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新 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行政事務服務中心
1979 年對標管理概念為美國施樂公司首先提出,是西方現代發達國家公司管理活動中支持企業不斷改進和獲得競爭優勢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是20 世紀90 年代的三大管理方法之一,其他兩項為企業再造和戰略聯盟。對標管理是一個過程,是企業在各個方面與行業內部的標桿公司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以便通過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來改進自身的不足之處,最終達到超越現有企業并繼續追求優秀業績的良性循環。所謂的“對標”是尋找自身與標桿公司之間的差距。對標管理的目的是將企業的注意力集中在行業的最佳水平上,確定企業與行業之間的差別,從而確定企業的總體方向。除了在行業中達到最佳水平外,企業本身的最佳水平也可作為內部指標來使用,從而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企業能夠在行業中達到最佳水平。
對標管理關鍵在于選擇研究的“標桿”企業,企業要把自身模式與行業標桿模式相聯系,從而提高企業整體凝聚力的競爭力。關于對標內容,許多公司過分注重價格,而忽視客戶和工作人員的對標。在某些情況下,公司沒有將目標與公司的主要任務聯系起來,這可能導致高級領導層的反對,并影響公司計劃的實施。一些公司在充分了解對標管理程序之前就迅速執行對標模式,最終失敗。一些公司試圖一次性解決許多問題,并改進其業務的各個方面,這會降低工作人員的士氣。此外,可能出現管理人員不對標負責、沒有系統的投標程序記錄等問題。對標不是完全模仿,需要在企業文化、預算、成本收益約束下進行一定的調整。
目前,公司在管理材料采購價格方面缺乏共識,以致價格出現了多種標準,導致成本管理體系不完善,使企業的管理更加困難。成本管理體系不完善,就無法準確地預測采購物品的采購價格,也就不容易確定價格基準。此外,由于成本管理體系不完善導致采購工作人員的頻繁調動,這使得企業難以準確管理貨物采購價格。
物資質量、性能是企業物資采購管理中的一個重點,因為缺乏物資質量、性能的保證,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嚴重問題,擾亂隨后的生產和運營活動。物資質量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采購物資的類型、物資屬性、物資儲存方法等因素。很多企業在采購物資過程中不會對供應商的資格、物資質量進行詳細分析和檢查,很少對采購物資直接進行檢驗,因此這些物資質量存在很大風險隱患。
選擇采購時機的原則通常稱為采購原則。很多企業不知道采購的時機,物資往往無法按時到達,導致企業內部生產不順利;如果物資生產停止,產品就會延誤,無法按計劃發貨,導致客戶不滿;如果材料早就儲存在倉庫中,就會導致所購資金的大量積累和倉儲管理費用的浪費。
實現倉儲職能的最經濟方式是使儲存合理化。儲存功能是滿足物資存儲需要并實現庫存的“時間價值”,庫存必須有一定的儲備。商品儲備的數量必須足以滿足某一時期的需要,這是合理儲存的先決條件。但目前企業的倉儲方式不合理,儲存往往過度強調儲存功能、儲存能力,對物資造成不利影響。
健全的物資采購監督體制是企業物資采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自從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國內公司就需要適應多邊國際競爭,包括在國外引進先進技術,研究西方的公司治理模式,而公司物資采購監督體制從長期運作以來就沒有在國內得到充分的應用,它的作用也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因此物資采購監督體制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第一,采購部門的指揮權力不夠明確,存在“多重指揮和越權”現象;第二,采購部門內部的聯系較少,導致公共采購管理零散、武斷;同樣,采購過程的目的不夠明確,采購計劃的制定也沒有嚴格規定,這不僅限制了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還造成了生產的重大浪費。
嚴格的采購管理體系不僅規范采購活動,提高效率,消除采購之間的沖突,而且還可防止不良行為。采購制度應明晰商品采購訂單、授權、商品采購程序、有關部門(特別是金融部門)的責任、商品采購的條款、報價、價格核準等因素。采購管理體系可以規定向供應商征求報價,與表格進行比較、談判,然后選擇供應商,并在申請表中填寫選定的供應商的報價,以便財務管理、內部審計。應為與買方合作的正式供應商建立供應商檔案和檔案存取系統,供應商檔案除編號外,還應包括付款條件、交貨條件、交貨時間、質量、銀行賬戶號碼等細節,并對每個供應商的檔案進行嚴格審查,以便保存。物資采購供應商檔案必須定期進行整理總結,將供應商進行分級、分類,以便后續根據采購需求快速確定供應商。還應建立采購管理體系的供應商準入,優先物品的供應商必須接受質量、物流和金融等部門的聯合測試,進入供應商的生產地點實地考察。公司必須制定嚴格的評估程序、指標,使符合標準的成為供應商。買方應當對所有采購的商品提供價格文件和價格評估系統,每批采購的價格報價應與保存物品的價格相比,并分析價格差異的原因。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原則上采購價格不得超過卷宗中的價格,否則應詳細說明。關于優先商品價格,應當建立采購管理體系中的價格評估制度部分,由企業有關部門的價格評估小組組成,定期收集關于供應商價格的信息,以分析和評估目前的價格水平,評估和更新保存的價格檔案。這些審議可季度或半年酌情進行。例行記錄采購基本商品價格,建立、實施獎懲采購業績。根據標準成本和在商品市場中的產品,監測其他產品的采購價格。拓展物資來源,不斷降低采購價格,將監測和評價系統的常規采購聯系起來,并提出獎勵措施,以完成公司降低購買成本的任務。分析沒有完成降低成本的原因,確立獎勵和懲罰措施。
在項目物資管理方面,為減少物資成本需要建立健全的物資供應管理體系,并更合理地利用資源。可以規定在開始采購物資之前進行全面的市場調查,以確定產品質量和商品價格。在此基礎上,應當制定可能導致采購價格明顯下降的科學、合理的采購方案。除了對物資質量和價格進行比較外,還應注意對產品與工程用地之間的距離進行比較,因為運輸之間的距離將是物資成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物資采購是在最需要大量物資的時候進行的,可以以公開招標的方式節省費用,可以減少采購人員的工作量,物資的質量也就可以確保,同時保證了采購過程的透明度。項目工程人員可以開發物資供應管理體系,使采購過程更加科學,管理買方的行為并降低材料成本。
倉儲物資管理是管理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能夠更好地建立這一環節成為剩余物資管理的一個轉折點,實現倉儲物資實現一體化管理,有效控制費用、開支和供應周期等問題。專業管理是實施倉儲物資實現一體化管理模式的基礎。公司必須在系統地進行集中勘探的基礎上,對內部監管機制進行優化,在復雜的物資管理階段,探索其需要是否符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倉儲物資實現一體化管理以優化物資綜合分配。
在物資采購過程中,需要一支外部監督管理隊伍。建立物資采購監督體系是一項有效措施,可節省商業成本,使采購行為更加規范化。物資采購監督體系管理人員由施工主管、采購處代表、財務處代表和資本價格信息管理員組成,他們可以核查市場信息,從項目內部獲取相關信息,并提供關于市場水平的信息。采購工作人員必須建立鼓勵采購人員采取成本效益更高的采購計劃;如果工作人員提出的采購計劃效益過低,物資采購監督體系的管理人員會采取懲罰措施。除了外部監管,公司內部管理的貨物供應公司還應內部管理物資,將公司內部的物資管理部門以及物資公司分開,從而使采購物資遵守規范,降低采購成本。
為優化完善企業物資采購管理,企業可以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物資采購計劃提高企業物資采購技術的準確性來實現從多層面角度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1],分析企業采購的管理狀況,探索解決辦法,并調整更切合企業的科學戰略。本文詳述了企業對標管理概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物資采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最終通過構建完善的采購管理體系、優化物資供應管理體系、倉儲物資實現一體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物資采購監督體系來進一步改進企業物資采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