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思楊 上饒銀行宜春分行
關于養老服務金融的概念,通常是指在除去制度化的養老金以外,各金融機構在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對跟養老有關的理財、投資、消費以及其他的衍生需求等方面采取的金融創新活動,創新內容包括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等,該活動的本質是希望通過金融創新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養老需求。養老金融服務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于非制度化的養老財富管理,例如金融機構推出的各種養老理財、養老基金、養老保險、養老信托等金融創新產品,充分滿足不同年齡段群眾在不同階段的養老目標,實現財富積聚和財富管理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是關于對養老金融便捷性的支持,例如依據不同年齡段群眾的接受能力、操作習慣、消費習慣等設計差異化的軟件、硬件設施,為老齡人口提供金融便捷支持。
我國大部分人的養老觀念可能還停留在傳統的“養兒防老”的層面,近年來,隨著我國養老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養老金融體系得到明顯改善,養老金融發展經驗得到不斷積累,金融體系框架由最初較為簡單的養老金金融逐步發展成集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三位一體的金融體系框架,為我國老齡化人口提供了深層次的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從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來看,我國人口老齡化情勢在不斷加劇,養老服務金融市場前景將極為廣闊,本文將從養老服務金融方面入手,淺析商業銀行助力養老服務金融發展的變革與創新。
自2013年至今,我國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于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等一系列養老服務金融政策和指導意見,為商業銀行推動養老服務金融發展提供了政策引導和支持。
商業銀行因其特殊的金融屬性,具備龐大的客戶群體和極高的社會認可度,且商業銀行一直是人民群眾辦理存款、投資理財的首選機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民群眾的經濟基礎得到較好的改善,財富積累也達到一定規模;此外,人民群眾的金融素養、金融意識在近幾年得到顯著提高,尤其是老年群體的養老儲蓄意識在逐漸增強,對養老金融產品的需求不斷攀升。
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商業銀行在對探索和創新優化養老服務金融的力度不斷增強,相繼聯合推出各種養老理財、養老基金、養老保險、養老信托等金融創新產品,充分滿足了不同年齡段群眾對不同階段的養老目標實現財富積聚和財富管理的金融需求的目標。
在金融服務方面,近年來,伴隨著人工智能、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的廣泛運用,金融機構的軟硬件設施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升級,各種智能化的柜員機、手機銀行、第三方APP等深受廣大群眾的認可,智能技術在金融機構的應用與普及不僅可以提高常規業務的辦理效率,減少業務排隊等候時間,提升客戶體驗,金融便捷性也得到顯著提高。
此外,隨著我國各項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政策也在不斷向農村傾斜,農村居民的各項收入水平、消費水平等都有顯著改善和提升,商業銀行結合各地居民收入情況逐步將營業網點向下鋪開,深挖農村金融,在實現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同時,做大機構金融體量,實現穩步高效發展。
在跨業合作創新金融產品方面,金融機構相繼推出了各種養老理財、養老基金、養老保險、養老信托等產品,但對比各金融機構推出的金融創新產品,不難發現,大部分金融產品相似度極高,產品趨于同質化,都只是打著“養老產品”口號,產品性質還是趨于大眾化,金融產品供給也存在明顯不足,難以滿足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養老金融需求。
商業銀行要打破傳統固式思維,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保險、基金、信托等傳統合作機構,而是需要結合老年群眾的實際需求設計針對性強的金融產品,例如商業銀行在與房地產開發商合作時,可以聯合推出小區“就地養老”項目,開發商在項目工程中配套建設養老項目,商業銀行在辦理按揭準入時可以對購買開發商養老項目的按揭客戶提供配套的養老金融產品、按揭優惠方案等。
在養老服務金融政策扶持和指導意見出臺方面,各項監管要求和規章制度尚不健全,商業銀行在大力推動養老服務金融發展仍存在一定局限和阻礙。一方面,監管機構要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機制,解決商業銀行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本身在推出新的金融產品時,需要完善內控制度,強化產品監督保障機制,從而有效促進擴大客戶群體、提高市場占有率。
鄉村振興的五大內容是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其中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和關鍵。商業銀行在下沉金融網點,助力推動農村養老金融,提高農村金融便捷性的同時,可同步深入推進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持續加大對農村企業貸款、農戶貸款、綠色貸款、扶貧小額信貸等信貸投放力度,優化信貸結構,助力加快培育鄉村產業、鄉土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富裕,農村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