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麗 李子成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培養的高素質技術工人是“德國制造”的保障,被稱為德國經濟騰飛的源泉,世界各國將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視為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典范,德國“雙元制”確保經濟發展乃至騰飛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減少了員工入職的磨合期和猶豫期,提高了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能夠更快的融入角色,為企業更快的創造更多的效益。
國務院2019 年2 月21 日印發的職教20 條明確指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
兩者都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符合行業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
德國“雙元制”,所謂雙元,是指教育企業和職業學校兩個場所共同培訓學生。職業學校培訓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教育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培訓專業技能,雙元相互交替進行,有機結合,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培養。
“1+X”證書制度是指學生在學校完成高職教育獲得的畢業證的同時獲得多項技能等級證書,是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重要體現。物流管理專業結合行業企業發展定位及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切合學校自身辦學場地、師資等條件及目標,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人才,為行業精準育人奠定基礎。
兩者都是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將行業選人、育人、用人標準引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德國“雙元制”是一種校企合作共建的辦學制度,教育企業和職業學校共同培養學生(學徒),按照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組織教學工作和崗位培訓工作,一周內一段時間在學校,一段時間在企業,循環往復,所以學生培養跟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學習理論后通過實踐去檢驗,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又到理論中去拔高,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螺旋式上升。
在中國,隨著企業對用人要求的不斷提高,只具有理論知識的學生越來越難以找到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當今職業教育不斷發展進步,越來越體現對行業企業需求的滿足,越來越注重技能人才的培養,促進學生更好就業,幫助企業更好尋求勞動力。“1+X”證書制度通過實施專業雙證改革,將職業技能標準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教學,以培養學生物流職業能力為中心,探索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德國“雙元制”制定了一整套完整而又嚴格的考核制度,考試分為學校結業考試、企業結業考試和行業協會組織的技能證書制度。
“1+X”證書制度考核制度嚴格,“1”是畢業證書,它的獲取要求是學校每學期的各科考試,每科及格,只要有一門(經過補考,每科1 次補考機會,每個學校有允許補考的最多科數上限)不及格,就沒有畢業證書;“X”由培訓評價組織發放對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拿物流管理1+X 證書考核來說,由理論考核、實務考核和現場操作三個環節構成,要求每個環節都要通過才可以發放證書。
德國"雙元制"是由企業和職業院校緊密配合完成的職業教育,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職業成長。企業是活動的主體,60%-70%的技能實操課程在企業進行,學校是活動不可或缺的構成,30%-40%的側重理論的課程在學校中進行。
“1+X”證書制度目前學校是主體,將行業職業標準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教學,進一步優化調整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將行業職業標準融入專業課程標準,將行業職業證書培訓融入專業教學,對學校專業課程未涉及的內容或需要動手實操強化的內容,組織開展專門培訓,全面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增強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國家也提出要不斷推動職業教育從政府舉辦為主向社會多元化辦學為主的轉變,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多元化辦學肯定能大幅度提升新常態下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提升技能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德國接受“雙元制”的學生,首先必須具備中學的畢業證書,然后選擇一家企業簽訂培訓合同,得到一個培訓崗位,同時到職業學校登記確認理論學習資格。德國有完備的職業教育法律體系,學生簽約企業派出學生實習,學生畢業回簽約企業,工作單位明確,工作崗位確定,所以學習積極性比較高。
“1+X”證書制度不具有法律強制性,是學校實施,行業協會或者行業領軍企業作為評價組織的制度。目前行業企業對于“X”的認可度有待提高,學生自由選擇是否考證,所以積極性一般。隨著行業企業對于證書的認可,日后如果“X”證書統一作為行業的準入門檻,那考取人數比例會上升,為了提高質量,通過率就會明顯下降,含金量就會提高。
德國"雙元制",企業是教育企業,不是常規性的企業,教育企業是非盈利的,承擔著社會責任,培養職業人才的重任,這種企業實質上是學校在教育資源方面的擴展。在教育企業學習期間簽約企業支付學費,支付學生津貼。
“1+X”證書制度2019 年和2020 年是學校承擔培訓、報名考試等費用,今年會有所改變,具體以實際為準。
德國“雙元制”,在學習過程中,學制一般為三年。第一學年主要進行類似于國內的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的學習。第二學年轉入類似于國內的專業核心課程進行專業實踐訓練。第三學年則向特定職業(專業)深化。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具有雙重角色:在學校是學生,在教育企業是學徒工。同時,也有兩個學習受訓地點:教育企業和職業學校。學生在教育企業、職業學校進行學習的時間比多為4:1。
“1+X”證書制度:拿“1+X”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舉例說明。涉及職業道德與職業安全及環保認知、物流基礎與行業認知、倉儲與庫存管理、配送管理、運輸管理等內容,目前理論培訓安排了96學時,這些學時肯定遠遠不夠,但因為大部分理論內容是在我們學校正常學過的,所以只需要在培訓的時候簡單回顧,個別加強即可,實際用時達不到96 學時。但是實務考核由于學校理論知識涉及比較少,現場操作由于場地限制需要夯實,學生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多。
總而言之,德國“雙元制”、中國“1+X”證書制度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德國“雙元制”同企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真實的生產環境及先進的設施設備,使學生比較接近實踐,接近未來工作的需要,培訓目標更符合企業的需要;中國“1+X”證書制度還需要進一步產教融合,通過加大到行業先進企業實習來作為有力補充。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學生人數眾多,如果都要精細化培訓顯然企業條件不允許,但是中國產業轉型升級“中國制造”2025 需要更多一專多能,復合型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中國的職業教育繼續在德國“雙元制”“1+X”證書制度上摸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