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聰 北大方正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作為專門經營風險的行業,保險企業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本就對應著日常生活與經濟活動中潛在的各種物質或收益損失風險。而這種風險不可避免會傳導至企業內部從經營到管理的各個層面。而保險企業會計工作更是直接面對這些風險挑戰的一線崗位。因此,做好會計風險防范不僅影響著會計工作本身提質增效,也會左右保險企業整體風險防范的水平與能力。
大多數情況下,保險企業會計崗位都存在人員數量少而工作任務重的普遍問題。各種基礎性的記錄與稽核及財務報表制作和分析都依賴極其有限的若干財務人員完成。這形成了企業會計崗位高度穩定的特點。雖然相對穩定的狀態有利于企業會計管理工作有序進行,但也存在不易推進輪崗制的短板,因此以輪崗制加強監督考核的制度優勢無法發揮。這就會在更大程度上出現會計風險相對隱匿的問題,給企業開展風險防范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難。
事實上,保險公司現在基本實現了集中核算,所有保險數據均由總公司集中進行處理,分支機構自行處理的數據除了稅金以外,涉及的財務處理很少。現在保險公司財務數據的運行模式是:各個條線(個險、銀保等業務部門)數據由其所屬的業務系統進行數據統計,自動無疑縫接入至財務系統,生成財務賬務。這里面的風險有可能存在財務業務數據不一致的情況。如果系統出現問題,對接不夠完善,很有可能出現業務與財務數據二者不一致的問題。而這種不一致,很難通過人工檢查出來。
客觀上,隨著行業發展經驗的日積月累,越來越多保險企業對會計風險都有較高程度的警覺和警惕性,也在不斷完善防范會計風險的體制機制。然而部分企業對于會計風險采取的防范措施往往存在較為片面化和局部性的缺陷。
即,企業防范會計風險的各種舉措通常專門針對某特定項目或任務,但對整體性、全局化的會計風險防范缺少意識。因此,這些企業防范會計風險始終存在缺失和漏洞。
現在各大保險公司的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已經比較完善,并且有常態化的審計工作安排。但是在執行上,卻存在力度不一的問題。部分保險企業在審計力度上不夠強,對于一些制度的執行沒有落實到位,從而導致審計不夠深入。同時,對于審計結果的運用也比較缺乏。審計工作在得出審計結果之后,未能將相關的審計結果進行運用,未能充分發揮出審計的機制,未能讓審計結果在會計風險防范中發揮作用。
現在保險企業存在多套系統并行的情況,但核算及資金基本都實現了集中化管理,有些大的保險公司在費用憑證的報銷及審核方面都進行了集中管理,由總公司成立財務資金核算中心,統一對全國所有機構所有費用報銷進行審核及支付,即便是存在費用報銷系統、資金支付系統以及總賬管理系統,但實際運行中,這些系統的銜接一般不會存在滯后的問題。所以從基礎條件來看,其實保險公司的整體體系已經相對較好。因此為了對會計風險進行防范,就需要加強審計力度,將工作落實到位,發揮出切實的作用。這就需要加強制度執行,嚴格依照相關的制度準則,展開審計工作,識別存在的風險,并予以防范控制。
現在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審計,都獨立于其他部門之外,具有較高的獨立性,不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干擾。因此,為了防范會計風險,就需要對審計結果靈活運用。通過對審計結果的分析,可以發現會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是薄弱之處,這些環節就是容易發生風險的關鍵點。基于審計結果,針對這些關鍵點實施相應的管理控制,就可以防范風險的產生。這樣一來,就將風險管理做在了事前,可以有效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無論是從事會計管理還是防范會計風險,專業人才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術都是左右工作品質的核心因素。因此,保險企業防范會計風險還要關注人才隊伍培養,通過加強教育引導,提高思想認識。
這個過程不僅是指企業保持定期內部培訓以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也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從業者的職業修養、職業品格。這既是企業防范會計風險最根本的人才保證,也是立足全局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
保險企業會計風險的出現固然是從制度建設到技術應用的全方位綜合影響的結果,然而歸根到底還是管理思想層面長期受到粗放化意識殘余影響的體現。因此,新時期保險企業防范會計風險不僅需要著眼于健全體制機制及對新會計準則的教育與培訓,也需要全面轉變陳舊管理思想,積極探索精細化、標準化、系統化的個性道路。同時,企業還需要加快完善信息化建設進程,充分利用包括數據分析在內的各種信息化手段構建會計風險預警機制。這不僅是保險企業提高風險防范能力的重要舉措,也是新形勢下企業以創新風險防范引領管理現代化與科學化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