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波,郭文龍
(1.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2.山西省交通科技研發有限公司 黃土地區公路建設與養護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山西 太原 030032)
云湛高速公路新興至陽春段從大灣側灌渠經過,與大灣側灌渠明渠交叉,同時根據相關規范要求[1],天堂停車區又設在此處,導致不可避免會占用大灣側灌渠明渠部分,該停車區廣場凈占地為30畝,主線兩側各15畝,云湛高速主線及停車區與大灣側灌渠明渠位置見圖1。

圖1 云湛高速主線及停車區與大灣側灌渠位置圖
大灣側灌渠位于云浮市新興縣天堂鎮及河頭鎮,其設計功能為灌溉及提供飲用水,上游位于二壕水電站,通過水工隧道穿越山體將水引至溫氏種雞場側,然后采用明渠型式對天堂鎮及河頭鎮進行供水。經測量,水工隧道的斷面型式為拱形,底寬2 m,臺身高度1 m,拱圈直徑2 m,拱圈高度1 m,拱圈厚度0.3 m,水工隧道的砌筑材料為M7.5漿砌片石,為有壓力式;明渠的斷面型式為矩形,寬度不等,最寬處約為9~12 m,最窄處約為4~6 m,由于明渠段落縱坡較小,水流緩慢,明渠段水深約為1 m,渠底有淤泥約1 m。同時大灣側灌渠在水工隧道出口設置有支渠,供附近村莊灌溉使用。圖2為大灣側灌渠,圖3為大灣側灌渠支渠。

圖2 大灣側灌渠明渠

圖3 大灣側灌渠支渠
經與新興縣水務局溝通,大灣側灌渠為天堂鎮及河頭鎮極為重要的供水通道,涉及下游幾萬人的生活及灌溉用水,因此必須對大灣側灌渠明渠部分進行改移。結合現場地形,改移后的大灣側灌渠沿天堂停車區A場區外側布置,改移總長度541.232 m,縱坡為-0.1%,由于原渠渠底標高較高,天堂停車區A場區外地面標高較低,導致改移后的灌溉渠位于填方段,結合原渠尺寸,并考慮結構的安全性、耐久性,將此段改渠結構型式確定為1-4×3 m箱涵,箱涵基礎位于填方路基上,路基寬度為6.5 m。涵洞全長范圍內,每4~6 m應設置一道沉降縫,由于箱涵內會有常流水且水壓較大,沉降縫不采用傳統的瀝青麻絮填充,采用更高一級的橡膠止水帶,并在沉降縫表面涂抹水泥砂漿進行封閉。改移后的大灣側灌渠平面位置圖及沉降縫處橡膠止水帶見圖4、圖5。

圖4 改移后的大灣側灌渠平面位置圖

圖5 沉降縫處橡膠止水帶
施工圖外業調查發現,主線樁號K22+067對應大灣側灌渠明渠處放置一塊鋼筋混凝土蓋板,該處蓋板約為1 m寬,主要供人通行,不具備行車功能。考慮到高速修建之后,附近村民需下穿公路上山耕作,設置涵洞應兼顧人行功能,根據相關規范要求[2],人行通道的凈高應大于或等于2.2 m,凈寬應大于等于4.0 m,涵洞尺寸初步擬定為4×3 m,同時大灣側灌渠也與主線存在交叉,結合下游改移后的箱涵尺寸為4×3 m,設置2-4×3 m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小樁號處孔人行兼排水,大樁號處孔下游連接箱涵,上游連接水工隧道,涵洞進出口設置矩形槽。兩孔涵洞范圍內沉降縫處同樣采用橡膠止水帶。
大灣側灌渠支渠位于山坡坡腳處,沿路線左側布置,支渠為土渠,長約1 300 m,寬3 m,深2 m,溝底有少量常流水,其功能是為小樁號處蘇瓊村提供灌溉,高速公路修建后,該渠被完全占用。為保證下游村民的灌溉需求并征得新興縣水務局同意,設置1-1.5 m圓管涵從大灣側灌渠主渠引水,同時在部分陡坡路段設置擋墻以保證涵洞基礎的穩定性,圓管涵合計長度為1 052 m,在支渠與主線交叉時,設置1-2×2 m箱涵通過,主線共設置2道箱涵,合計長度210 m。圓管涵每隔100 m設置一道檢查井,方便清淤,檢查井豎向每隔40 cm設置一道Φ25扶梯鋼筋,保證養護人員能夠進入,同時檢查井頂設置鐵篦子,保證行人安全。圖6為檢查井平面圖。

圖6 檢查井平面圖(單位:cm)
另外,根據水務局咨詢意見,為保證枯水季節大灣側灌渠的供水需求,在箱涵與圓管涵連接處設置一道平板鋼閘門,以便及時關閉支渠供水。圖7為平板鋼閘門。

圖7 平板式鋼閘門
由于水工隧道的斷面型式為拱形,底寬2 m,臺身高度1 m,拱圈直徑2 m,拱圈高度1 m,而2-4×3 m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進口為矩形槽,底寬4 m,高3 m,兩者尺寸不匹配,只能通過設置構造物連接。構造物可選擇C20現澆矩形槽加蓋板或鋼筋混凝土圓管涵等型式,但考慮到施工期間,水工隧道長時間停水會影響下游正常生產生活,最終采用1-2 m圓管涵。圓管涵壁厚22 cm,螺旋主筋采用Φ10,架立鋼筋采用Φ8,考慮到涵洞內水壓較大,對圓管涵外側全斷面包封,同時圓管涵進出口與原構造物做好密封措施,防止水源泄漏。圓管涵施工完成后,頂面進行回填土處理,保證2-4×3 m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洞小樁號處孔的人行功能。
由于大灣側灌渠改移之后,設置有541.232 m箱涵,考慮到清淤困難,新興水務局提出在水工隧道進口二壕水電站位置設置1座沉砂池,長30 m,寬6 m,深2.5 m,同時配置沖砂閘1座,排砂渠20.5 m。沉砂池采用C20混凝土現澆,混凝土側墻護岸縱向每2 m鋪設一根Φ50 PVC排水管,分兩層,梅花型布置,墻身每10 m設置瀝青木板沉降縫一道,縫寬2 cm,PVC排水管外面采用土工布包頭外鋪砂石反濾料,砂石比例為1∶4,土工布規格為300 g/m2,同時地基承載力不小于0.12 MPa。排砂渠同樣采用C20混凝土現澆并配置鋼筋,每隔8.5 m設置一道伸縮-沉降縫,縫寬2 cm,采用瀝青木板填充,止水采用橡膠止水,鋼筋保護層厚度為35 mm,鋼筋錨固長度不小于30d。
本文以天堂停車區大灣側灌渠改移設計為工程背景,通過設置箱涵、蓋板涵、圓管涵、橡膠止水帶、平板閥門、沉砂池、排砂渠等構造物及工程措施,保證了改移后的灌溉渠能夠正常運行,得出結論如下:
a)對于水系發達地區,外業調查應詳盡細致。
b)施工圖期間,如路線占用水渠或水溝等構筑物,應及時與構筑物產權單位溝通,避免施工完返工。
c)鋼筋混凝土箱涵適用于軟土路基[3],對于在填方段修建的箱涵,且涵內有常流水、水壓較大時,可采用橡膠止水帶代替瀝青麻絮填充沉降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