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 鐵嶺市政府債務管理中心
2000年,財政部報請國務院批準正式提出編制部門預算的構想,我省從2001年開始進行部門預算改革。我市本級從2001年開始試編部門預算,本著“先易后難,由點及面”的原則,選擇了水利、農業(yè)、教育、建委四部門作為試點,并報市人大財經委進行了審查。隨著部門預算編制范圍逐步擴大,2009年市直所有預算單位全部納入了部門預算的編制范圍,隨著改革不斷深入,省轉移支付資金也逐漸納入預算編制范圍,實現了預算編制精細化規(guī)范化管理。
1.強化了預算編制的法制觀念。隨著《新預算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財政部門監(jiān)督辦法》等制度、辦法不斷建立與完善,對預算編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嚴格預算編制,強化預算約束,加強預算監(jiān)督與績效管理,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成為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
2.預算編制更加科學。一是改變了預算編制方式。由過去財政代編單位預算,轉變實行了部門預算改革,并與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非稅收支兩條線等改革共同推進,財政管理更加協(xié)調科學。二是擴大了預算編制范圍。改變過去只編制一本公共財政預算做法,將部門的所有資金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編制了綜合預算,部門收支一目了然,綜合平衡、統(tǒng)籌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
3.預算精細化管理程度進一步提高。一是預算到位率進一步提高。改變了過去切塊分配財政資金的做法,細化落實到具體項目,減少了代編預算,轉移支付更加規(guī)范細化。二是建立起了基本的預算定額體系。改變了過去預算安排標準低、預算追加隨意問題,完善人員、車輛編制管理,結合近幾年支出實際按單位性質建立起分類、分檔的公用經費定額體系,統(tǒng)籌預算內外資金,實現由粗放管理向精細化的轉變。三是精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實行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改變過去只單純按支出功能分類編制預算方式,細化預算編制到支出經濟分類,資金來源和具體使用用途更加清晰透明,預算監(jiān)督更加有力。
近幾年部門預算編制管理改革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預算執(zhí)行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可用財力減少。近幾年,隨著經濟下滑,招商引資對財力貢獻率顯現效果較慢,農業(yè)地區(qū)發(fā)展劣勢,本級財力已捉襟見肘。而國家又調整支出政策,除必須確保人員工資性剛性支出外,養(yǎng)老金支付和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支出缺口也轉嫁到財政保障,有限財力與資金需求的矛盾愈發(fā)突出。
2.財政管理缺失。項目支出定額不完全統(tǒng)一。項目支出安排存在隨意性,不同部門不同項目間標準不統(tǒng)一。一定程度上存在基本支出擠占項目支出問題。
3.財務管理弱化。一是相關單位不重視項目庫建設,個別還沿用基數加增長或按老基數申報,有的申報不及時,項目儲備不夠充分,項目績效目標評價不到位,評價力度不夠。二是重大項目缺少遠程規(guī)劃和論證,部門只提事業(yè)發(fā)展需要,并不考慮財力可能,項目匆忙上馬形成大量預撥掛賬,最后還得政府財政買單,教訓深刻。三是部門預算信息公開主動性還不強等問題。
針對財政財務管理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協(xié)同推進其他配套改革,加強監(jiān)督和制度建設,規(guī)范精細,切實按照現代化財政管理制度要求,依法理財,科學理財,為民理財。
1.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一是上級政府應加大對下級政府巡視監(jiān)督查辦力度,本級政府應努力培植財源,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在全國范圍內應建立加強國有資本管理統(tǒng)籌養(yǎng)老金機制,嚴格舉債及責任追究制度,嚴格重大決策事前公示、事后績效評價監(jiān)督制度,充分征求民意,促進經濟發(fā)展提質增效,避免重復建設,減少決策失誤。二是政府應統(tǒng)領“金財工程”等綜合性改革的頂層設計,統(tǒng)一行業(yè)軟件標準并預留標準接口。政府亟須統(tǒng)籌整合各部門名目繁多的工作專線和互聯(lián)網專線,統(tǒng)一建立并配置公共網絡資源,將節(jié)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2.強化非稅管理。財政部門要加大非稅稽查力度,提高非稅收入統(tǒng)籌比例,用于重點支出,對部門當年超收收入,原則上當年不予安排,統(tǒng)籌使用。各部門要嚴格按照經批復的非稅收入項目征收,嚴禁虛列收入,要結合機構改革主動與財政對接調整報送變化的收費項目,確保應收盡收,嚴禁亂收費、亂罰款,確保收入真實準確。
3.嚴格支出管理。一是依法理財。按照黨中央依法治國要求,要嚴格貫徹實施《預算法》,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改革,依法依規(guī)安排支出。二是落實政策。嚴格貫徹落實厲行節(jié)約、清理盤活存量資金等財政政策,嚴格預算編制,強化預算約束,嚴禁超預算、無預算安排支出,支出不留硬缺口。
4.嚴肅主體責任。一是嚴肅法制意識。強化部門支出責任主體,嚴格執(zhí)行財政財務管理各項規(guī)定,嚴肅財經紀律,真實反映單位基礎情況和資金需求。二是合理保障配置。適應改革變化和精細化管理要求,更加強化部門履職盡責,財務工作量不斷增加,要恢復缺失崗位,配齊人力物力。單位要選用財政統(tǒng)一推薦的財務管理核算軟件,便于對接。三是加強財務管理。要加強基礎信息管理,設立人員、編制、資產臺賬,實現實時動態(tài)管理。四是強化部門預算公開主體責任,加大公眾參與國家治理力度,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積極主動公開部門預決算信息和項目績效評價結果,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監(jiān)督和檢查,確保部門預決算信息公開、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