年度的財務預算對人工成本的預算進行編制,也有將人工成本的預算制度進行相應的完善,而且對企業未來的人工成本的消耗也沒有進行合理的預計,也沒有單獨地核算每一項的人工成本,只是利用單一的方法去核算所有的人工成本。另外,也沒有完善相應的人工成本的決算考核機制,針對那些對人工成本存在浪費的行為不會進行懲罰,對于節約人工成本的行為也不會進行獎勵,這樣的話,就會很容易造成人工成本的節約缺乏相應的動力。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強和時代的發展進步,只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企業要想提前做好計劃,把管理的重點轉移到降低成本上,就必須形成一個完整的人力資源系統,使管理成本最小化。要建立一個企業的人力系統,必須從領導者開始,領導者必須認識到人力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根據實際情況構建公司的人力資源系統。只有認識到人力成本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控制人力成本。只有當成本達到最低采用率時,才能獲得更高的利潤率,從而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在眾多競爭對手中占據優勢,最終獲得市場所要求的結果。
針對員工工作內容及分工不同的問題進行研究,企業可以分業務部門及管理部門,制定不同的考核辦法,實行定期績效考核制度來解決這一問題。針對業務部門,首先每年年初根據各級目標責任部門的不同,結合年度財務預算制定的各項指標,層層分解,層層落實,確定各責任部門考核指標,實行績效工資與考核目標相掛鉤的考核辦法;其次,明確績效考核責任實施部門,由考核部門每月根據目標責任書實施考核,并及時將考核結果反饋給考核人員及考核兌現發放人員;再次,考核兌現要按月及時發放,獎優罰劣,真正起到激勵作用。針對管理部門,績效考核制度需要員工將自己工作的內容進行匯總,制成電子版與紙質版兩份資料,并在考核資料上簽字。這種績效考核制度不僅可以將每日工作進行完整的記錄,還能在后期核對的時候有所依據。針對老員工將自己的工作分給新員工這一問題,領導在核對員工工作內容時會發現一部分工作內容被記在兩個人的績效表中,就會對這兩位員工進行約談,最終得知真相,對老員工這種行為進行處罰。對于這種現象,既不用新員工揭發,也不需要其忍讓,在績效考核的制度下,通過考核資料的核對,就可以有效解決此問題。在績效考核中,企業需要分析員工的實際工作情況,并制定考核標準,長期超額完成工作內容的員工將被評為“優秀員工”,這也為基層員工的晉升指明了方向。企業要定期自查,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增強自身的觀念感,同時也提高了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目前,我國企業的績效考核制度較為單一,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將考核制度設計得更人性化與科學化。將考核制度由靜態變為動態,不僅可以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還可以對員工的工作內容進行追蹤,確保員工的工作內容具有有效性。
中小企業規模較小,部分職能部門的工作量也較少,對此可實行“一人多職”的舉措,抑或是招聘兼職工作者。對于酒店服務業這類存在淡旺季的行業而言,兼職用人制的優勢十分明顯,科學恰當的進行招聘工作,一方面能夠節約人工工資,另一方面,可以省去一系列的福利支出。對于中小企業所存在的人員招聘、任用不合理等情況,企業應在充分分析自身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優化人員配置、任用機制來完善人工成本管理。具體而言,崗位應當與人員的經驗、學識相適應,簡單崗位,無須聘用高學歷的人員;同理,在重要崗位的安排上,不應選用低素質人員,以免影響工作的順利進行,產生額外的成本。
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各行業消費者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已經從原來的普及性提升為個性化的服務,要求員工有更強的服務意識、更高的服務質量,對此,新時期服務型企業要加強員工培訓,提升員工的服務意識與質量,以使消費者獲得更大的滿意度。具體管理中,企業可將員工培訓納入企業發展規劃中,在全面了解企業員工培訓需求基礎上結合市場行業需求制定年度、季度及月份培訓計劃,包括培訓體系、課程、評估標準等,針對不同層級員工進行針對性與實用性培訓。
跟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還有生產成本這些相比的話,人工成本占據的比例雖然沒有這些高,但是當人工成本失控且已經超出了它本該所屬的范疇時,企業就要及時地發現問題,然后制定出相應的措施。這樣才能有效地維持員工的積極性,還能把企業的人工成本更好地進行控制,這才是對人工成本進行控制的意義所在。但是對人工成本進行控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企業要結合實際的發展情況,將人工成本的控制模式不斷地進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