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霞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蘇州供電分公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用電量也在急劇增加,電網企業向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成為了必然。在提質增效過程中,科學、合理的財會管理措施是讓電企穩定持續增效的保證。
近年來電網企業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開展提質增效工作,過往簡單核算的財務工作逐漸轉型成智慧型、智囊型、智能型財務管理,這迫切需要一支綜合素質高的財會隊伍。但就目前的電網企業而言,財會隊伍建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第一,財務人員結構不合理,無職稱人數、學歷與職稱不匹配人數占據了大部分;第二,部分財務人員對財務管理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的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上;第三,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存在障礙,財務管理的要求在業務層面的傳導不足;第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財會崗位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財會隊伍疲于應付各種工作,財務人員工作壓力巨大;第五,工作壓力大、職業晉升道路窄等多方面因素打擊了財會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首先加強新入職財會人員的學習力度。在新的財會人員入職后,企業要先安排這些人員輪崗學習,特別要讓新人盡快熟悉業務前端所涉及到的財務知識,為將來的財會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其次加強在職財會人員的學習力度。第一,企業要從職業道德方面引導財會人員建立制度紅線意識,驅動財會人員自覺遵守財務管理各項基本制度。第二,財務部門內部要建立學習機制,每月選定一個專題進行專項學習,由財務部門主管負責主講,財務人員全體參與討論,把財會隊伍打造成一個積極進取的學習型團隊。第三,引導財會人員合理規劃職業路線,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職工設置不同的職業規劃,鼓勵引導財會人員提升自己的職業發展空間。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電網企業財會部門的信息系統越來越龐雜,財會人員在系統操作中的一個小失誤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基于這樣的考慮,財務部門要為每一個新入職的員工指定一個“師傅”,打造“師徒制”的傳幫帶機制。讓“師傅”為新人全方位講解財務系統的各種操作要點、提示可能出現的誤操作,使得新人能夠對信息系統有一個全面客觀地認識。只有當“徒弟”經過考核能夠掌握財會崗位的各項技能后,才能接手工作,并由“師傅”再“送一程”確保萬無一失。
電網企業既要從內部競爭上鼓勵員工自我提升,又要抓員工自身業務能力提升。如在內部開展各種業務競賽,給予競賽優勝者一定的物質獎勵,既能展示員工風采,又為企業發掘優秀員工提供可靠途徑。抓員工自身業務能力提升,就是要積極鼓勵員工考取各種財會職稱證書,并為其創造良好的備考環境,給予參加證書考試的財會人員一定的工作時間上的便利,確保其能夠安心備考。同時,對成功取得相關證書的員工,企業需及時納入人才儲備庫,優先給予升職通道。
為員工創造掛職鍛煉機會,從基層財會工作人員中選拔業務骨干到上一級公司接受掛職鍛煉,既讓基層財會人員得到了培養鍛煉,打破其職業發展的桎梏,又支援了上級公司的財務工作,搭建上下溝通的橋梁。建立企業內外培訓機制,積極利用各種財會專業培訓資源,不定期組織員工學習相關知識,及時給有需要的財會工作人員提供各種財會學習資料,提升企業財會人員的職業綜合素養。
首先,在部門內部開展各種相關活動,積極宣傳企業提質增效的思想,發揮財會部門員工的能動性,提出有效的工作方案,把提質增效推行到財會管理的各個環節。其次,強化提質增效意識,提升財會隊伍工作執行力,定責任、定目標、定要求,細化執行工作方案,確保提質增效工作落實到位。第三,建立健全提質增效工作體系,明確各崗位負責人的職責,量化考核目標,細化工作任務,推動財會工作規范化運行,提高財務部門的工作質量。第四,貫徹落實精益化管理,加強財會部門各崗位精益思想理論和技術學習,夯實管理基礎,從企業角度出發控制成本,優化財務管理流程。第五,對照標桿企業找差距,持續開展對標交流,在交流中學習經驗,把經驗用在定措施上,促進財會部門的工作質量提升,切實落實提質增效工作。
電網企業要重視在提質增效改革中的財會隊伍建設,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彌補缺漏,以此促進電網企業更好地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高的財會隊伍,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實現電企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