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廈門火炬高新區”)創建于1990年,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也是全國3個以“火炬”冠名的國家高新區之一,先后獲得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國家對臺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國家綠色園區、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等“國字號”牌子,是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廈門片區核心區。經過30年發展,廈門火炬高新區已經成為廈門創新驅動發展主引擎、“三高”(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集聚地、廈門千億產業鏈(群)主要載體及創新創業主平臺。
廈門火炬高新區以占廈門不到1%的土地,實現了廈門近43%的工業總產值,其中高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82%以上。聚集各類企業8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在高新區設立項目31家,年產值超百億元企業7家,超億元企業300多家,瞪羚企業89家,各級科技小巨人企業600多家,境內外上市公司80家(含新三板掛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00多家,占廈門近五成。建設各類創新平臺100多個,其中國家級孵化器3個、國家備案眾創空間21家。

廈門火炬高新區
2020年10月11—15日,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以下簡稱“峰會”)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此屆峰會以“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智能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匯聚全球力量助推數字中國和數字絲路建設的合作。在這場聚焦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的行業盛會上,不乏廈門火炬高新區數字經濟企業的身影。
作為廈門市發展數字經濟的主力軍,截至2020年8月底,廈門火炬高新區實現營收2207.96億元,其中數字經濟占85%,總體規模為1876.77億元。圍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廈門火炬高新區扎實推動先進制造業與軟件信息服務業齊頭并進、融合發展,通過提前培育和布局數字經濟新產業,加速“彎道超車”,躋身國內數字經濟產業一線園區,推動廈門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
一直以來,廈門火炬高新區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引導企業創新數字應用,在平安城市、旅游、交通、醫療等領域發展融合,為其注入新活力、釋放新動能。
2020年以來,廈門火炬高新區堅持招大引強和加快“三高”企業倍增發展并舉,夯實數字經濟產業基礎。在8月底舉行的廈門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大會上,總投資206億元的11個項目簽約落戶火炬高新區,涉及智慧交通、視訊安防、新型顯示、第三代半導體、服務器等細分行業。其中,數字文化創意產業依托國家科技與文化產業融合基地,重點在動漫游戲、數字傳媒、影視制作、創意設計等領域,充分借助資本力量,通過資源整合和技術創新,形成了“科技+創意+內容”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如今,廈門火炬高新區的數字經濟產業覆蓋了從基礎到應用,從硬件到軟件的全領域,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圖譜。在集成電路領域,園區已形成涵蓋“芯片設計、材料與設備、晶圓制造、封裝測試、應用”等的產業鏈布局;瞄準新型顯示,近年來火炬高新區一方面引入天馬6代AMOLED項目等先進產業項目,另一方面推動電氣硝子三期項目等存量企業增資擴產,帶動平板顯示產業上游產品進一步優化升級。火炬高新區的計算機整機、服務器等都已具備全球影響力。
此外,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擁有大量“生根型”企業,數據顯示,作為廈門火炬高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廈門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核心載體,廈門軟件園(含一、二、三期)已集聚企業超6600家,2020年,廈門軟件園入選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
2020年是廈門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也是廈門火炬高新區創建30周年。從最初島內不到1平方公里的“試驗田”,逐步成長為“一區多園”,廈門火炬高新區與廈門經濟特區發展同頻共振,為特區新興產業啟航,提供了溫暖港灣。30年來,一座座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在高新區拔地而起,戴爾、ABB等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高新技術企業紛至沓來,廈門火炬高新區發展日新月異。
小而精是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的特點。2020年年初,廈門火炬高新區正式出臺實施《廈門火炬高新區支持眾創空間發展辦法》,用“真金白銀”扶持眾創空間發展。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既要“大象起舞”,也要“螞蟻雄兵”,不斷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創新孵化體系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強有力的體系支撐。
依靠創新動力,加強研發能力,廈門火炬高新區聚集了一批高素質的創新企業集群。目前園區集聚8000多家企業,其中900多家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年產值超百億元企業7家,超億元企業300多家;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出163億元工業產值;高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82%以上。
廈門火炬高新區在全國率先參照世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2019年,廈門火炬高新區在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全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中名列前茅,建筑許可、納稅服務等創新舉措全國領先;綜合信用指數在36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排名第5,社會信用體系不斷完善。
根據“一帶一路”倡議,福建被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廈門是“海絲”與“路絲”無縫銜接的重要結點,正圍繞互聯互通、經貿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等四個樞紐建設,努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時代的大潮澎湃,廈門火炬高新區逐浪前行,見證并踐行廈門經濟特區40年滄桑巨變。
面對疫情大考,數字化是廈門火炬高新區的戰疫“底色”。園區數字經濟企業憑借研發實力和產品優勢,不僅成為科技戰疫的硬核力量,為復工復產復學提供便利,更在線上醫療、在線教育、數字文娛等“線上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上亮點頻現,顯現了廈門火炬高新區數字經濟的韌性和潛力。
2020年以來,廈門火炬高新區按下“新基建”建設快進鍵,外引內培并舉,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5G、物聯網、工業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業態,推動新基建應用落地,為廈門市打造高能級現代化產業體系厚植新根基。
廈門火炬高新區大力推進“1+4”的集成服務,打通服務企業和創新人才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實現資源聚合、力量整合、負擔減輕、效率提升。“1”是指政策支持,包括高新技術企業政策、人才政策、知識產權政策、總部經濟政策、眾創空間政策、科技創新政策、技術改造政策、科技金融政策、創業孵化政策等。“4”是指投融資服務、研發支撐服務、空間支持服務、商務服務。投融資服務使廈門火炬高新區形成政府基金、產業引導基金和市場風險投資機構互相配合補充、完善的投融資服務體系。研發支撐服務構建起產業技術服務平臺和公共技術平臺,提供多種服務,建設科研隊伍,提高創新能力。空間支持服務為企業及科技創新項目制定完善的進駐方式,可分別通過進入孵化基地、購買通用廠房、購地自建廠房等方式入駐廈門火炬高新區。商務服務引進多家中介服務機構落戶園區,為企業提供投資咨詢、技術轉讓、資產評估、信息服務、上市輔導、技術產權交易、法律服務、外貿代理、培訓教育、人才交流等各項服務。
當前,廈門火炬高新區正在奮發有為、爭先進位,堅定不移做大增量、做優存量,全面提升招商能級和實效,培育一流的產業集群、打造一流的創新生態、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建設一流的產城融合園區、推動一流的政治建設,助力廈門市率先實現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