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勇 身份證號:371327198604046016
強夯法在加固的過程中主要運用了動力密實原理、動力置換原理、動力固結原理。其中,動力密實原理是促使軟土整體更緊實,軟土本身泥土顆粒一般是各種各樣的雜質,呈現出不規則的形狀。在使用強夯法時,能夠使這些土壤顆粒發生變形,使其達到施工標準,通常適用于空隙較大的土壤類型。強夯法能夠將細小顆粒物擠壓,促使土壤變得更緊密結實,符合道路施工條件。
動力置換原理包括整式置換、樁式置換,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使用具體的方法應依據工程施工具體的土地條件確定,整式置換的強夯法是指將碎石拌入泥土中,以墊層法的方式加固地基;樁式置換是指將碎石通過強夯法將碎石填到土地里,最后形成碎石墩,碎石墩之間的土壤、碎石間存在摩擦力這一特性,會使眾多的樁體間達成平衡,起到加固軟土的作用。動力固結原理是強夯法最基本的原理,軟土層由于受到外力強烈的沖擊,使得原有的土壤結構產生了破壞,排水能力加強。在將多余的水分排出后,軟土的緊實度會加強,提高道路地基的抗壓能力、防止變形的性能。
工程施工過程中,使用強夯法只會給周邊環境造成很小的影響,該種施工方法被普遍應用于道路施工中,并且具有十分顯著的優勢特點。具體工程施工中,強夯法的實際適用范圍較為寬廣、施工成本投入相對較少、操作流程比較簡便、施工周期比較短。道路地基的處理中,強夯法施工具有非常明顯的施工效果,正是由于該種工程施工技術在地基處理中的優勢,其在實際工程施工中的運用范圍也漸漸擴大。當前該項技術已經在砂土、濕陷黃土和粘性土等土質狀況不是十分良好的土質中獲取了較為普遍的運用,是工程地基處理中十分關鍵的一項技術。
在使用強夯法的時候,前期準備工作至關重要。因此,應檢測路基土壤,處理其中含有的污染物,保證土層質量過關,增強后續施工的安全性。同時,應堆填土方,處理涂層和質量不合格地方,有序堆放挖出的土壤,填埋性質良好的土方,增強其硬度。另外,重視測量處理工作,對坐標點進行準確判斷,保證定位的合理性,根據坐標確定夯點數量,在規定范圍內進行全面控制,切實滿足施工要求。
強夯前,應使用推土機整平處理場地表面,進行 2 次以上的預壓,將臨時車道布置在施工現場,保證寬度、高度等的合理,使施工機械能夠順利出入,施工可以連續穩定的進行。另外,應將排水基礎設施設置在施工現場,避免積水較多影響道路路基工程的質量。同時,對夯實后的地面沉降值進行估算,以此確定地面高程,有效防護地面,減少損壞的概率。確認地下管線和構造物的位置等信息,以規定標準為參照,順利完成整個施工工作。
在測量放樣的時候,6m為相鄰夯點的間距,設置第二個夯實點,確定為第一個夯擊范圍的中心點。布置樁身時,主體應選擇方形,以設計規范為基礎,選擇最佳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術,與工程實際相符合。標記搗實點位置一般選擇鋼尺或全站儀,標記材料通常選用木樁和白灰,對各搗實點的原始地面標高進行測量。施工初始,應夯擊各點,對孔隙水與沉降水位之間的壓力進行測量,記錄對應的數值,使水位和規定值之間的差距處于規定范圍內,并盡可能減少兩者之間的誤差,提高后期施工的便捷性與順暢性。
先選擇試夯區域,一般應大于500m2,結合施工需求,布置夯擊點的時候,一般選擇梅花形,夯擊能量大于2000kN·m,15t為夯錘重量,14.8m為夯擊錘高度。在此基礎上,對夯擊次數與夯沉量之間的關系進行確定,使土體部分的橫向位置和豎向位置得到精準判定。布置夯實控制點的時候,應以實際情況為準,將固定樁號設置在夯擊控制點上,同時,施工人員加強現場檢測工作,增強夯擊點的施工效果,與道路建設需求相互適應。
強夯施工分段進行,按照從兩側向中間的順序進行,起重機應直線行駛,不能出現臨時掉頭等現象,防止影響路基平整度。完成一次夯實后,應選擇型號規格合適的推土機,整平施工區域。施工人員應檢測各項技術參數,保證與施工需求相適應,加固處理深層土體,之后逐步向上,由中層到淺層,提高面層的壓實度。另外,在夯擊過程中,高邊坡腳下位置不能出現人員,將安全警示標志設置在突出位置,避免出現人員傷亡。同時,現場管理人員應對路堤邊坡的穩定性進行檢查,對多余的土體邊坡應及時挖除,對可能出現的滾石、塌方、開裂、滑動等現象,應提前控制,做好應急處理工作。
在強夯工作完成后,相關的技術部門應對工程進行驗收。可以通過專業的檢測方法檢驗加固后的路基是否達到標準,如路基的密度、緊實度是否達到市政道路的質量標準,如果有不合格的地方應組織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重新測量,發現存在問題的環節應及時進行解決,以保證后期道路的質量。
總而言之,實際道路施工中常常會遇到粘性土、砂土、素填土以及雜填土等土質狀況不是十分良好的土體。而使用強夯法可以針對這些土體實施有效處理,提升道路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