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測理由
汪國真說:“在如昨的往事中,重要的并不在于得到過或失去過,重要的在于經(jīng)歷過。”時光如流水般潺潺逝去,光陰在指縫間悄然劃過,往事常帶給我們美好、溫馨、感動、難忘……“往事”類現(xiàn)代文,在線索梳理、記敘順序、內(nèi)容概況、情感品悟等考點的考查上,有較為突出的優(yōu)勢,是中考閱讀題的“熱門”。
文本閱讀一
犁尖上的往事
◎秋 石
在我的故鄉(xiāng),自古崇尚耕讀傳家之遺風,鄉(xiāng)土、老屋、畜口、犁鏵、莊稼,是父親一生的守望,我時常聽見父親念念有詞:“好日子,好日子呀。”
當春暖乍寒,茫茫曠野,剛剛露出鵝黃色時,父親照例起個大早,開始在他的腳屋里,鼓搗起他視為命根子的犁。父親瞇縫著有點歪斜的眼,端詳著他的犁。犁默然無語,弓著身子,以匍匐于大地的姿勢,傾聽父親的心跳。父親用一塊油布,不厭其煩地擦拭著犁,犁被擦得锃亮。接著,父親又拿起斧頭,小心翼翼地敲打著犁頭、犁耳及犁上的附件,瓷實了、妥帖了,父親才放心地擺弄、扶著犁梢,像撫摸著心愛的孩子,自言自語地說:“好犁,好家伙呀!”
轉(zhuǎn)眼到了谷雨時分,陽雀子叫得人心癢癢,父親蹚著濕漉漉的露水,牽著牛,扛著他的犁,下了田,此時云霧在山腰、在村莊的上空繚繞。父親讓健碩的牛吃了個飽,開始下犁,犁從大田的中間劃過,一壟壟冒著白色水汽的泥土,翻卷著浪花,“嘩嘩”的水聲、牛的反芻聲以及父親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大田里,犁滑行自如,一圈又一圈,父親鼻翼翕動,神態(tài)安詳,似乎看見一浪浪乳白色的稻花撲面而來,父親褶皺的臉上掠過一抹暖色。
待霜降了,白茫茫一片,新栽的油菜蔫著的葉子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霜,麥子剛剛拱出地皮,田野歸于沉寂。太陽暖洋洋的,父親閑下來了,想起犁,犁在腳屋里顯得落寞。父親挪了挪犁,又用油布反反復復地擦,直擦出逼人的光芒。父親面露喜色,要給犁上一層桐油,再趁著日頭曬,曬出桐油的香味。父親覺得,桐油是大地的底色,上了桐油的犁,才能犁出熟稔的年份。
農(nóng)諺說:“冬天手不閑,春天吃不難。”漫長的冬天,“鑄犁頭”在故鄉(xiāng),在農(nóng)閑時節(jié),成為一道獨特的農(nóng)事與風景。
一行人,一律黑乎乎的煙火色,挑著擔子,將一大摞行當歇在村邊的曠地上,“鑄犁頭啰!”地道的含山方言,立馬引來一群圍觀的人,就有三三兩兩的漢子,陸陸續(xù)續(xù)地拎著或銹蝕、或損壞的犁頭、犁耳,哐當一聲扔在地上。一群含山佬麻利地擺開了架勢,有人迅速地支起爐子,并用耐火泥糊起爐子里的內(nèi)膽;有人砸起廢鐵噼里啪啦的聲音格外刺耳;有人蹲在地上,耐心地用刮刀修補豁口的模具;有人架起一人高的風箱,準備拉風……很快,爐子里就躥出通紅的火焰,司爐人不時向爐子里添加無煙煤和敲碎的廢鐵。拉風箱的是兩個鐵塔似的漢子,呼呼的拉風聲不絕于耳,以至于那姿勢、那聲音,多年后,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盤旋。也就半小時光景,一爐鐵水沸騰著,吐著殷紅的火舌,泥瓢中,滾燙的鐵水“哧哧”地冒著熱氣,流入模具中。只半根煙的工夫,模子里的犁頭、犁耳逐漸褪色,“哧”一聲淬火,一股白煙裊裊騰空。敲去毛刺,新鑄的犁頭、犁耳散發(fā)著燒焦的泥土味,被鐵絲貫穿著,“哐當、哐當”地響著,隨優(yōu)哉游哉的漢子們消失在狹窄的巷弄中。
一張木爬犁,就是一部農(nóng)耕史。
(選自《中國文化報》2021年1月21日,有刪改)
1.為了幫助同學們理解文中的農(nóng)事活動,請完成下面的“助讀小卡片”。
2.作者對“鑄犁頭”作了濃墨重彩的描述,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
答:
文本閱讀二
我在教丁香樹開花
◎劉繼榮
第一次遇見那少年,是初冬。午后的陽光暖得像春天,小小的蛋糕店里,溢滿了糕點剛出爐的香,仿佛每個人都幸福。
店旁有所小學,放學后煞是熱鬧。此時,顧客不多,店主夫婦悠閑地聊著天,談到門前那棵不開花的丁香樹,一個打算挖掉重栽,一個說再等等看。老奶奶的語氣里帶了氣惱:“我六十歲了,又不是六歲,等不了那么久!”老爺爺笑:“明天起我就教它開花,保證到春天就學會了。”
我不禁莞爾,拎著盛糕點的紙袋,準備離開。身后忽然有人叫道:“阿姨偷走我們的點心啦!”我大驚,轉(zhuǎn)頭,那位個子高高面龐稚氣的男孩,正是沖我喊叫的。有位中年人向我點頭致歉,邊攬住男孩的肩,努力安撫道:“你看,我們的點心在這里呀!”他打開手中紙袋,里面的點心與我的一模一樣。少年恍然大悟:“原來,是我們偷了阿姨的呀!”大家都笑了,連正在生氣的老奶奶也笑得眼睛彎彎。
那位父親溫和地解釋了很久,再加上我的說明,男孩才弄明白大家誰都不是小偷。他用雙手蒙住臉,向我道歉,那模樣似乎只有三歲。
父親平靜地告訴我,兒子十九歲了,他一直都在努力學習說話、購物、坐公車等基本技能,希望再有十九年的努力,他能變成一個像大家一樣的普通人。
父親頭發(fā)斑白,語氣平和。這十九年來,他們一定有一段漫長的故事。可我什么也沒問,只是目送這對父子遠去。那棵丁香樹,默默與我站在一起。
天越來越冷,丁香樹只余纖纖弱枝。我常常在蛋糕店遇見這對父子。我發(fā)現(xiàn),兒子沒有安全感,只要離開父親幾步,就會驚慌失措,語無倫次。父親讓他買東西,老夫婦每次都會鼓勵他。他成功后,父親會向老夫婦以及后面耐心等待的客人再三道謝。他說,兒子特別喜歡這間店,這是他能記得的最遠的地方。出來的時候,男孩喜歡站在丁香樹下,與樹比一比身高。老奶奶逗他:“誰高呀?”男孩大聲回答:“我高!”這時候,他很像很像一個普通人。
父親漸漸拉開與兒子的距離,每次似乎只有一步。后來,他退到店外。兒子時不時扭過身子,見父親就在丁香樹下,便長吁一口氣,抹抹鼻尖上的汗。
一個春天的周末,男孩居然獨自來到蛋糕店。我不禁一喜,見他忐忑,又隱隱擔憂。今天顧客特別多,店主一個人忙,他說老妻在樓上,怎么叫都不肯下來。又在為丁香樹不開花的事不高興了,為了給她個驚喜,已經(jīng)找人來挖樹了。男孩神色愈發(fā)緊張,嘴唇哆嗦著,欲言又止,只是搖頭,最后男孩緩緩張開雙臂,蹲下去,再站起來。一句話哽在胸口,如一朵花哽在樹丫,他只能以這種方式表達。
忽然,男孩的目光充滿驚喜。他的父親出現(xiàn)了,也許,他一直都在附近,像魔咒被解除,男孩開口,一個字一個字地說:“我在教丁香樹開花,不要挖掉丁香樹。”
老奶奶匆匆下來了,她氣喘吁吁地向男孩保證:永遠不會挖掉這棵丁香樹,會一直等著它開花,如果不開,也沒有關(guān)系。
掌聲、歡呼聲,讓我的鼻子隱隱發(fā)酸。在這座小城里,我們陌生又熟悉,有時相遇,有時忘記,有時彼此守護,彼此學習,學著在經(jīng)歷過最深的恐懼絕望以及厭倦之后,仍會或羞怯、或放肆地釋放出心里最明凈的溫柔。
(選自《和你一起,我不怕老去》,有刪改)
1.文中畫線句子反映了男孩怎樣的情緒?
答:
2.縱觀全文,父親用哪些方式幫助兒子成為“一個像大家一樣的普通人”?
答:
【楊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