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穎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文化和旅游局
近些年來,人們的生活品質隨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提高,人們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物質生活,更加追求精神層面的生活需求。而旅游作為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隨人們物質條件的改善而不斷提高旅游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國旅游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但是縱觀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現狀,可發現當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區域發展不均衡、旅游產品同質化等,不利于旅游經濟的穩定發展。鑒于此,本文通過分析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特征,進一步探討新常態下旅游經濟發展對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社會經濟發展進入到新常態中,旅游經濟發展隨之呈現出新的特點,總結包括旅游需求的轉變、營銷模式的轉變兩個方面,具體如下: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各地加大了對旅游目的地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在現代旅游市場中,除了傳統的團體游,自駕游、度假游等新興的旅游方式也迅速發展成為主流旅游方式,這使得游客對旅游過程中的個性化服務需求也表現得更加明顯[1]。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極大的推動了先進的科技手段應用于旅游業的方方面面。其中,旅游營銷模式受互聯網技術的影響頗大。旅游業者在考慮游客旅游需求,精準規劃旅游產品的基礎上,借助新媒體來大力宣傳旅游產品服務,以此吸引廣大游客,從而促進旅游經濟的進一步發展[2]。
基于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現狀來說,我國旅游業得以快速發展的同時,旅游產品暴露出嚴重的品質問題,過多地引進休閑觀光模式,出現了旅游產品同質化的現象,進而導致產品缺乏吸引力,不利于旅游經濟的發展。不僅如此,由于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游客的旅游消費興趣不高,從而制約了旅游經濟的進一步發展[3]。現如今,在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游客在自身精神追求不斷提升的推動下,不再滿足于傳統的休閑觀光,而是對個性化、情感化、體驗化的旅游產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快節奏生活的現代人們,渴望在旅游中獲得豐富的情感經歷,并由此釋放情緒和壓力,進而收獲年輕健康的心態和心情。因此,在新常態背景下,旅游業要想不斷拓寬發展空間,并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始終能夠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吸引一批游客,就必須做到精準把控市場未來的實際需求,并對旅游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充分發揮地區文化優勢和自然優勢,整合地區的整體旅游資源,持續升級旅游產品,彰顯旅游產品的地方特色,以此不斷挖掘旅游業的發展潛力[4]。
在新常態背景下,消費者的旅游消費需求發生了變化,要想實時、精準地掌握廣大旅游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需要旅游消費模式主動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迎合市場發展需求,注重網絡信息技術與營銷工作的相結合,據此更新營銷模式,推動旅游經濟的持續發展。在實踐中落實“線上線下”互動營銷時,應將側重點放置在線上宣傳,利用資源優化配置、形象宣傳等方式,不斷優化旅游消費者對旅游產品的感知,為促進旅游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支持。
旅游服務品質與游客的滿意度密切相關,并且對區域旅游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基于這一關系角度來說,在旅游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應著重提升旅游服務品質。在此過程中,需要合理協調旅游服務基礎設施與服務品質之間的關系,在不斷完善旅游服務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加強對旅游從業者的培訓,以確保在滿足旅游消費者安全、衛生等基本需求的同時,優化旅游從業者服務技能和綜合素質,促使其滿足于游客更高層次的旅游體驗需求。在此基礎上,注重協調游客常規需求和個性化服務之間的關系的協調,在為游客提供標準化服務的同時,需要盡可能地滿足游客的多樣化和個性化服務需求,確保游客能夠在此次旅游途中達到放松身心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等目的。
總而言之,在新常態背景下,游客的消費需求隨著生活品質和經濟收入水平的提升而不斷發生變化,這種情況下,旅游產業為適應市場需求,進行了營銷模式的轉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旅游經濟的發展。但是在實踐中,僅依靠營銷模式的革新是遠遠不足的,需要正確對待當前旅游產品同質化、游客旅游消費需求的轉變等現實問題,在實踐中從持續升級旅游產品、提升旅游服務品質等方面入手,不斷開發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屬性的旅游產品,在吸引游客的同時,滿足游客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旅游需求,進而更加有利于旅游經濟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