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成都理工大學
歷年來頻發的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大大促進了公眾對我國食品類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關注度,也促進我國學者對進行社會責任會計的相關研究。但由于我國食品類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發展相對滯后,正面臨著需要完善相關的會計法則法規、規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事項、提升其社會責任報告質量的諸多挑戰。因此,研究我國食品類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治理準則》,首次建立了我國企業ESG信息披露的框架,作為我國新生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模式,它要求報告所披露的信息主要關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非簡單的財務信息,并且它對傳統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內容、形式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調整。
1.披露內容突出重點
在披露內容上,ESG報告重點披露了企業食品安全與健康方面的社會責任信息。2018—2019年ESG報告的披露內容不僅涉及到了SH集團對利益相關者的履行情況,更針對性的、突出重點的披露了食品健康與安全的內容,將其細分為了食品安全、健康突破、客戶和消費者滿意三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報告全面披露了食品生產全過程的會計信息,其中包括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礎工作,即防控工作等。但2015—2017年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內容僅僅側重于對利益相關者的履行情況,分別從公司對股東、職工、債權人和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以及自然環境的保護幾個方面進行介紹,卻始終未對企業維護食品安全與健康的相關事項進行披露。因此,ESG報告在披露內容上取得了質的進步,將促使公司的食品安全與健康體系不斷完善,有利于投資者、消費者更好地了解企業的經營運作,使得生產透明化,食品安全問題更好得到大眾監督。
2.增加圖表披露形式
在披露形式上,ESG報告中采用了更多圖表、圖文和定量描述。據統計,2018年ESG報告中采用了近七十個圖片、表格和流程圖等。報告通過圖片介紹廢水改造案例、展示生態示范園區、傳達企業環保文化等;以流程圖的形式展示疫情防控工作、物資供應商準入環節等;采用多種形式的表格形象地傳達數量信息。然而,其傳統的社會責任報告主要是以文字描述以及少量固定的數據信息進行披露,缺乏具體的事例介紹,內容枯燥、空洞,缺乏有用信息與說服力,如2017年社會責任報告中僅2個圖表。因此,無論是披露形式的多樣性還是披露信息的定量化程度,2018—2019年的ESG報告都有明顯的進步。
3.與利益相關者溝通確定議題及其重大性
在確定披露議題與議題的重大性時,ESG報告新增了與利益相關者溝通環節。它首次通過溝通、收集各方利益相關者對集團ESG報告工作的合理訴求與期望,來進行ESG議題重大性判斷,即對ESG報告披露內容及其比重的選擇,其中涉及的溝通方法包括同行對標、內外部利益相關者深度訪談和問卷調研等,例如2018年報告中,SH集團發放并收回了超過2000份問卷,最終得出了對于公司以及利益相關者高度重要的7項ESG議題。相比傳統社會責任報告自主確定、自主編制或者同行效仿來確定披露內容以及議題重大性的方法,ESG報告可以在與利益相關者溝通的過程中,更深入了解各利益相關者對本集團ESG表現的期望,確保了報告披露的內容覆蓋了集團發展和利益相關者關注的重點。
然而,在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不斷完善的同時,SH集團社會責任報告與ESG報告仍存在著一些共同的不足。
1.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形式單一
無論是ESG報告還是傳統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形式上都主要采用定性描述來介紹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外部利益相關者要想全方位地了解食品企業真實的運營情況與社會責任承擔情況,除了要求文字描述之外,更需要產出與能源消耗量比、職工工資增長率、產品合格率等定量信息來表明。然而,這幾年的報告都只是簡單地羅列了員工人數、培訓場次、現金分紅累計額、繳稅金額等基本數據,缺乏深層次的數據說明。定量指標過少往往會使報表的真實性、可靠性受到社會公眾懷疑,同時缺乏同行業定量信息的對比、行業指標的對照、不同行業不同年度的橫縱向可比等深度數據將導致報表可用性降低。
2.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內容不全面
由于目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意識薄弱,并且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監管較弱,所以保證國內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全面性具有一定難度。本文基于上述對SH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情況的分析,指出其改進與不足,旨在為完善我國食品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