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雷 燕京理工學院
網絡時代的到來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但同樣也讓教育工作者面臨著改革的機遇。如果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夠抓住網絡的特點,能大幅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
當前我國網絡技術的發展態勢非常迅猛,隨著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了行業中的一部分,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網絡技術。如今的高校學生都是在網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受到網絡的影響非常多,思維方式和性格與傳統的人們有著很大的區別。但網絡上的信息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并非全是正面影響,如今的網絡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的限制比較小,因此網絡中的不良文化、錯誤價值、消極生活方式等等內容會對當代高校學生的思維產生影響[1]。在這種背景下,對高校學生展開思政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成為新時代的講誠信、重奮斗的新青年。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教師要合理將網絡時代的信息傳遞特點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豐富思政教育方式,改變思政教育手段,這樣一來,能夠有效提高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同樣也能增加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
傳統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理論和政策也是大學生的必學內容,同樣也是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依據。但是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局限性非常大,例如思政教育內容的更新速度緩慢、實踐性不強、受眾人數少等等,這些情況會嚴重影響高校學生對思政教育課堂的感興趣程度以及對思政教育內容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網絡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內容中存在的短板逐漸被填補,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更新思政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以利用手機或平板,在網絡世界中獲取各種各樣的思政理論。通過學習和了解,學生能夠對國內外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內容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知,同樣也能對這些內容展開深度思考。網絡背景下,思政教育理論的傳輸和表達方式變得多樣化,學生不用再利用文字進行學習,可以利用音頻視頻等方式進行趣味性學習,這樣一來,極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消化能力[2]。
傳統的高校思政教學課堂非常枯燥,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也會降低思政教學效率。傳統思政教學中教師教學的主體,教師無法與學生展開有效溝通,學生用課堂的理解非常有限,師生之間的關系會愈加疏遠。網絡背景下教師可以新媒體為學生展開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方面的思政內容教學,既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想法,思政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建立公共網絡平臺,并在平臺中與學生進行友好交流,通過日常交談教師可以和學生展開隨時隨地的交流互動,這種互動頻率的增加非常有利于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會對教師不斷增加信任感,更愿意主動的尋求教師幫助,形成良性循環[3]。
傳統的思政教學師生關系相對固定,因為主要依靠線下教育,教師會單方面的為學生傳輸信息。網絡背景下的師生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學生的活躍性大幅度增強。網絡背景下的教學環境開放性更強、師生互動性更多,通過與教師交流,學生能得到良好的反饋,更容易促進互動頻率的提高。另外,網絡為高校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政學習資源和渠道,學生能夠主動在網絡上學習和接收思政知識,極大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對于被動學習思政教育內容的心理排斥。
網絡環境為思政教育的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前提條件,同樣也為思政教育資源和思政教育渠道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但是過快的信息傳遞速度同樣為思政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4]。隨著網絡的發展,許多網絡詞語應運而生,并且受到了高校學生的青睞。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網絡詞語的了解以及認知并不準確,這會讓師生互動中差異和交流代溝,學生不愿意和教師進行過于頻繁的溝通,長此以往,思政教學人員也會失去與學生溝通的熱情,這會造成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越來越少。
網絡環境雖然大幅度提高了信息的傳遞速度,但同樣降低了信息的傳播門檻,任何人都能在網絡上隨意發表言論,很多人在網絡上發表的言論并沒有經歷過反復的思考,這也就是所謂的垃圾信息,垃圾信息會對高校學生的思想以及價值觀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而且垃圾信息的存在會對高校思政教育環境的營造造成困擾。網絡的能力非常強大,很多信息沒有經歷過專業的判斷就已經在學生和網絡中傳播起來,這為一部分落后文化腐朽意識的觀點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機會。對于自控能力較差,思想不堅定的學生而言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嚴重后果。
由于網絡信息傳播和監督機制都不完善,導致很多不良信息在網絡中的傳播肆無忌憚,這些信息會嚴重腐朽當代高校學生的思想。而且監督機制不完善,同樣會導致了解一些傳播后無法被及時清除,擴大不良信息的傳播影響。還有一部分大學生沉溺于網絡上的溝通形式,隱瞞身份在網絡中進行負能量傳播,如果學校無法及時篩選這類信息會讓學生的信息安全產生極大影響,這種不良信息在高校中的傳播會嚴重影響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網絡背景下,學生對于信息的獲取能力、理解能力大幅度增強,為了更好地營造高校思政環境,高校管理人員要建設優質的思政教師隊伍。第一,高校可以增加思政教育隊伍的人員數量[5]。傳統的思政教育課堂大多是填鴨式的單向交流方式,新時代背景下學生已經無法滿足教師講解的單一教學方式,為了提高思政教學效率高校可以培養一批信息技術較好的學生,讓其成為思政教育的后備力量,也可以吸引一批較為年輕的掌握信息技術的思政教師,為思政教師隊伍注入新的活力。這些對網絡信息技術較為理解的學生和教師,能更好地利用思政平臺發布信息,提高學校的思政教育氛圍。第二,高校要不斷加強思政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新時代背景下,思政教育隊伍中的教師要不斷學習,只有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才能滿足學生的思政學習要求。隨著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思政教學對信息技術的依賴度和要求越來越高,思政教育老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網絡素養,在教學工作中展開網絡教育。除了信息技術,專業知識也是思政教學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教師要結合當前社會的思政教育內容發展狀況,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政內容儲存量,對學生展開科學合理的引導。
為了讓思政教育在網絡環境下得到更好的發展,高校要根據教學特點建立網絡教育平臺。首先,高校要加強對網絡教育平臺的投入資金、人力,根據科學合理的平臺建設規劃,打造優質網絡平臺并對高校學生展開高效率的思政教育。學生能夠在網絡平臺中自由發表個人想法,與其他學生和教師展開良好的互動交流。其次,為了讓網絡教育平臺得到更好的運營和發展,高校要建立專門的網絡平臺管理部門,根據網絡平臺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避免各種不良以及負面言論在網絡平臺中的發表,防止這些言論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最后,要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在網絡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思政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參與到網絡平臺的建設和發展中,并與學生在網絡平臺中進行良好溝通,解決學生的各類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為了保證信息傳播的科學、合理以及全面性,思政教師以及網絡平臺的管理人員要時刻關注信息傳播質量。
建立完善的網絡監督管理機制,既能減少不良信息在高校網絡平臺中的傳播,同樣也能降低不良信息對高校學生所產生的影響[6]。為了更好地保證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網絡環境,國家要進行有效干預,具體表現為建立相應的網絡管理法律法規。健全的網絡管理法律法規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網絡學習環境以及生活環境。對于高效網絡平臺的運營商而言,同樣負有一定的責任,他們必須展開自我監管,例如建立實名制的網站賬戶,任何人在網絡中發表的言論都要負責任。對于高校而言,高校環境是學生踏入社會的最后學習階段,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的思政網絡教育環境是所有學校的基本責任。為了讓高校思政網絡平臺得以發展,各高校要提前組建優質的思政教育網絡教師隊伍,教師不僅僅要具備相應的思政知識,還要擁有專業的計算機知識,能夠對網絡平臺中的信息進行有效篩選,堅決阻止不良信息和文化在高校中的傳播和散發,幫助學生營造一個安全的網絡學習環境,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新型人才。
綜上所述,網絡的傳播和發展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發生了極大轉變,當前高校學生的思想以及行為方式都會受到網絡的影響,這對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為了更好的打造社會主義新青年,高校思政教育必須結合網絡信息的發展優勢,轉變傳統的教育內容,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感興趣程度,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態度接受思想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要適當的做出改變,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實現教育的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