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凡
美國國會山騷亂結束后不久,推特、臉書、ins等美國社交媒體平臺相繼以“煽動暴力”為由,封了總統特朗普的賬號。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四年來飽受“特朗普主義”摧殘的歐洲領導人卻站出來反對這種行為,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等人均以“言論自由”為名,抨擊美國社交媒體企業的做法。
但特朗普的“言論自由”是歐洲人真正關心的嗎?事實上,歐洲政界此番表態仍然沒有掩飾對特朗普言行的厭惡。勒梅爾在抨擊推特的同時,同樣也譴責了特朗普“撒謊”。歐洲人真正關心的,其實是如何確保數字巨頭的行為處在國家與法律的監管之下。正如德國政府發言人所言,言論自由的管理不能僅憑數字平臺來決定,而應在立法者劃定的框架內依法進行。
歐盟政界的言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各國對網絡時代如何管控超級數字企業的關注。雖然民族國家一直并將長期是國際事務的核心角色,但跨國公司等非國家行為體所扮演的角色也正變得愈發重要,部分企業甚至擁有比主權國家更強大的聯系性權力。比如谷歌母公司“字母表”的市值相當于比利時和荷蘭兩國GDP總和,推特、臉書、蘋果等能夠掌握全球數以億計網民的信息。因此,數據超級企業一定程度上在國家和民眾面前具有更為強勢的地位,這取決于其掌握天文數字的數據資源、服務產生的用戶黏性以及互聯網時代平臺本身在政治和社會層面呼風喚雨的能力。這次美國一些社交媒體對特朗普賬號的封殺,正是它們對于手中超級權力的運用。
但全球信息通信技術和產業的發展速度,快速超出全球治理和主權國家監管力量對其的認知和規則制定速度。如何界定數字超級企業手中權力的邊界以及法律責任,成為各國一時還難以取得共識的問題,但相關企業對于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挑戰卻與日俱增,不加管控的數字權力已經給國家傳統的政治生活、社會輿論以及經濟活動造成一定的負面沖擊。
近年來,歐盟對于自身在數字經濟大潮中處于不利地位深感焦慮,加之技術和地緣政治的聯系愈發密切,社交媒體已經顯示出影響政治進程的巨大能量,對于歐盟及其一些成員國傳統發展模式和路徑的挑戰不斷加強,因此,歐盟方面對于將數字巨頭加以監管的態度日趨明確和堅決。過去幾年,歐盟一直強調的“歐洲主權”概念,本質上就是要使歐盟在國際政治中的行動不被其他行為體所限制或左右,而其中“技術主權”則是“歐洲主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歐盟不斷加強對于域外數字企業的管制權力,無論是有針對性地啟動反壟斷調查,還是提出侵犯隱私保護訴訟,抑或是將臉書掌門人扎克伯格招至歐洲議會進行聽證,均是這方面考慮的體現。
而在2020年年底,歐盟委員會更是提出了《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兩項重磅的數字企業監管法案。兩部立法分別提出“超大型在線平臺”和“守門人企業”的定義,《數字服務法》就互聯網企業的內容提供及監管提出一系列規范,《數字市場法》則對數字企業業務的競爭合規性、數據使用和共享的一般性原則作出一攬子規定,甚至提出巨額罰款以及推動企業拆分的懲罰措施。而這兩部法律,也將開創主要國家對數字企業監管建章立制的先河,對全球范圍內相關領域法律規范的制定具有較強的引領意義。
而在此次批評美國社交媒體平臺“封特潮”的風波中,歐盟政界實際上更關注的就是如何將社交媒體對用戶“生殺予奪”的大權關進制度的籠子。歐盟委員會內高度關注歐盟產業競爭力的內部市場委員布雷頓撰文指出,國家政府應當制定并主導對內容和“言論自由”的規則,同時強調歐盟《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對于平臺治理的關鍵作用。歐洲議會人民黨主席韋伯則指出,歐盟不能讓美國大技術公司來決定歐洲如何討論問題,歐洲需要自己來制定更嚴格的監管方法。
隨著信息化和數字化時代繼續以飛快速度向前推進,如何確立技術權力、市場權力的合理范圍,使之與主權政治經濟權力之間形成合理的關系,將是世界各國長期關注并不得不共同面對的議題,制定出合理的治理框架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歐盟“技術規范”的理念和時間或許將提醒更多國家關注如何防止“數字利維坦”的形成及其潛在的負面沖擊。▲
(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學者)
環球時報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