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飛 鄭州大學管理工程學院
“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更大的國際發展平臺,尤其在國際工程承包領域。據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統計數據顯示,自“一帶一路”倡議2013 年提出以來,該年度中國內地有55家企業入選該年ENR 全球最大250 家國際承包商名錄,共完成海外工程營業額671.75億美元,而這一數字在2019 年上升至75家,完成營業額1200.05 億美元,7 年間我國入選的國際承包商數量增加了34.5%,營業額更是增加了78.6%。與此同時,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履行海外社會責任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企業和海外國家的重視。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由來已久并持續受到學界的關注和重視。1924 年,Oliver Sheldon 首次提出“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他認為企業應該把社會責任與經營者滿足產業內外各種人類需求的責任結合起來,并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含有道德因素,爾后,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越來越豐富,Stephen P.Robbins 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超過法律和經濟要求的、為謀求對社會有利的長遠目標所承擔的責任”;Davis 和Blomstrom則聲稱“社會責任是指決策制定者在促進自身利益的同時,采取措施保護和增進社會整體利益的義務”;而最受認可的概念當屬Carroll 提出的即“企業社會責任是指在給定的時間內社會對組織所具有的經濟、法律、倫理、慈善方面期望的總和。”時至今日,盡管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尚不能完全統一,但研究發現這些定義也都有共同的特點:即企業社會責任基本上都覆蓋了企業在環境、社區、就業等方面的責任?,F代企業必須認識到自身經營活動和商業行為對其利益相關者產生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參與世界經濟發展建設,其履行海外社會責任的問題也更加引起公眾的重視。由于受國家環境、政治制度不同以及文化差異的影響,這些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為獲得海外經營的合法地位以及市場競爭力,其企業海外社會責任將受到三維同構壓力——強制性同構壓力、規范性同構壓力和模仿性同構壓力的共同驅動,在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強制性同構壓力是指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受到東道國當地社會制度制約所必須要履行的企業社會責任。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只有遵循東道國的社會制度和相應的法律政策才能取得合法的經營許可及地位。比如在中東某些國家,外資企業或個人如果想進入該國從事經營活動就必須首先承認并簽訂非常苛刻的“保人制度”;再如一些非洲國家,外資企業必須與當地企業組成聯合體方可有資格參與當地工程項目投標,更有一些欠發達的非洲國家,外資企業除了要遵守國家各項制度和法律外更要遵守部落的一些傳統勢力法案等等。
規范性同構壓力是指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受到東道國價值觀和道德預期影響所帶來的傾向性履行的企業社會責任。當今,世界各國歷史和國情并不相同,社會發展的程度也多有差異,也難免造成社會價值觀的不同,比如人民對勞工權益的認識(如納米比亞人視人工挖井工作為對奴隸的“奴役”)、對待女性的態度、對環保的意識等,更多情況下人民往往對外來企業寄予更高的道德期望,如對腐敗問題的處理、對慈善事業的關注等。
模仿性同構壓力指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受到東道國企業或其他典范企業影響所要借鑒履行的企業社會責任。毋庸置疑,東道國企業在許多方面都具有先天的優勢而典范性企業有著良好的社會形象,外來企業要想更快更好的獲取公眾的認可,通過學習、借鑒這些企業好的履約社會責任做法不失為一種途徑。
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海外社會責任受三維同構壓力共同驅動,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有其不同的表現形式。作為企業獲得海外合法經營地位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手段,履行海外社會責任不可避免,在當今經濟一體化的國際背景下,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海外社會責任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應在充分了解和遵守東道國社會制度、現存規則、國際標準、法律規定的前提下規范相應的企業管理制度和治理標準,制定與其相適應的企業發展策略和各項規劃,并在經營過程中嚴守道德底線,杜絕腐敗。
同時,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應嚴格質量、安全、工期標準,嚴控項目管理,積極推行項目質量標準和精細化管理制度,從物資采購、供應商選擇、施工組織、工程驗收等各個環節著手嚴把質量關,確保工程符合各項規范標準,從而提高業主和相關利益者的滿意度。
國際工程承包企業應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用工理念,為中外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及生活環境確保其合法權益。一方面,企業應嚴格遵守東道國勞動法相關規定,規范屬地員工的雇傭方式、保險福利、工作時間、工資標準、加班制度、裁員制度,并應制定相應的員工安全計劃、提供均等就業機會、反對歧視等,還應重視企業屬地化戰略發展,加大對屬地化員工的雇傭、培訓和技術轉讓從而提高當地就業水平和員工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企業還應更加重視員工心理健康,國際工程企業的性質決定了其員工不可能全部來自東道國,對于那些遠離祖國的中方員工,企業應強化中方員工的本土融入,加強對員工的心理健康疏導,除了應及時發放工資之外還應經常組織開展團建活動、跨文化培訓等,讓員工能更積極更主動地投入工作中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日益成熟,國際社會更加重視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企業社會責任所涉及的環保問題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關注的話題之一。因此,國際工程承包企業除了應遵守環保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企業一定要建立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從制度上保障環保的開展;提高全員的環保意識、并在施工過程中通過科學設計、有效的管理實現項目對環境的最低破壞和污染。另外,企業還應加強與當地環保機構的主動合作,通過邀請專家開展講座、現場指導等形式吸取良好的實踐經驗從外部保障環?;顒痈哔|量開展。
慈善捐贈以及公益活動往往能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也越來越成為提升企業軟實力的一個途徑,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在海外從事經營活動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自身的進步離不開當地社會的發展,因此,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以捐贈為主要途徑,以學校、醫院、社區為主要貢獻對象,改善當地教育、醫療、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并可通過資助留學生來華學習、技術培訓當地年輕人等公益活動關注社會長遠發展。
國際工程承包企業走出國門是其發展的必然選擇,履行海外社會責任也已成為企業海外發展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三維同構壓力的共同驅動下,海外社會責任的履行也有一定的傾向性,國際工程承包企業一定要據此更加重視在海外經營中的社會責任,為企業海外經營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