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現鋒 大滄海律師事務所
企業股權收購分為一般性處理和特殊性處理,一般性處理指被收購方按照允許的價格確定股權轉讓的得失,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特殊性處理要求企業收購方有合理的商業目的,不減少或延時繳納稅務,在企業股權收購時,企業收購方的購買股權不能低于被收購方所持全部股權的75%。在股權收購的交易過程中,企業收購方支付的金額要達到交易支付總金額的85%。
企業并購重組在西方已有100 多年的發展史。當前,企業的并購重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進,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國企業收購起步晚于其他國家,在企業股權收購中存在很多問題,企業應根據收購目的、自身資產結構等選擇適當的融資渠道,避免增加成本,陷入財務危機。我國許多收購行為并不是單純出自市場經濟原因,政府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企業的動機,其主要目的是幫助企業擺脫虧損的狀態,使企業走出困境,從而緩解政府財政壓力。目前,我國企業股權收購中存在的稅務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在實踐中,不少企業家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股權收購交易三年以上將不存在稅務問題。但根據我國發布的稅務追蹤政策,沒有問題的一般情況下可追查三年,特殊情況下可追查五至十年。此外,為防止企業偷稅、漏稅,國家對股權收購中的土地增值稅也采用了實質手段,如果企業在股權收購與股權轉讓的過程中出現土地增值稅問題,必須重點關注。
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收購企業要繳納稅收,一般情況下,應繳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以及印花稅等。企業收購或并購涉及辦理房產證、土地征收使得稅務,其稅率一般在3%左右。各地區的稅率有所不同,收費標準也不統一。收購方應與被收購方召開股東開會,初步了解情況,達成收購意向,簽訂收購意向書。作為被收購企業,要繳納企業所得稅與增值稅,其中,企業所得稅與利益相關聯;就增值稅而言,只要企業有收入就要繳納。
在企業股權收購交易過程中,被收購方的股權為個人或合伙時,企業收購方要確定股權的損失與否。國家規定,作為股東的個人持有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企業的股權,應按照我國規定的個人所得稅的20%繳納。2009 年,國家稅務局規定,在企業收購過程中,雙方負責人要仔細認真閱讀條例內容,交易雙方都具有繳納稅務的義務,應到稅務機構辦理納稅申報,并手持相關證明到股權轉讓所繳納個人所得稅。作為企業收購方,購買的股權不可以低于被收購方的50%,支付的金額也不可以低于總支付金額的85%,要按照國家規定的股權計算完成相應的股權繳納,企業收購方與被收購方都要計算各項資產,其他相關事宜保持不變。
企業股權收購分為三個階段:前期分析、中期執行與后期整合。其中,前期分析是企業收購股權的重要部分,一旦簽訂協議,結果無法改變。企業所得稅是企業負擔最重的稅務。
在實際中,企業收購方不想承擔被收購企業債務債權的現象十分常見。例如,甲方和乙方在幾年前合資成立了丙公司,甲方和乙方分別出資100 萬元,丙公司賺了錢,隨之出現了丁公司,丁公司想收購丙公司的100%股份持有權,使丙公司成為全資附屬公司。雙方在2009 年12 月前完成了股權變更合同,當時成交價為1000 萬元,即丁公司支付給甲方和乙方共1000 萬元現金,甲方與乙方各獲一半,而雙方簽訂的合同收購協議有以下規定:截至2009 年12 月股權變更前,甲方與乙方共同經營的丙公司在雙方經營期間負債600 萬元,作為收購方的丁公司要求甲、乙雙方承擔丙公司營業期間產生的所有負債,這對股權收購方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若甲方、乙方無法償還之前的債務,債權人要向丙公司追債,而丁公司是控股股東,必須償還債務。由此可見,甲乙雙方簽訂的協議對丁公司而言沒有任何保護作用,丁公司推出股權收購前的債務后,根據國家稅法規定,不能對債權的500 萬元做壞賬處理。
因此,在簽訂協議前,企業收購雙方要仔細審閱協議內容,及時處理企業在股權收購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我國股權收購交易發生了政策轉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收實施條例》規定,來自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都要按照權益性的資產轉讓所得,由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即作為中國境內企業法人的股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只要簽訂股權收購協議,就要按照中國的規章制度繳納企業的個人所得稅。
為避免一些人鉆政策漏洞,我國完善了稅務繳納。假如企業家武某2002 年在中國臺灣建立了第一家公司,作為中國臺灣第一家公司的執行董事,在中國境內B 城出資建立了第二家分公司,當時該公司注冊資金為1000 萬元,到2008 年9 月,武某在美國成立了第三家分公司,接著武某又由第三家分公司出資,在中國臺灣再次建立了第四家由武某掌握的公司。2008 年年底,武某將在中國臺灣創立的第一家公司和在中國大陸成立的第二家公司所持有的股權全部轉到了第三家公司,隨后又將第三家公司所有股權轉給了第四家分公司。2009 年6 月中旬,武某又將在中國臺灣建立的第四家公司股份以1 億元的價格賣給了英國Z 公司,以上一系列轉讓運作,是因為武某考慮了稅收利益,避開了企業所得稅收法第七條的規定。由此可見,在稅務方面,企業家必須謹慎,非居民企業轉讓中國境內的居民企業股權,必須滿足稅法的規定。
目前,我國企業股權收購日益活躍,其產生的稅收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分析股權收購與轉讓案例可以得出,企業在股權收購與轉讓的過程中,依然存在稅務問題,有關部門要加強市場監管,加大稅收人員的培訓力度,強化風險管理,獲得納稅人認可,同時加強對企業的監管。