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迎娣 青島市城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國內環境得到大幅優化,這對質量技術監督領域而言無疑是利好消息。在監督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過程中,技術過時問題浮出水面。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借助計量檢測技術的力量。本文結合自身學習和工作經驗,談談如何利用計量檢測技術提升質量技術監督水平。
計量工作涉及三個方面內容,一是計量技術開發,二是計量管理,三是計量監督。計量檢測技術,顧名思義是指以計量的方式對產品進行檢測,以此判斷其質量好壞[1]。考慮到計量工作覆蓋面比較大,為避免不必要麻煩,有必要統一檢測標準。標準制定依據有兩個,分別是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標準制定方式有三種,包括科學計量方式、法制計量方式、工業計量方式。如果采用科學計量方式,就需要全面了解產品的特性,并參照當前生產水平及要求,制定出最適宜的檢測標準。如果采用法制計量方式,就需要嚴格遵照國家規定。如發現違規操作,絕不姑息,以防質量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如果采用工業計量方式,就要掌握實際生產數據,并明晰企業的具體要求。結合兩方面內容,制定檢測標準,并在行業中進行推廣。
歷經數十年的努力,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新的購物觀逐漸形成。在產品質量過硬的基礎上,對產品價格進行比較。可以看出,人們要求在不斷提高。企業要明晰這點,并堅持以質量為王。從實踐角度來講,能做到這一點的企業并不多。之所以無法實現質量百分百達標,根本原因在于計量檢測技術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為了擺脫困局,企業應當及時更新觀念,并采取有效行動。對自身生產水平有一定了解,并掌握產品特性。綜合各方面要素,制定質量檢測流程。同時,依托實際需求制定設備采購清單,經過層層篩選,購買最先進、最適合的設備。在推進質檢工作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標準,以此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完整性。產品以高品質的姿態進入市場,一定能夠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為了規范計量工作,我國頒布了《計量法》,并不斷修訂。無論從事何種行業的企業,都要積極引進計量檢測技術,并將該項技術應用于生產全過程[2]。對每一個環節進行精準把控,產品質量必然有保障。不僅如此,借助計量檢測技術,企業能夠對數據進行動態監測。發現數據異常后第一時間進行控制,能夠確保發展方向不會出現偏差。除此以外,有效應用計量檢測技術,還能保證計量器具一直保持健康狀態。利用這些器具測出的數據,準確率必然很高。隨著檢測誤差的減少,企業需面臨的風險也會相應降低。
為了探明計量檢測技術應用所帶來的效益,首先要了解技術應用流程。以紡織業為例,第一步是搜集紡織行業計量技術規范等法律條款,以及原材料、生產設備等相關信息。第二步是制定出符合企業需要的計量檢測流程,針對大面積棉球生產,既要使用到烏斯特條干儀,也要使用波譜儀。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質量技術管理局給出的標準,繪制實驗表格。對棉纖維進行檢測,隨時記錄數據。將數據和規定進行比較,從而判斷出棉纖維質量。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獲知,借助計量檢測技術能夠快速獲取結果,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進而為企業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倘若沒有有效檢測開展工作,劣質產品就會進入市場。當消費者發現后,就通過合法手段保護自身利益。這時,企業就要支付賠償金。金額已經超過利潤,是一筆賠本的買賣。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形象會因此受損。訂單量下降意味著收入減少,企業大概率會陷入資金困局。
質量技術管理局要統一內部思想,明確工作方向。一要全方位宣傳,確保所有企業都能認識到計量檢測技術的價值。二要提供有力指導,幫助每一家企業建立起完整的計量檢測體系。三要深入市場一線,傾聽消費者心聲。當發現產品糾紛后,要立刻介入其中,幫助消費者挽回損失,同時督促企業盡快完善計量檢測工作。倘若同樣問題再度發生,質量技術管理局就要下達通知書,責令企業停業整頓。
近些年,我國致力于推進法治社會建設。要想提升計量水平,需要增強法制觀念。質量技術管理局要定期召集企業負責人,學習法律法規,了解內外部形勢變化。企業負責人在取到真經后,要立刻在內部進行普及。同時,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只為培養職工的法制觀念。授人以魚的方法固然有效,但遠不及授人以漁。企業要設置各類獎項,以調動職工的學習積極性。當全員具備法制意識后,一定能推動計量工作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常言道:“生命不息,創新不止。”為了跟上時代發展步伐,任何一家企業都要不斷鉆研技術,努力提升質量檢測水平。為避免做無用功,需要企業依托實際情況及相關規定,以科學為導向,以提升效益為目標發展計量檢測技術[3]。
隨著新時期的到來,新問題如影隨形。目前,質量技術監督問題表現最為突出。問題一天不解決,市場環境就一天就無法被徹底凈化。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是引入計量檢測技術,但要想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需要明晰其內涵,了解其作用,并采取優化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高效質量技術監督模式一定會形成,從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