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中航金屬材料理化檢測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投資根據投資目標不同,大致可劃分為經營性投資項目和公益性投資項目。經營性投資項目是企業以盈利為目的而進行的投資項目,核心是經濟效益,優質的經營性投資項目可以幫助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延伸產業鏈,拓展利潤空間,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徑。公益性投資項目則是為在交通、文化、農業等領域提供滿足公眾需求的公共產品而進行的投資項目,核心是社會效益。因此,優化國有企業項目投資管理,提升項目投資效益,尤為重要。
企業黨委要對投資項目進行把關定向,要看是否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否契合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是否有利于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否有利于維護社會公眾利益和職工群眾合法權益。投資項目經黨委前置研究討論后,最后由董事會或經理層作出決定。國有企業通過黨委在前置研究中的把關定向,保證了企業“三重一大”事項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契合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有利于企業提高生產經營效益,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推動企業戰略部署落地。
風險控制是國有企業項目投資管理的“另一半”工作,因此抓投資管理的首要含義就是抓風險控制。僅從2020年初以來,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全球性經濟大衰退給國有企業投資管理尤其是風險控制帶來了諸多不可控因素。例如,我國實體經濟整體上仍處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陣痛期”,疊加經濟周期下行、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為區域性金融風險的滋生、蔓延提供了一定的助長條件。
產融結合就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雙輪驅動發展思路,是一種以產業資本為基礎、以金融資本為戰略資源的投資戰略。根據產業資本理論,產融結合主要有3個發展階段,最初級階段即“金融投資僅作為企業經營的一種輔助手段”;第二階段即“金融投資作為企業經營的重要手段”;第三階段即“金融資本在企業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打造成一個完整的投資產業鏈”。從我國地方國有企業的發展路徑來看,但凡是投資管理轉型成功的國有企業,基本上都是遵循著“產融結合”的戰略。因此,國有企業尋求高質量發展的投資項目管理需要找準定位,實施靈活的“產融結合”戰略,這是符合中央提出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理念的。
國有企業應在加強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礎上,定期梳理需要投資的項目,通過科學的分類和統一的調配,把投資活動的增值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要優化國有企業的投資結構,把投資額度小、投資效益差和不符合投向要求的項目分類出來,退出股權、退出資金,利用回籠的資金來投資精選項目,這樣可以集中選擇技術水平高、發展潛力大、預期回報比較高的項目。要在國有企業發展主業的同時科學合理的調配經營資金。針對符合股權投資條件的項目需要積極采取兩種方式,非上市企業股權投資和已上市企業參與定向增發的方式,實現收購兼并,實現企業收益的最大化。
國有企業需要加強投資決策管理,既能夠保證企業經濟收益,實現國有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也能夠把政府部門的政策導向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實現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國有企業需要確保擬投資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例如擬投資項目是否屬于政府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是否屬于政府部門大力扶持項目和技改項目,是否屬于節能減排項目和綠色環保項目等。需要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加強被投資企業和被投資項目的市場調研工作,了解行業的發展情況、市場占有率、產品發展預期和科技含量等,并開展后續的風險分析、競爭對手分析、行業分析和市場調查分析工作,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了解被投資項目的發展趨勢。在市場調研工作結束之后,需要對比擬投資企業數據,專業的判斷出項目實施風險。要根據實際情況編制出可行性研究報告,并綜合論證出擬投資項目的新技術,轉化成為企業的生產力,拓展企業的盈利空間和行業的發展前景,確保企業的后續投資決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企業投資規劃管理的意義在于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對企業進行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考量和設計未來整套行動方案。首先,國企需構建一支專業化的投資項目管理團隊,團隊成員須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較強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技術水平。與此同時,通過構建專業化的團隊,提升投資項目管理團隊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及價值,從而增強管理層投資決策管理的科學性。其次,國企應強化投資項目管理,設立專門的綜合管理部門,對企業的每一個投資項目做好全過程的評估、評審及評價工作。在項目建設結束后,還應查看項目之前的設計,剖析兩者之間的差異之處,對未實現預期效果的項目追究責任,從而實現投資項目管理的良性循環、持續開展。
提升投資決策自主性、科學性,是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對企業而言,應構建科學的投資決策體系,可重點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第一,在項目投資前,結合企業自身的可用資金、技術等條件,充分進行市場調查和可行性研究。通過“動態+靜態”“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宏觀效益+微觀效益”的方式,對項目的融資合理性和有效性、技術先進性和合用性等進行全面分析、系統論證、科學預測、多方案比較和客觀歸納評價,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第二,善于利用同類或相似投資項目的后評價輔助決策。項目后評價通過調查研究以及全面系統回顧項目的實施過程、成果和影響,對比投資決策時確定的目標和各項指標,分析總結經驗,有助于改善同類新投資項目的管理和決策。第三,加強項目管理團隊建設。選用專業能力強、職業素養高的管理人員,成立專職部門或工作隊伍,明確工作職責,積極跟進有關工作,以優化項目投資決策。對于經營性投資項目,還是要確保企業董事會作為決策主體和責任主體,若是一些項目影響大或爭論多,可再由國資監管機構組織評估,將專家論證意見提供給企業董事會,最后的決策還由企業董事會把握,以確保投資決策科學性,也充分尊重企業的投資決策自主權。
在進行投資前期,需要對投資項目的市場環境以及行業領域進行詳細調查研究,對相關數據進行總結,明確項目投資的發展方向,找準市場定位,對投資目標做好充分規劃,從而降低國企的財務管理風險。市場調研工作關系到投資決策是否科學合理,并且項目在投資過程中,需要重視各個不同階段的運營工作,分析可能出現潛在財務風險,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國企進行項目投資可以采用分期支付的方式,確定止損目標,如果項目發展達到止損目標就立即停止投資,加強對于財務資金的投入風險控制,減少損失進一步擴大。最后,國企在經營過程中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為了減少籌資風險,國企可以豐富融資渠道,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信托、基金等吸納社會閑散資金,降低因籌資渠道單一而產生的資金斷裂 風險。
項目成本管控是實現項目建設目標和項目計劃的重要手段。第一,要建立健全項目成本管控機制。企業應結合實際,在充分考慮組織體系因素的基礎上,制定或完善相關管控制度,形成一套企業各部門都能積極參與、崗位權責清晰的管控機制。第二,要增強項目成本管控理念。企業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成本管理對項目的價值和作用,主動學習先進的項目成本管理知識和管理經驗,正確對待項目投資預算,充分發揮投資預算對項目成本的事前控制作用。第三,要加強團隊建設。企業應重視項目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通過培訓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業務專業水平、綜合素質和市場認知能力,增強管理人員的成本管控能力,同時,結合實際,定向招聘或引進專業人才,優化隊伍結構。第四,建立有效的考評機制。沒有壓力,也就沒有動力,合適的獎懲機制可以激發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因此,企業還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對管理人員的項目成本管控效果進行定期考核,并視情況給予獎懲。
國有企業要增強投資風險的管控意識,建立健全有效的投資風險防控機制,可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采取對策:一是在投資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投資風險對企業可能產生強大破壞作用,不僅要防止盲目投資一些高風險項目,將國有企業的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結合起來,以科學有效的決策為指導,進行理性投資,降低投資風險發生概率;二是利用科學的方法對投資風險進行定量和定性的衡量,增強投資風險防控的靶向性,即以折現的資本成本衡量為核心,采用決策樹法、敏感性分析法以及情景分析法等方法來對投資風險進行具體衡量;三是結合折現的資本成本以及投資風險的具體識別和衡量,結合投資管理的不同階段,采取針對性較強的風險防控方法,例如在投資實施階段,要在選擇最佳投資時機的同時,盡可能縮短投入期,加速投資資金的回籠速度,降低流動性風險。
國有企業應該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的監督機制,提升投資行為的規范性和科學性,準確掌握企業自身的效益情況,對企業的盈虧情況進行準確分析,防止在開展投資項目時出現賬外運行等問題。同時應該加強對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細化審計流程,對投資項目的全過程進行嚴格監督,防止出現挪用資金等現象,保證投資項目的順利實施。監管部門要充分了解投資項目的具體狀況,及時獲取項目進展等信息,從而對投資項目實施全方位監管。
對于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而言,只有準確把握這種發展戰略趨勢、科學管控投資風險、有效調動關鍵人員積極性、靈活配置項目關鍵節點資源等才能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中取得良好的投資收益,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