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田 廣東雷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服務活動是泛指各類金融機構通過運用網上貨幣市場交易這種手段,直接融通社會有價物品,向從事金融服務活動的全體參與者提供的共同投資收益,獲得金融滿足的服務活動。經過近幾年的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制的不斷改革與創新發展,我國新型農村金融信息服務平臺機構主要形成有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村信用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一批新型農村商業金融機構,現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包括新型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農村金融機構在內的,以農村國有商業銀行機構為服務主體、農村信用社機構為服務核心,民間企業借貸機構為主要補充的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村金融的信息服務覆蓋對象主要是實體農業、農民以及產業農村,我國產業農村金融信息服務體系的快速健康發展在于關心產業農民,關注產業農村,對我國農業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我國開展農村金融信息服務的市場發展環境現狀不容樂觀,主要有以下方面:
在我國農村金融信息服務體系中,農戶的小額貸款辦理業務,對于那些急需脫貧致富的廣大農民干部群眾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但由于農戶借款能力失衡等問題,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往往很難及時發放農戶貸款。借款能力失衡的主要形成原因可能有:一些鄉村農民群體信用規范意識薄和觀念淡薄,逃避農民債務等不合理信用行為時有發生;小額貸款農貸整體業務量發展超常,放貸過程成本比較高;依法清收貸款手段的有效執行管理方式經常受限,很難有效使用依法清收起訴、強制清收扣款、變賣農民資產等合法手段有效清收農民貸款;一些農民金融風險隱患防范意識能力弱,受當地社會、自然、市場經濟條件的變化影響頗大。雖說資金改革后的我國農村信用社仍然是發展農村金融機構借貸經營業務的重要主力軍,但由于改革仍不徹底,一些金融借款業務失衡性的問題仍然亂象頻出[1]。
城市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重要主體產品可謂真的是多種多樣,但是目前我國位于農村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主體產品類型單一,而且長期只是停留在簡單的銀行存款和抵押貸款兩類業務上,保險、投資等在我國農村金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發展十分緩慢不受人們重視。目前,隨著很多新農村集體金融機構的投入建設,在發展原有金融業務的基礎上,還已經增設了很多其他的金融產品管理業務,可以在繼續發展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基礎同時它也拓展更多的農民經濟收入來源,但農村金融主體單一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農村金融信息服務的產品種類和形式多樣性明顯不足,多層次的新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仍然還有待建立健全。我國目前農村金融公共服務體系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已基本形成包括商業性模式金融、政策性模式金融、合作模式金融在內的三大金融體系,但與目前金融市場主體的形式多樣化、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式多樣性趨勢相比,農村金融公共服務無論是金融機構等在數量、種類,還是金融服務方式功能上仍然存在較大不足,一定相當程度上嚴重制約了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與我國農村金融信息服務市場需求的快速多元化發展相比,當前我國農村金融信息服務體系的創新多樣性建設還有較大大的提升發展空間。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金融機構城市網點服務布局的發展節奏不斷加快,城市區域金融機構網點服務覆蓋已經趨于全面,一些重點區域的城市金融機構網點服務資源甚至出現過剩或者嚴重浪費。與此相反,廣大農村貧困地區,尤其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一些鄉鎮,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卻極其嚴重缺乏。經初步調查,基層大型農村金融機構網點規模呈逐年減少增長態勢,農村貧困地區公共金融服務保障體系也尚不全面,金融機構資源配置嚴重扭曲,資金市場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都嚴重阻礙著基層農村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二十世紀八至九十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機構調整以及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大量撤出,我國部分農村偏遠地區發展金融服務業的覆蓋面一直呈逐年下降增長趨勢,在個別部分農村偏遠地區農村貧困地區,甚至基本沒有任何農村金融機構設立網點和提供金融服務。農村貧困地區日趨豐富多元化的農村資金市場需求快速增長與農村資金市場供給持續短缺間的矛盾仍然日益加劇,農村金融對“三農”資金工作的有效性和開展資金支持仍然屬實乏力。
與其他傳統農村商業銀行相比,互聯網農業金融平臺具備信息普及率高、發展速度快、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特點。這對我國傳統鄉村農業商業銀行的發展造成了一種深刻性、全方位的經濟沖擊,所以新型農村商業銀行必須采取措施對服務“三農”的策略進行創新,如下:
農村商業銀行與新興的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銀行相比較,它有著自己的固有兩大優勢,一個就是商業銀行的金融實力雄厚,資金鏈豐富有安全保障。盡管我國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市場發展迅速,但總注冊資產以及實際交易金額規模都相對較小;二是線上基礎信息設施完備,線下線上網點信息分布覆蓋面廣。互聯網線下金融服務平臺網上線下金融服務機構網點相對較少,而且多數網點分布在一線和二線重點城市,短時間內還基本無法完全覆蓋大部分城鄉地區,而大型商業投資銀行平臺線下服務網點基本已經無法覆蓋整個城鄉,線上線下互相結合的服務模式也不可能很快基本建立發展起來;三則是具有客戶服務基礎的行業底子厚,服務金融業務比較全面。只要在其他的傳統金融業務的應用基礎上再加入一些互聯網金融工具的綜合運用,就可以讓它的傳統金融業務具有更廣的客戶適用的層面,如商業銀行的一款互聯網服務端工具就是很成功的傳統業務轉型升級[2]。
當下我們正處于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互聯網在當今人們的日常生產中和生活中也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普及應用。農村商業銀行如果要認真想更好地積極進行當前我國鄉村農業產業金融結構的良性調整,解決當前我國的大型農業貧困農民和小型農村企業問題,就要更好地充分利用農村電子農業商務金融模式,加強農村電子商務金融體系的基礎建設,來盡快實現鄉村農產品批發生產的農業現代化,進而盡快實現鄉村農民的農業增收。這就必然要求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快完善其與相關的產業基礎配套設施體系建設,要及時給予促進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產業發展一定的扶持政策資金支持。
近年來我國農村食品電商發展受到中央政府和各級工商部門的高度積極關注,制度頂層設計推陳出新,政策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在發展農村實體電商的政策扶持發展空間上,一是核心地位和支撐作用不斷得到推進持續擴大強化,中央一號文件的政策關注點從“農產品電子商務”延伸到“電子商務進農村”再延伸到“農村電商發展”,從傳統產品鏈向交易轉型升級已成為農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農村實體電商產業內涵越來越豐富。二是業務緊密聯系鄉村農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熱點應用領域,農村種子電商先后被國家列入我國農村電子產業城鄉融合發展體系,電商納入扶貧發展工程和國家數字時代鄉村發展戰略等重要產業政策實施體系中,其理論實踐應用外延不斷得到拓展。三是各項工作總體實施方案愈加清晰,結合當地上級人民政府的重要配套措施和重點工程,有關民政部門和社會企業、平臺、公益服務機構等需要相互配合,在公共服務體系績效建設工作方面的總體思路和工作內容更加清晰細化。由于目前農村農業電子商務的行業發展尚在進入起步初期階段,相對于大城市農村地區來說,發展更為緩慢,但是基于農村的農業電子商務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3]。
在我國經濟新型舊常態下,想要有效促進我國農村實體經濟健康發展,需要通過加快推進建設農村城鄉金融一體化,縮小城鄉之間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及信息服務的成本差距,客觀科學評價分析我國當前農村金融信息服務產業發展趨勢現狀,針對性研究解決一些存在難點問題,進一步加強保障推動我國“三農”發展。農村金融信息服務對于加快促進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實施新型城鎮化進程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當前,必須充分高度重視農村金融信息服務行業發展中的現狀,重點研究解決當前農村金融信息服務從業機構少,金融服務產品單一等突出問題,著力加快構建完善的現代農村金融信息服務體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