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彥寧 青島市黃島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
從上市目的地劃分,企業可以自主選擇到境內外證券交易場所上市。境內證券交易所主要包含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創業板實行注冊制。以滬深證券交易所注冊制上市為例,企業上市要依次經歷被發掘培育、股份制改造、?。ㄓ媱潌瘟惺校┳C監局備案輔導、滬深證券交易所排隊審核、中國證監會批準注冊、路演發行上市等環節。企業備案輔導在省(計劃單列市)證監局、交易所排隊審核在滬深證券交易所、批準注冊在中國證監會,這些環節審核時間都受中國證監會動態調控,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影響力很弱。地方政府作用主要局限在前端,在發掘培育企業和股份制改造環節,要集中力量培育企業和解決企業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企業上市,能彌補抵押物和擔保措施不足的貸款缺陷,拓展直接融資渠道,集聚人才、市場、資本等資源,最終助力企業自身發展。部分企業家認為企業發展現狀和前景很好,銀行貸款有選擇余地,企業資金充裕,不想和不愿意上市;還有企業家只認銀行貸款,不熟悉資本市場規則,不敢去嘗試利用資本市場工具。
二是企業上市,對地方政府有招商引資、地方稅收、產業鏈提升等都有巨大吸引力。部分政府部門甚至個別領導認為上市主體是企業,只要企業有硬科技且經營業績優良,成功上市就會順理成章,不需要地方政府參與;也有人認為,地方政府是萬能的,只要協調溝通到位,企業就能上市。其實,選育上市公司,離不開地方政府各部門的通力協作。擬上市企業主要從獨角獸、隱形冠軍、瞪羚企業、小巨人、高新技術等優質企業中誕生,需要重點挖掘和扶持。
通常情況下,各縣(市、區)都成立了上市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企業上市綠色通道制度,協調出具合規證明和推進企業問題解決。從工作實踐看,企業上市會涉及股權沿革確認,歷史遺留土地證和房產證補辦,各類行政處罰,補繳公積金、社保和稅款,募投項目用地等多個方面,涉及發改局、住建局、自然資源局、綜合執法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國稅局等多個職能單位,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企業上市失敗。例如:國營企業或集體企業改制成民營企業,股東超200 人,存續期長,確權難;土地和房屋未確權辦證,補證既要尊重歷史又要不違反現行法律法規;募投項目用地供給要克服“喜新厭舊”的陋習,從“大塊頭、見效快、形象靚”的項目中擠土地指標。
規模以上、有硬科技、高成長性企業都是上市的好苗子,可列入擬上市企業儲備庫進行重點長期培育。
一是深挖轄內上市后備資源。由地方金融局牽頭,工信局、科技局、民營經濟局等單位配合,圍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性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挖掘有硬科技、想上市的企業納入重點培育計劃。針對高成長性科技型小微企業,協助企業協調銀行貸款、對接股權投資基金等進行融資或戰略投資,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針對上市積極性不高的優質企業,通過對接滬深交易所、開展資本市場專題培訓等方式,激發培育資本意識,為企業提供咨詢、輔導等增值服務。鼓勵上市公司加速成長,開展資本運作,輔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上市。
依托各大功能區、鎮街和專業招商部門,緊盯創投風投機構投資的擬量產優質項目,引進一批高質量發展的企業項目。推動轄內國企和大型民營企業通過股權控股上市公司,再將上市公司注冊地回遷。進一步落實政府引導基金出資返投比例要求,引導落戶基金投資轄內企業或將已投外地項目遷入,增加優質項目儲備培育,助力企業加快上市步伐。
凝聚服務企業上市合力。按照企業上市節點,抓住企業環節痛點,完善中介費用補助、高管獎勵、再融資補助等上市扶持政策,降低企業上市財務成本和心理壓力。大力宣傳企業上市(掛牌)成功范例,放大上市公司示范效應,激勵更多企業上市掛牌。強化企業上市工作考核比重,運用“考核指揮棒”調動功能區、鎮街、行業主管部門及各招商部門工作積極性。密切企業聯系服務機制,地方金融局牽頭摸排企業存在問題,明確問題責任單位、解決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各職能部門強化責任擔當,加強溝通聯系、分工合作,通過專題會、協調會等多種形式及時解決企業上市的堵點和痛點,頂格協調推動。發揮屬地功能區、鎮街上市服務主體作用,從技術、信息、人才、資金等方面服務切入,靶向精準為企業上市提供專項服務。
目前,企業多選擇注冊制的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上市審核時間和過會難度都加大。而審核制的主板上市排隊數量少,審核速度反而較快。中國證監會正在推進滬深主板注冊制,抓住這一窗口期,提前謀劃主板上市。繼續引導企業從新三板基礎層升級到創新層,從創新層升級到精選層或轉板登陸滬深證券交易所。根據wind 數據顯示,截至2021 年3 月15 日,已報送輔導備案材料,正接受上市輔導的企業數量為2278 家,加上排隊在審企業470 家,滬深交易所上市儲備企業2748 家。相較于A 股排隊時間長,美國納斯達克、紐約和中國香港證券交易所審核發行時間較短,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境外上市,地方政府可重點招引擬境外上市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