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韋龍 西北大學
從環境范圍來看,已經從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和南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和北部地區迅速蔓延至全國。2010 年,福建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兩次發生含銅酸性溶液滲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經濟損失達3187.71 萬元。近年來,中西部地區加大了開發力度,低端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環境問題日益凸顯。2011 年,云南一水庫因倒入5000 噸鉻渣,致使水庫致命六價鉻超標2000 倍,當地大批牲畜死亡。
我國污染類型較多,主要是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大氣污染:我國大氣污染主要呈現為城市大氣環境中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普遍超標;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較高水平;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大;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趨勢;全國形成華中、西南、華東、華南多個酸雨區,以華中酸雨區為重。
水污染:有數據顯示,自有統計以來,我國總計排放污水13000 多億m2,占全國水資源總量近1/2[1]。我國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7 大水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遼河、淮河、黃河、海河流域都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
土壤污染: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據相關資料顯示,全國有近2000 萬km2耕地收到各種重金屬和農業污染,受污染的耕地面積約占我國耕地總面積的20%[2]。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環境災難數不勝數,我國也不例外。當年臭名昭著的倫敦大霧與今日的北京霧霾當屬同一級別。據記載,1952 年12 月倫敦大霧死亡4000 多人,兩個月后又有8000 多人陸續喪生。有研究稱,2012 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這四座城市,因為PM2.5 引發多種疾病,導致8500 多人死亡。
資料顯示,企業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特別大,所以對企業進行環境培訓尤為重要。環境培訓除了是獲得 ISO14001 認證的公司所必須履行的義務之外,它是實現企業環境目標和實施環境管理的最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
調查顯示,有的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大量污染物,而從業人員并不知道這些污染物對環境破壞的嚴重程度以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程度,尤其是未經過妥善處理的污染物造成的二次污染,如醛、酮等,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更強。加強對相關從業人員的環境保護常識培訓,可以有效避免因為人類的無知造成的環境破壞。
污染物成分復雜,對污染物可進行以下幾方面的處理:一是以廢治廢。運用物理法和化學法對不同的污染物相互之間經過不斷的聚合、連接、反應,形成對環境污染較低甚至無污染的物質,例如高爐礦渣作為水處理劑,可以有效去除工業廢水中的各種重金屬和有機物質[3]。二是污染物再利用,例如對氧化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的利用,一方面可以有效減輕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節約企業成本[4]。三是對污染物進行預處理。對一些難以二次回收利用的污染物,要進行預處理,達到國家環保標準后,再進行有計劃的排放。例如使用活性炭對海水養殖產生的廢水進行處理[5]。
我國政府三令五申嚴禁破壞生態環境,國務院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環境保護行政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等。近年來環境問題有所緩解,但污染環境的事件仍時有發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之一是某些企業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環保部門加強對相關企業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培訓,使其在法律的剛性約束下,對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行為望而生畏,是有效保護環境的方法之一。
有關部門對企業開展環境保護制度培訓工作,幫助企業建立合理的環保制度,如建設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和標識牌設置制度、污染防治設施故障和啟停運報告制度等,用制度來規范企業的環境行為,培養企業的環保意識,減輕企業對環境的破壞。
環境問題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與污染的戰爭是長期的、持續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環保體系,將環保理念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