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進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
在以前的文獻中有大量的文章研究了企業的社會績效(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CSP)和企業的財務績效(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CFP)之間的直接關聯。企業渴望實現對社會負責的決策,認為企業社會績效是非市場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Orlitzky etal.,2003)。例如,荷蘭銀行任命可再生能源負責人參與可持續能源投資(ABN AMRO,2016)。此外,越來越多的公司主張以可持續的方式開展業務活動(Painter Morland&Ten Bos,2011),并利用這一點來增加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和企業的名譽。企業可以運用企業的社會績效策略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創造長期的價值,企業的社會績效已經被用作企業的競爭性商業戰略,并使企業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Painter-Morland & Ten Bos,2011)。同時,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也會把企業社會績效的相關信息融入到其投資決策過程(Barnett&Salomon,2006),所以探索企業社會績效如何影響企業財務績效是必要的。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以企業社會績效為切入點,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探索企業的社會績效和企業的財務績效兩者的聯系。而且重點探索了品牌認同和感知價值的中介作用以及它們的差異化影響,同時探究了在市場不確定性調節下對利益相關者購買股票的作用心理機制。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是對四個觀點進行思考:
(1)企業的社會績效能否影響以及怎樣影響企業的財務績效。
(2)探索企業的社會績效對企業財務績效的作用機制是怎樣的?
(3)品牌認同的中介作用和感知價值的中介作用的不同的影響效果。
(4)企業的社會績效是如何調節企業財務績效的?
經過這四個內容的探索形成了四個方面的重點內容,并試圖通過假設發展和實證研究來對其進行檢驗。
(1)本文還研究了市場不確定性如何調節品牌認同和企業財務績效的關系。企業可以根據不同股票市場環境制定相關策略,從而提高企業財務績效。
(2)本文整合了營銷學理論和行為金融學學科知識,文章中社會認同的相關理論是心理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相關領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營銷學領域應用并不多。雖然品牌領域會涉及品牌認同等相關研究,但主要局限于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很少延伸到投資者行為的研究當中,本文合理地運用社會心理學的社會認同理論解決企業的社會績效與企業財務的績效之間的聯系,這種跨領域的研究方式,為本文的顯著的理論創新奠定了基礎。
(1)文獻分析
主要是通過文獻分析法獲得相關變量的測量,同時結合市場目前的環境,篩選這些變量。另外,也幫助開發了實驗的刺激材料。接下來我們會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社會績效影響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機制進行論證和定性分析。
(2)數理統計分析法
本文通過定性研究奠定了相關的基礎理論,根據定性的研究建立了理論模型,根據理論模型提出假設。本文設計相關變量的量表,通過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文中涉及的統計技術主要包括方差分析,Bootstrapping中介分析,以及PSM 傾向性得分匹配,通過多層級的回歸分析方程驗證假設。
結合這篇文章的研究結論,未來有幾個方向可以進一步推薦企業社會績效的研究進程。第一,擴大樣本量,首先可以拓展年齡層次,本研究主要是針對在校有投資經驗的學生和部分社會人士,但是學生群體居多,投資經驗較少,投資者的投資經驗對企業社會績效的感知具有一定的影響,隨著投資經驗的增加,投資者分析問題更加謹慎,會更關注企業社會績效(Barnett,2012)。其次,大城市的被試者和小城市的被試者可能存在差異,這是因為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投資者的收入不同,投資者的財產流入也許會影響這篇文章的結果,收入高的投資者更關注企業社會績效,因為學者覺得比較高的企業的社會績效可以給他們帶來較高的社會地位,收入低的投資者則更關注企業的直接財務指標,他們更多的是投機者,并不打算做長期投資一家企業(Chiu,2011),也就是說除了市場不確定性會起到調節作用,投資者的個人收入也有可能起到調節作用。
嘗試用其他中介變量去解釋企業的社會績效如何影響企業的財務績效,文章沿著Luo(2015)的研究,企業的社會績效是怎樣影響投資者的,以后這方面的文章可以嘗試探討企業社會績效如何通過影響分析師的心理機制來討論企業的社會績效對企業的財務績效的相關影響,什么樣的企業的社會績效內容會影響人以及如何影響分析師的心理,使其更愿意把企業股票推薦給投資者,提高企業財務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