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珊 丁益 楊光 包芯茹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城鎮化穩步推進的大背景下,傳統城市建設理念易滋生“城市病”,導致自然環境破壞,滲透能力減弱,排水防澇壓力激增,城市頻現內澇問題。海綿城市建設正是一劑良方。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一種綠色設計理念,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城市建設模式,它從生態系統服務出發,通過跨尺度構建水生態基礎設施,并結合多類具體技術建設水生態基礎設施實現城市的低影響開發。
2019年12月23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要求加快轉變城市建設方式,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應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和更新改造專項行動。同時,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是浙江省和金華市“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2020年11月,浙江省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中明確“建設宜居城市、海綿城市、韌性城市”。2020年12月,金華市“十四五”規劃中也強調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鞏固“五水共治”成果。
金華市普遍存在著面源污染與合流制溢流污染等問題,雖然通過“污水零直排”創建,水環境狀況有所提升,但是城市水環境質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海綿城市建設能夠豐富城市綠色景觀,減少建筑能耗[1],改善“熱島效應”[2],對削減雨水徑流量[3],降低初期雨水污染負荷[4]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是解決城市水環境根源問題的關鍵,是城市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式。
在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下,金華市積極響應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突出以人為本、城鄉統籌、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等理念,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建設自然滲透、自然積存、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自此,金華市政府開啟了金華市海綿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將海綿城市建設列入金華市“五個一百”重大項目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建立了宏觀、中觀、微觀層面的三級海綿城市規劃體系。宏觀層面上講,編制出臺了《金華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7-2030)》和《金華市海綿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中觀層面上,將全市海綿城市各項規劃指標落實到各個縣市區。微觀層面上,將海綿城市落實到排水整治、節水工程、綠地建設、增強調蓄等各類重點建設項目中和五水共治并排,出臺相應的指導意見,如《金華市區城鎮排水(污水、雨水和排水防澇)綜合規劃-中心城區雨水和防澇規劃專篇》《金華市區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實施意見》《關于抓好2018年園林綠化工作任務落實的通知》《關于實施國有建設用地出讓(劃撥)建設條件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規定和規范標準,并成立了專家委員會,指導海綿城市建設。
由于海綿城市理念興起時間較短,截止目前,金華市民對海綿城市理念的知曉度仍不夠理想。據2021年初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仍有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對海綿城市理念,以及所在居住地是否有海綿城市建設工程完全不清楚或完全沒有聽說過,占比分別為54.49%、61.24%,還有極少數公眾認為金華市并沒有海綿城市建設工程(0.4%)。表示對海綿城市很了解的被調查者只占到5.62%。這個調查結果表示,多數民眾對于海綿城市的概念與理念都是模糊的,看到身邊的海綿城市項目也未曾留意。
對此,應進一步加強“海綿城市理念與建設推廣”的宣傳力度。要深度挖掘金華本市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特色,將文化內涵和文化韻味與海綿城市理念深度融合,打造出金華市海綿城市建設文化品牌。可以在金華市全市范圍內開展海綿城市理念巡展活動,在市區設立標語、懸掛指示牌為創建海綿城市增添色彩,或者通過在網絡及微信平臺宣傳海綿城市相關政策舉措,形成了強大的社會共識,營造社會全員參與的氛圍。在政策方面,進一步加大傾向性,推動海綿城市理念深入人心,組織建設更蓬勃發展。
金華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加快海綿城市的建設和宣傳,完善制度建設,構建底層的供應鏈的體制。實踐中在蘭溪市省級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成功實踐的基礎上,部署市級縣區試點,系統化、全域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及海綿城市人才的培養,可為我國海綿城市建設和發展理念轉型提供有益借鑒。
綠色發展是城市發展的靈魂,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是在美化人民居住環境的同時,更在美化人民的精神家園。海綿城市建設反映著城市的特質品位和形象風格,也可以打造成一座城市區別于其他城市的獨特魅力所在,深度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特色,將文化內涵和文化韻味與海綿城市理念深度融合,打造出海綿城市建設文化品牌,無疑會成為城市建設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