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 滁州市建筑勘察設計院
在實際的建筑設計工作中,建筑設計的方案設計階段、城市規劃的詳細規劃階段是兩者之間關聯度最高的環節,其也是需要兩者在工作中能夠進一步相銜接[1]。因此,本文從建筑設計、城市規劃概念分析入手,進而識別出兩者相關聯的內容,從而著重探討在建筑設計工作中強化規劃意識的必要性。從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其需要多融合跨專業、跨學科知識,將規劃專業與自身的工作推進相結合,進而有效提升規劃意識。
建筑設計是指在建造建筑物之前,建筑設計師對于施工過程中潛在的問題進行識別,進而根據施工的任務設置全面的計劃,制定方法和方案,進而以圖紙、文件等方式解決此類問題[2]。建筑設計是材料準備、施工組織以及在生產和施工中協調各種工作的重要基礎,同時其也能夠對整個工程項目設定明確清晰地投資限額,根據預定的方案,統一調配進而有序推進。
城市規劃其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內為了能夠良好實現城市經濟發展目標,對城市的規模、發展方向、性質等進行分析,從而能夠對城市的土地、空間設計等形成科學安排與部署[3]。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重要前提,其能夠對城市空間資源、土地利用等合理配置,實現城市經濟發展。
與城市規劃相比,建筑設計是一個微觀概念,其研究對象是建筑物本身。而城市規劃是一個宏觀概念,所研究的對象是整個城市及其所包含的空間和環境。建筑設計是城市規劃的具體實施路徑,其建成后的結果直接反映了城市規劃實施的效果,因此可知城市規劃的成效是由每個建筑設計的實施結果組成,城市規劃將會限制和控制建筑設計,也是建筑設計的法定先決條件。因此,在建筑設計中必須考慮城市規劃的管理和控制要求,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規劃意識,并使用規劃意識來幫助城市規劃對限定管理與控制要求的理解,避免對規劃控制指標和管理要求等出現機械模仿或思維理解上的偏差。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建筑設計項目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其存在一些項目的規模已接近某個地區的規劃。例如,某些住宅區的設計不僅限于住宅建筑的設計,還包括相應的基礎支撐設施、社區服務設施、便民服務設施。這些設施包括更多類型的建筑物,如中小學、幼兒園、體育設施或體育館、保健服務中心(社區醫院)、敬老院、文化活動中心(青年活動中心、高級活動中心)和社區中心等。這些幾乎包括了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民用建筑,在此種情形下無論是建筑方面還是規劃管理部門都對建筑設計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單個項目的完成對城市規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基于這種情況,建筑設計師很難使用建筑設計知識來完成設計任務,而規劃意識在設計工作中尤為重要。
隨著建筑技術的逐步發展以及人們對建筑功能復雜性的要求不斷提高,諸如建筑連接體之類的新建筑概念也逐漸融入了建筑設計之中。建筑連接體是指建筑物與建筑物之間,建筑物與公共設施之間、建筑物與城市中公共運輸站之間的連接,其通過建筑物走廊并跨越城市廊道而進行聯通。由于設計和建造時間不同,建筑單元其通常需要根據建筑的實際條件及外部環境進行改善,特別是在需建設的城市二層人行走廊的區域,設計規劃部門即需在相應的規劃階段進行內容的協調,并確保相應的施工單位按照既定的規劃標準進行連接口的預留,以便后續的施工單位能夠開展銜接工作。由于建筑物連接的復雜性,盡管它屬于建筑設計,但其建造需要與規劃,市政部門和其他施工單位進行深度協調,不僅需要空間,還需要時間,這使得設計變得更加困難且復雜。因此,以建筑物連接體設計舉例,其具有明顯的規劃屬性,因此它不僅屬于建筑設計的范疇,更需要強化規劃意識。
盡管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它們畢竟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基本概念。因此,加強規劃意識不僅限于基本概念之間的簡單區分,而且還包括對城市規劃的理解。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對建筑物的處理不僅要實現其自身的功能,而且還要考慮建筑建成后對城市形象的影響。隨著建筑物的規模越來越大,建設項目的完成可能會對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觀產生巨大影響,甚至會產生破壞性變化。例如,標志性建筑層出不窮,有許多杰出的建筑為城市形象增色。但是,近年來也出現了許多有爭議的“怪異建筑”,它們之所以引起爭議,是因為這些建筑物缺乏對這座城市的尊重,或者至少它們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釋。出現此問題的原因恰恰是由于在建筑設計方面缺乏規劃意識,或者是因為輕視規劃意識。
綜上所述,建筑設計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于城市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需要在設計工作中加入規劃意識,并提升規劃的作用,從而能夠確保建筑設計更加科學與合理。本文首先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進而明確了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之間的相互關系,隨后重點探究了在建筑設計工作中強化規劃意識的必要性,即建筑設計項目中具體內容的需要、建筑設計發展中新概念的需要以及缺乏規劃意識容易出現的問題等。相關研究內容以期能夠為建筑設計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參考,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