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紹江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就目前我國水環境的污染情況來看,在城市的河流中有將近90%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出現水體滯留、淤積嚴重、透明度低和水臭的現象。對于城市河流來說,它雖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但這僅限于河流的承受范圍。一旦河流中的污染物超出河流的承受范圍,就會破壞河流的生態,給城市帶來很嚴重的影響,而城市的水環境也會出現嚴重失衡的狀態。因此,需要政府和相應的管理部門將此問題重視起來,并要引用和研發出能對水體進行整治和修復的技術,提高城市水環境的質量。
水環境是人類生產生活中的必備資源,提高水生態環境的整體水平,既能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也能提升人類的幸福感,同時能夠提高城市的整體價值品位,對城市經濟與環境發展有機融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得城市水環境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因此,人類對水環境的綜合保護利用、對河道水生態環境以及水生態環境發展的需求與要求都在不斷提升,進而保護水環境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水生態環境綜合發展與水資源保護刻不容緩,是十分必要的。
環保部門在對城市污染區情況進行調查后發現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和生活污染物。人們在進行日常生活的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水資源,從而產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如洗衣水、沖馬桶水、洗鍋水、洗澡水等如不經處理進行排放會嚴重影響城市的水質,此外,人們在日常用水的過程中缺乏節約用水的意識,導致出現水資源浪費的現象,造成生活用水的緊缺。同時,人們的生活污染物如塑料袋、水果皮、廢棄電池、剩余的食物、病死的雞鴨等一旦進入城市的江河湖海中,日積月累,對水環境造成污染。
在城市進行工業生產的過程中,燃料燃燒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氣,這些廢氣中包含二氧化碳、汞、硫化氫、鉛等危害物質。嚴重影響城市生活的質量。而有一些工業企業由于追求經濟效益,為了節約成本,不對工業廢水進行處理,使得工業廢水直接流入到城市的水系統中,對城市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同時,工業企業在進行廢水排放的時候往往會攜帶大量的工業廢物,包括燃料的殘渣、工業的廢料以及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等,這些廢物會為城市的水環境帶來嚴重的影響。工業廢氣、工業廢水和工業廢物都會給城市的水環境帶來不良的影響,影響城市生活的質量。
城市化的迅猛發展,使得城市人口激增,在這個前提下城市農業生產為了滿足人口的需求,大都采取機械化的形式進行生產,如大棚的各種有機水果、有機蔬菜等等。在進行城市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種植者為了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會選擇一些機械手段來提升種植效率。同時,為了有效地提升城市的農業生產效率,種植者往往會使用農藥、化肥等進行農業生產,但是這類物質會破壞土地環境,影響城市的地下水質。且如果今年少雨,為了滿足農作物生產的水分需求,會通過化學反應來實現降雨、地表洗刷等,這些化學物質的殘留會嚴重影響城市用水的質量,對居民生活用水也會造成危害。
雖然大多數城市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強調工業漸漸搬離城區的發展思路,然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由于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還是會有一些污染企業存在,對城市水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除此之外,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一些地區生活污水以及工業廢水都排放河道,加重了水污染,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還是比較滯后,污水集中處理率需要進一步提高。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原有水系被破壞,又由于沒能及時調整水系,導致排水不順暢,形成盲溝、斷頭河,水質非常差,對河道景觀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因城市用地的擴展,城市水系空間遭遇擠占,河流被截斷,水系景觀風貌遭遇連續性破壞。城市河道主要以城市道路綠化為依托,缺乏濱水特色,不能形成景觀體系,文化特色更難以展現,城市河道景觀、文化的營造亟待進一步加強。
現如今,城市水系活化還沒有全面化、系統化,特別是城郊結合地段河道的引水活化工程設施還比較缺乏,造成這些地區的某些河道淤塞嚴重或是河道斷面過小,所以,在水污染嚴重情況下無法對城市全部水體進行置換,影響了引水活水效果,致使城市水系缺乏和諧性。
城市水環境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成立專門管理機構具體負責管理。但是在實際中管理體上常常是責任不清,很難落到實處。也就難免出現管理機構對企業監管不力、社會監督不嚴等現象,對企業偷排等違法行為沒有進行嚴格的監管與執法。
城市水環境污染的治理需要管理制度的落實,從生態城市的建設出發,嚴格制定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水環境信息化建設,加強監督和懲罰力度,努力讓城市水環境得到保護。在水資源管理制度中要以供定需、排污管理和納污控制,避免出現重度污染破壞水環境,形成無法治理的局面。水資源信息化的建設可以為污染治理提供真實的數據,將水資源利用、環境監測、污染治理進行結合,提高污水治理的效果,并構建和諧的生態環境。監督和懲罰可以有效杜絕人為污染的因素,控制污染源頭,以此保證城市水資源的環境。
城市水污染控制與水環境綜合整治需要擁有完善的污染處理系統,使得各個部分可以進行協調運轉,實施合理的措施提升城市的水質,保障城市的水環境。
1.需要建立相應的節水系統:采取植樹造林等措施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發揮綠植的作用改善城市水質,保護水環境。
2.實行清潔生產:城市在進行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過程中,實現污染廢棄物最小化、無害化、清潔化,避免由于城市的廢棄物使得城市的水系統受到了不良的影響。
3.延伸城市工業的生產鏈條,將城市工業進行分級,二級生產企業可以繼續使用一級生產企業的廢料,實現變廢為寶和廢物的零排放。
4.政府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結合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規范污水整治的體系,引進全新的污水處理技術,使得生產廢物可以在經過處理后回收利用,提高發展水平。
水資源污染的治理對策要與可持續發展思想結合,建立綜合治理的方法,全面規劃城市河道水資源,將防洪、排澇、資源利用、生態建設、城市規劃做統一的調整,以此保證城市河道水資源的健康,使社會和自然屬性有所融合。
1.要調整城市河道結構,在水利工程建設中要盡量保證河道的原有曲線,并根據不同地段做出特殊處理,發展河湖作用,增加城市河道的蓄水功能,讓城市水域區間形成一個生態循環的環境,既能消除一些微小的污染,也讓河道水資源成為城市景觀,調節城市生態環境。
2.要提升河道的社會服務功能,以此為標準進行污染治理。首先要調整河道結構,科學處理河流淤積,降低防洪壓力,合理采用河床的斷面。其次要控制河道水的污染源。對于點源污染要采取雙重控制,發展環境監測系統的信息化,對于工廠、排放口做實時監測,控制污染源。同時在城市規劃中,要調整城市企業的產生結構,合理布局,以建立一個良性的經濟與生態發展系統。對于面源污染主要應該控制農業用水,并且通過科學技術的應用,建立生態農業,從而降低農業水中硫、磷等的含量,減少河道水的富營養化。
3.在城市河道景觀帶的建設中,需要優先保護河流生態,注意防洪水位與親水岸線的協調,考慮河道流失與水生態的關系,讓景觀建設推動河道水生態的發展,并與防洪水利結合,以此保護水文環境。
綜上所述,城市水環境的治理,需要根據城市水環境的實際現狀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水環境治理方案、策略。城市水環境的綜合整治,需要提高城市水環境管理水平,需要提高全民的水環境保護意識,從政策法規上控制污染城市水環境的行為,從源頭上減少引起城市水環境污染的因素,才能實現控制污染、減少城市水環境的治理問題,最終才能達到社會有序健康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