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化轉型對于現今的社會發展來說極為重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綠色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已然成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因此本文就以綠色消費背景下設計生態化轉型為重點展開對其的探究。
關鍵詞:綠色消費,設計,生態化轉型
一、綠色消費是生態化轉型的重要路徑
生態化的轉型更多的提倡的是自然、生態、社會這三個方面的復雜組合,強調人與自然、自然與社會之間的和諧性,保障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發展模式,從而更好地達到三者之間的良性發展。而以綠色消費為背景的生態化轉型則更為詳細地強調了綠色市場、綠色經濟和綠色行為這三個關鍵點,在綠色市場中,市場讓其產品更為綠色化、更為吸引人,從而不斷地創新綠色市場的規模,達到綠色消費的目的。經濟增長和環境問題是具有緊密聯系的,而產品的非物質化到生態代替、節能、集約生產、服務化等使消費可以與環境之間的問題降低,從而讓經濟發展和環境都能達到有效的改善,形成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最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的轉變可以讓消費行為更為綠色化,提高消費中所產生的環境問題,促進綠色消費的實現。
生產和經濟發展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滿足人類需求和其全面發展的一種消費,這種消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人類本身的確認和展現,因此生產和經濟發展的目的就是消費,而消費又為生產和經濟發展提供其重要動力。在發展水平較高的社會中生產、消費和經濟增長可以很好地形成互動,從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建構良好的生態綠色消費模式,讓消費成為其關鍵,促進工業社會向生態社會的不斷轉變。另一方面,消費對于生產的推動是非常重要的,消費作為生產的指引者,消費的需求就是生產的目標。因此對于生產來說,消費可以對其起到調整和導向的作用,這也就是在社會發展中出現新的消費熱點,可能就會引申出一個新的產業誕生,而消費方式的轉換也會使產業的生產方式轉換,從而影響其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所以生態化轉型需要能更好地依托綠色消費,在此背景下更好地進行開展[1]。
二、生態化轉型的迫切性
第一,資源緊缺問題。我國雖然擁有著豐富的資源,但是我國的人口也是世界上最多的,所以在其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和環境容量上其實都比較低,水資源、耕地資源、礦產資源等在人口眾多的國家發展情況中就較為缺乏,資源短缺是我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以綠色消費為背景的生態轉型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環境保護問題。環境保護問題不僅是國家層面的問題,它更是全球性問題。環境是人類生活的重要保障,而隨著環境問題的出現,所帶來的影響和危害在不斷擴大,造成人類正常生活出現問題。我國近幾年對于環境問題的治理不斷地加大力度,環境問題已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但要想更為全面的解決環境問題還需要長期、持續的環境保護措施,因此生態化的轉型已成為必須,以此讓社會發展朝向更為良好的生態文明社會轉變[2]。
第三,生態系統的退化問題。我國自然生態系統的退化和生態的不平衡以及生態承載力等問題一直是我國生態建設中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我國生態環境中植被數量不多、分布碎片化、質量不高、功能不強是較為凸顯的,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是防止土地沙漠化的關鍵,展開具有綠色發展趨勢的生態化轉型可以使植被的數量、質量等得到更好地提升,從而有效的開展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化發展道路。
第四,經濟發展問題。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貿易,而貿易的重點則在于產品,產品的最終指向就是消費者,因此消費者購買力的增加,會使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增加產品需求,產品需求的增加就勢必會和上述的資源、環境等問題相聯系,所以在其消費環節展開綠色消費,可以有效地使相關的環節更為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從而更好地形成生態化的發展模式。
從上述幾點綜合來看,以綠色消費為背景展開生態化轉型已是迫在眉睫,讓綠色消費引領生態化社會的轉變,讓消費主體來反推其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使其可以在更為健康、更為持續的模式下展現更好的發展方向,促進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實現[3]。
三、開展生態化轉型可行性措施
1.制定鼓勵綠色消費的經濟政策
政府部門對于企業可以限制其銷售高碳或高排放的產品,在生產環節用經濟杠桿來鼓勵和支持企業創新技術、開展具有綠色環保的新產品等,從而更好地展開生態化轉變。在消費環節,可以通過稅收、金融信貸等方面展開對消費者的優惠。以政府為導向的綠色消費生態化轉變,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讓企業的生產和銷售等形成綠色化的升級,讓其產業可以更好地進行綠色化的發展,促進整體的產業鏈綠色化的實現。而另一方面,以政府為主導的綠色生活倡導,可以有效地讓綠色消費的消費主體突破固有的場景的限制,讓其倒推產業的綠色化生態轉變。
綠色消費作為生態化發展的重要動力,以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帶動生產方式的綠色化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綠色消費要能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式,要能成為民眾行動的重要體系。因此,以政府為主導展開其長效的驅動機制來不斷地引導企業展開更為綠色的發展模式,讓社會和政府監督的治理機制得以實現,從而全面推動綠色消費的開展,實現生態化的轉型[4]。
2.以宣傳輿論為導向展開綠色消費示范作用
綠色消費是讓消費水平可以以生態消費模式正常演化為基礎,讓消費方式和內容可以更符合生態發展的要求,從而達到其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目的,因此這樣的消費模式更多的是建立在人、自然、社會和諧統一的基礎上,讓其可以形成更為良好的循環模式。綠色消費不管在其理念還是其方式或結構上,都能對生態發展和資源利用形成好的保護,故而綠色消費示范可以以政府部門或大型企業所展開的采購為藍本形成綠色消費示范。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在其工作中產品的采購量是不小的,因此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在進行采購時,應展開其綠色化采購原則,從而有效地對產業發展和消費者消費取向形成很好的引導作用,進一步促進綠色消費理念的推行。政府和大型企業的綠色消費不僅可以更好地讓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提高,還能很好的引導企業制定綠色化生產目標,讓其的生產、投資和銷售活動更趨向綠色化發展,最終形成生態化的企業轉變。
3.培養消費者養成綠色消費的觀念
在發達國家中,民眾對于綠色消費是具有責任感的,并且已經形成了很好的綠色消費意識,在產品購買中對于綠色生態的產品更具有選擇性。我國民眾隨著近幾年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已具有一定的綠色消費意識,但還略有不足,在其產品選擇中綠色生態產品的選擇比例還較少。因此,在以綠色消費為背景的生態化轉型中,對于綠色消費主體的消費者來說,還應加大培養他們養成綠色消費觀念的力度,從而更好地展開社會的生態化轉型。
針對于消費主體的民眾綠色消費觀念的培養可以利用社區宣傳的力量,可以在社區顯眼的位置展開綠色消費的宣傳推廣,并舉行相關的綠色消費活動,使民眾綠色消費意識進行加強。此外,還可以利用現今發展迅猛的網絡科技,在各大平臺中對綠色消費進行宣傳,從而更好地形成綠色消費積極的輿論導向,讓更多的民眾展開綠色消費,達到其生態化轉型的目標。
結束語
總而言之,以綠色消費為背景的生態化轉型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需要能從個體消費到群體消費進行綜合性考量,需要能不斷根據現實情況做以更為精確的調整,從而讓綠色消費可以更好地進行開展,使綠色消費的觀念深入人心,達成很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實現其生態化的轉型。
本文系2019年度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綠色消費背景下藝術設計生態化轉型的理論建構研究”(19YBQ01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龔思的, 盛光華, 王麗童. 中國文化背景下代際傳承對綠色消費行為的作用機制研究[J]. 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4).
[2] 李丹. 生態文明視角下公眾綠色消費研究——評《綠色消費》[J]. 生態經濟, 2020, v.36;No.359(11):234-235.
[3] 王宇, 王勇, 任勇等. 中國綠色轉型測度與綠色消費貢獻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20, v.12;No.67(01):39-44.
[4] 石若文. 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綠色消費發展路徑研究[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1):73-78.
(作者簡介:王曉天,碩士,湖南城市學院,講師,設計史論方向)
(責任編輯: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